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时报_时报历史 > 时报品牌 > 转酷拉时报一位双性恋者的自白

转酷拉时报一位双性恋者的自白

发布时间:2018-2-25 7:55:22   点击数:

Stephanie:《酷拉时报》的双/泛性恋专题,已经陆续奉送了双性恋春节小故事、双性恋者伴侣分享的相处之道、双性恋要不要出柜的讨论,以及为什么不管约会对象是什么性别,双性恋都是双性恋……今天,我们再一次回到生命故事,听一听布达——一位双性恋者的自白。布达是rB双性恋团体的发起人之一,在这篇文章中,她说出了她对于双/泛性恋的自我体验和经历,以及对双性恋社群建设的努力和期待。

一位双性恋者的自白

文:布达

“爱不分性别”,这句话说的人很多,不过在我看来,真正“爱不分性别”的大概要算双/泛性恋了。自我认同不断更新

进入大学之前,我从未想过我的生命竟会如此丰富多彩。

我曾说:“我这辈子算是圆满了,差不多所有性别都被我遇到过了。”

1

关于同性恋的成因有很多种说法,到底是基因决定还是后天形成,至今也没有定论。而双性恋到底是生来如此还是后天形成,似乎更加难以判别,因为无论是“异性恋被掰弯”,还是“同性恋被掰直”,意识到对不同性别的倾慕,总有个先来后到。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异性恋主导的社会上,绝大多数双性恋最初可能都以为自己是异性恋——我也一样。

大概是我“开发”太早,幼儿园时便对一个男生Y一见钟情,继而喜欢他十年,直到初三。小孩子之间的喜欢很少涉及性爱,却也算是刻骨铭心。那个时候我心里只有他,别的男男女女都不入我的眼,虽然没想过“性”,但按照一般人的看法也算是笔直笔直的异性恋。

2

初中的时候认识了一个颇受男生喜欢的女生M,接着成了同桌,两人初中三年都很要好,在没有Y在身边的日子里,她几乎是我生活的全部。关系好的女生之间会做的那点事儿我俩几乎都做过了:下课挽手一起上洗手间,放学拉手一起回家,放假一起压马路,日子过得逍遥自在。上高中后,我与M分隔两地。可能是常常见不到的缘故,我们的关系依旧好,又好像有什么东西变质了,只要跟她待在一起便怎么都不腻,喜欢向朋友们炫耀她的存在,甚至当有男生女生接近她时我会有些“吃醋”,见到她的父母时也觉得好像恋人见家长一样紧张。Y反而慢慢淡出了我的脑海。只可惜那时我连异性恋、同性恋的概念都没有,也没意识到原来我已喜欢上了她。

熬过了三年高中,以为终于可以跟M团聚,没想到阴差阳错之下,她去了北方,我到了西南。进入大学之后,我接收了更多的知识,同时由于对M日益思念,我开始反思对她的感情。我是同性恋吗?那么我对Y的感情怎么解释?除了她之外,别的女生对我似乎并没有什么吸引力。而且,那时的我仍与一个男生处在恋爱关系中。我也有些挣扎,如果我真的爱上了和我同性别的她,我该怎么办?

我带着这些问题上网搜寻答案,细细比对不同性倾向的定义与我自己的情况,终于确定,我并非同性恋,爱上的只是她这个人而已,而“双性恋”对我来说是最有归属感的定义。我也不认为自己“笔直笔直”了,大概是“初恋”都难以忘怀,虽然从未与她“在一起”,但M带给我的欢愉,丝毫不亚于我的初恋男友。后来我与那时的男友分手,并在多番挣扎之下向她表白了,被拒绝。

3

故事还没有结束,后来,我遇到了让我再次改变自我认同的人,R。

R是一个非传统性别的人,Ta既是男人,又是女人。由于之前对性别知识有过一些了解,所以当我知道R的身份时,并没有过多惊讶。

男女二分之间还有更多性别可能

后来,与R在一起,我又开始重新审视我自己,原来性别本身就不仅仅是“双”,双性恋还不能完全概括我,“泛性恋”更加合适。不过既然对我来说性别都已经不重要了,所以到底是双性恋还是泛性恋也并不是那么重要了。

