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时报_时报历史 > 时报品牌 > ldquo一份重庆日报就是一颗给

ldquo一份重庆日报就是一颗给

发布时间:2021-2-8 12:26:28   点击数:
白癜风的危害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326476.html

本报报道引起热烈反响

“向谢兰学习,把为民服务解难题落到实处”

10月29日,两江新区,人和街道党工委召开集中学习谢兰先进事迹专题会。记者龙帆摄10月29日,本报刊发以《一位社区党委书记和人的安居梦》为题的整版报道,讲述两江新区人和街道邢家桥社区党委书记谢兰在安置房综合整治过程中为民谋福祉的感人故事。重庆日报记者从人和街道获悉,该报道在当地引起热烈反响,街道干部们纷纷表示,要以谢兰同志为榜样,继续做好本职工作,为民服务解难题。   人和街道党工委书记蒋兴益说,人和街道及各社区将结合主题教育,向谢兰同志学习、向身边的榜样学习,真正把干事创业有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落到实处。   “谢兰同志的事迹,令人钦佩,催人泪下。”人和街道办事处主任甘敬鸣说,谢兰用真情换得老百姓的满意,值得党员干部们学习。   人和街道人大工委主任盛勇说,谢兰敢担当、善作为,为民服务办实事,让人感动。参与此次旧房改造的多名干部、多名群众,互相传递感动、信念,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   人和街道党工委副主任戴维玲说,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向谢兰同志学习攻坚克难的精神,以及真心为民的责任和担当。   “谢兰同志为民服务有感情、用真心,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人和街道党工委纪检委员曾建全说,谢兰同志的工作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学习、分享。   人和街道金祥社区党委书记童王正拿着《重庆日报》,把谢兰先进事迹的报道仔细阅读了两遍。她说,自己曾在邢家桥社区学习锻炼,深知整治改造过程中的艰难,“作为一位年轻社区干部,更应该向谢兰同志学习,做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为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努力奋斗。”

千份报纸进社区,重庆日报助力社区综合整治

“一份《重庆日报》就是一颗给群众的定心丸”10月29日,两江新区人和街道邢家桥社区,七十八岁的社区居民文其华是一名老共产党员,他表示,相信综合整治的目标一定能如期完成。记者龙帆摄“快看,报纸上都说了,我们要在新房子过春节!”10月29日清晨,份《重庆日报》送到邢家桥社区,居民们聚在居委会的会议室里,边看报边兴奋地讨论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综合整治过程中,《重庆日报》帮了大忙。”邢家桥社区主任许光静说,今年8月15日,《重庆日报》刊发题为《旧房变“洋房”居民喜洋洋》的深度报道,清晰地讲述了综合整治的来龙去脉,展示了安置房改造前后的强烈对比。   当时,正逢邢家桥社区安置房综合整治的群众工作攻坚期,社区干部们把这篇报道的电子版做成展板公开展示,又把报道从报纸上复印下来,制成宣传资料,挨家挨户散发。   “报上都这样说了,我们感觉很可靠。”社区居民张文志说。   报道刊发时,邢家桥社区居民对综合整治的支持率为73%;刊发后,支持率很快冲过90%。   而10月29日的《重庆日报》,再一次在人和街道、在邢家桥社区引发热议。   “这个报道好,谢二妹(谢兰)为我们做了好多好事,她身体不好,我们就不要什么事情都去麻烦她了!”社区居民龚安珍激动地说,看了《重庆日报》的报道,自己进一步了解了谢兰等社区干部们的工作,也切实感到了党和政府对社区百姓的关心,今后会更加支持社区的工作。   “《重庆日报》的两次报道,让群众越来越理解综合整治工作。”78岁的社区居民文其华是一名老共产党员,他感慨地说,年是邢家桥社区难忘的一年,综合整治就像一次“长征”,历经千辛万苦才走到如今。他相信,综合整治的目标一定能如期完成。   “实践表明,一份《重庆日报》,就是一颗给群众的定心丸。”谢兰说,报道见报,她感到肩上的责任更加重大。她也希望居民们根据《重庆日报》的报道,监督她的工作,为综合整治工作多提好建议,早日共同迎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记者:申晓佳

编辑:崇云丰

校对:陈韫宇

审核:卢志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qingshibao.com/sbpp/13130.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