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召民创作的国画《罗汉图》
上世纪60年代与陈逸飞相识
“他经常在画画时忘了时间,忘了吃饭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期,他还经常画国画”彭召民的女婿、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梅忠智说,彭召民生活简朴,绘画期间吃饭常常是一碗白饭加点白开水,配上咸菜便应付过去
熊桂容还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彭召民对业余绘画爱好者也非常关心,扶持帮助了很大一批爱好绘画的年轻人
3月1日,曾任市文联副主席、市美协主席的著名画家彭召民逝世,享年81岁昨日,彭召民追悼会在石桥铺殡仪馆举行,重庆美术家协会等相关机构负责人到场送别其女彭晓玲在现场告诉重庆晚报记者,爸爸重庆时报广告代理在弥留之际,心中还挂念着办画展的事,告诉她“要把参加展览的东西弄好”、“你负责包装、运输”彭召民创作的《遵义会议》和《罗汉图》等多幅作品曾在《重庆晚报》发表,他和本报有颇深的情缘
水粉画《遵义会议》
重庆晚报记者 范圣卿
▲彭召民,(1935年—2016年)四川广安人1957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美术系,历任教师、编辑、韶山陈列馆美术组长、重庆市美协主席等从艺60年,擅长油画、国画、宣传画等,代表作有《遵义会议》、《毛主席回韶山》、《桃李情》、《人民教师》等,作品形式新颖,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时代精神
昨日,《重庆晚报》原美术编辑熊桂容回忆起当年与彭召民的交集,她说:“我最初和彭老师结识应该是在群众艺术馆,那时我们经常会去艺术馆重庆时报数字做活动,而彭老师在艺术馆做组织工作,一来二去,大家就熟悉了”彭召民考虑事情的周全程度,她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热心扶持美术爱好者
“我那时会经常去群众艺术馆画人物写生,每次彭老师都在场”熊桂容说,彭召民的多幅画作在《重庆晚报》发表,他也时常来晚报编辑部和编辑们聊天,谈论的话题总跟绘画艺术有关
市美协秘书长徐亮说:“彭召民几十年来为重庆市群众美术创作活动、青年美术家的培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和岳父经常会在一起探讨绘画创作,他从不在我面前说教,却会用很多实际行动给我做示范”梅忠智说
对梅忠智来说,彭召民不仅是他的岳父,也是他的老师彭召民一生培养的学生不计其数,其中著名画家陈逸飞当年就曾在他的帮助下崭露头角据今日重庆时报介绍,上世纪60年代,全国有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80多位艺术家集中到湖南韶山毛泽东故居陈列馆创作,作为美术创作组组长的彭召民很欣赏上海来的刚毕业的大学生陈逸飞,安排他画了《毛主席送毛岸英到农村去》、《毛主席上井冈山》等重要题材作品,后来两人一直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
30年前,《重庆晚报》创刊初期,彭召民创作的水粉画《遵义会议》、国画《罗汉图》等多幅作品在本报副刊上发表,他也经常来报社和当时的两位美术编辑马丁、周继雄(两位美编均已过世)交流探讨美术创作问题
治白癜风最有效的方法北京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