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旧的电子厂区变成了北京艺术区,江西景德镇古瓷窑打造成了5A级景区,航天工业让海南文昌旅游收入5年内翻一番,浙江的歌斐颂巧克力小镇在建设之初就设定了“工业+旅游”的融合发展之路……
近年来,各地的实践证明,工业为旅游提供了新资源,比如历史遗存、高科技创新、生产工艺等;旅游为工业带来了巨大附加值,比如品牌提升、产品推广、形象宣传等。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发展以及旅游业的蓬勃兴起,工业和旅游日益走向融合共赢。
产业转型的突破口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一些老工业基地需要转型、一些资源枯竭城市也需要转型,它们不约而同地把旅游作为一个突破口。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曾是重要煤炭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采煤塌陷地。为实现产业转型,该区提出“旅游兴区惠民”的发展战略,将过去的“煤海”变“花海”,将“煤炭塌陷地”变“旅游目的地”。贾汪区月亮湖塌陷地改造成亩的观赏鱼养殖基地、亩垂钓中心、亩苗圃基地,开办16家农家乐,带动就业人;潘安湖的塌陷地复垦后变成了景区,吸纳千余人就业,开办农家乐65家。
辽宁鞍钢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型国有钢铁企业。近年来,鞍钢提出要“展现共和国钢铁工业长子风采,打造‘东方鲁尔’特色旅游平台”。如今,鞍钢的孟泰纪念馆、雷锋纪念馆、王崇伦塑像、郭明义爱心工作室等吸引了大量慕名而来的游客。在大孤山露天铁矿参观区,从采矿到冶炼,从生产工艺到英模人物,游客可体验真实的矿区生活。钢铁工业旅游成了鞍山旅游核心内容,十余年来累计接待旅客余万次。
煤、铝、钼等矿产资源开发是河南洛阳的重要经济来源,目前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新要求。依托洛阳市新安县石寺镇新安煤矿,当地打造了有生工矿游景区,该景区是一个集煤矿作业现场、生物标本、地质化石、科普知识教育为一体的主题公园型景区。其中,煤矿作业现场展示模拟井下场景,割煤机、刮板输送机、转载机、液压柱、液压支架、瓦斯监测传感器等一应俱全,真实再现了井下作业场景。目前该景区是3A级景区,年均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
根据《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年)》,全国有个资源型城市,这些城市都留存有大量工业遗产,同时也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任务。对这些资源型城市来说,工业旅游无疑是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之一。
品牌提升的加速器
“当前,很多工业企业每年花费巨资进行品牌营销,殊不知,工业旅游就是一种绝佳的品牌营销途径,通过工业旅游,可以让消费者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产品质量保障、企业文化等,无形中增加了对企业品牌的信任,进而可以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提升品牌价值。”北京交通大学旅游系主任张辉说。
据了解,目前我国很多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或行业内知名企业都开发了工业旅游项目,鞍钢、宝钢、首钢、一汽、海尔、青啤、茅台、杏花村汾酒、大庆油田、秦山核电站等的工业旅游项目不仅吸引了团散游客,而且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形象,增加了企业的品牌价值。
在重庆,周君记火锅食品工业体验园是重庆市一家专门生产火锅底料、调料的知名民营企业,总投资万元,占地40余亩,具备年产3-5万吨的生产能力,同时也是国家4A级景区,具有旅游观光、体验互动、科普教育等功能。从年开放至年,工业园已累计接待游客余万人次,年接待量达40余万人次,年均旅游直接收入达到万元。工业旅游对宣传企业形象、提高重庆火锅知名度、推广重庆火锅文化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制造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