这就是我的自我认同,一个自称双性恋的泛性恋。

双性恋要发声

当我对自己“异性恋”的身份产生怀疑时,我开始尝试参加一些LGBT相关的活动,希望能弄清自己的一些迷思。但当时国内几乎没有任何双性恋的组织,而我所服务的机构也几乎是同性恋者的天下,鲜少有双性恋站出来。

1

后来,我在网络上认识了创办rB双性恋团体官博前身的言,与她一拍即合,都想创办一个双性恋团体,并通过她认识了其他在全国各地参与同运的双性恋们。

之后,我们开始着手组织创建大陆第一个双性恋团体。以小写的r表示双性恋不弯不直的特点,“双性恋”的英文缩写B代表双性恋,形成了这个团体的名字“rB”。

(本期推送的“约起来”中有更详细的介绍唷,欢迎双性恋小伙伴加入!)

成立初期,我们做了一个双性恋生命故事的征集,但成效不佳。于是接下来,我们围绕双性恋相关的话题,举办了线上线下的话题讨论,比如“双性恋出柜”、“双性恋与同时交往一男一女的关系”以及“我是一个怎样的双性恋”等。同时,也组织志愿者翻译整理了国内外一些双性恋的资料,通过发布这些资料,让更多人了解双性恋、理解双性恋。

2

在我最初进入我所在大学的LGBT社团时,很少能见到双性恋(这里指的是确定并表明身份的双性恋)。我参加过的LGBT相关的培训、会议等亦然。当我表明自己的双性恋身份时,大多情况下体会到的是不理解,甚至偏见和敌视。有一些人指责双性恋是“自我认同不好的同性恋”,或者认为“双性恋最后都会跟异性跑了”。还有一些人听说我是双性恋,表示“羡慕”,说“如果我是双性恋的话,就不用考虑这么多了”,或是“如果我是双性恋的话,就可以找男/女的结婚了”。还曾经有一个伙伴问我:“你们双性恋是不是都男女通吃?”对此我只能笑笑,“你应该说,双性恋是可以被男女通吃。”

如今我所在的社团,已有了更多自我认同为双性恋的人,但是细心一些就会发现,双性恋者在一个同性恋的圈子里时,就像同性恋者在这个社会上的处境差不多,属于少数中的少数。或许有人说是接受双性恋的存在,但当双性恋真的出现时,情况又大不一样。混在gay圈或拉拉圈的双性恋们,大多隐瞒自己双性恋的事实,当Ta们在这些圈子里接收到关于双性恋的诋毁时,只能将怒火压制,而不敢站出来为双性恋发声,消除对双性恋的歧视与误解。

3

在去年12月21日的“发聲-SpeakOut”重庆大会上,rB双性恋团体联合创始人之一,供职于北京纪安德咨询中心的韦婷婷,发表了《为什么要了解双性恋》的演讲,她说,“如果我搂着一个男人,站在这里走在街上,你肯定觉得说,我是一个异性恋;如果我搂一个女人走在街上,非常地亲密,那你会觉得说我是一个同性恋”……这个时候,“双性恋”是看不见的。

亚洲第一个公开身份的阴阳人丘爱芝曾经说,Ta站出来,是为了不让阴阳人这个群体“被代言”。这也是我要做双性恋团体的原因。在LGBT社群内部,还存在很多误解双性恋的人,而这些人关于双性恋的言论,也加剧了社会大众对双性恋群体的误解。只有双性恋自己发出声音,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双性恋,正视双性恋这个群体。

双性恋不是洪水猛兽,如果你发现你有了爱第二种、第三种或是更多性别的能力,你应当觉得庆幸,因为你能感受这个世界更加多元的一面,你可以跟不同性向的人谈论不同性别的人,也可以与不同性向、不同性别的人相爱,这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啊!

Waiting:为什么要了解双性恋

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事情——还不知道的可以







































泉州白癜风医院
泉州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qingshibao.com/sbpp/9954.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