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时报_时报历史 > 时报品牌 > 这是我巨大的机遇

这是我巨大的机遇

发布时间:2016-3-30 13:29:30   点击数:
在当地政府和生意伙伴的支持下,他的产业链也越做越大越做越好

雪花牛肉是上佳重庆火锅烫品

巴渝风味卤肉很受欢迎

土地开荒需要时日,从德国引进的牛种也需要适应当地的气候和水文条件……如此下来,资金投入和管理方面困难重重“屋漏偏逢连夜雨”,另一个不幸再次给他带来毁灭性打击:1998年,他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幸亏姐姐为了我从公务员岗位上辞职,照顾我和管理厂子”

其实,邹劲松一开始并没有想到自己会有如此丰富的经历“我生在江津的农村,村里面只有耕地的牛,牲畜养殖只有鸡鸭鱼这些,好在大学时选择了畜牧产品养殖的相关专业”

克服万难打造全产业链

新疆伊宁巴口香事业责任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3年,畜牧产品专业毕业的邹劲松辞去泸州粮食局的工作,只重庆时报广告身来到新疆看准了新疆伊宁的肉牛养殖机遇,他从开一家小卤肉店做起,如今已发展成覆盖肉牛养殖、肉产品加工、产销在内的全产业链,牛肉产品展销分店,甚至开到了成都、长沙和重庆

邹劲松,男,57岁,祖籍重庆江津

一个人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已属不易,将其做好更是难上加难但就肉牛养殖这件事而言,邹劲松却在做好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他已在原来梦想的基础上,开拓出了更深更广的领域

邹劲松:当时就是看准了在伊宁发展畜牧业的机遇,所以才能不顾一切我的同专业同学中,只有我一个人从事了本专业的行业,坚持梦想,要遇到合适的土壤,不容易

1993年,25岁的邹劲松辞职,一个人揣着三千元钱来到伊宁

■对话

虽然有相关专业背景,但邹劲松却并没有急于创业,而是先重庆时报广告刊登到当地的一些相关企业打工,累积实际操作经验没过多久,他觉得时机成熟便“自立门户”,在农四师师部附近开了一家卤肉店:“当时卖的是麻辣牛肉干和麻辣鸡肉,我在所购买新鲜肉的基础上,又进行加工,巴渝风味的麻辣辅料很受大家喜爱”

毕业之初,邹劲松在四川省泸州市粮食局找到一份工作,一度远离了所学的专业不过,1992年一次到新疆伊宁调粮的经历,让24岁的他复燃梦想之火他回忆说:“伊宁的气候、水土都很适合大体型的畜牧养殖,甚至我私下里会把它称作中国的新西兰”

邹劲松:最困难是我患病的时候,但那时并没有太多的想法,事情已经到了最糟糕的地步,就不会更糟糕,能够活下来就已经是奇迹

重庆晨报:辞职创业,来到伊宁开卤肉店,为啥子?

“故乡重庆时报广告代理永远是故乡,我再回来时,会带着我的雪花牛肉重庆人敢想敢拼,今后我还将让重庆元素更丰富,形象更饱满”

■人物

现在,邹劲松最喜欢做的就是:开着自己的越野车,到伊宁城郊的田野这里有他的玉米地、向日葵地、公路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他的养牛场、全自动的挤奶工厂,这是他的“独立王国”,有着全产业链的配套

■声音

邹劲松的肉牛产业链跟重庆有两个联系,“一是雪花牛肉,二是牛毛肚,每年在重庆都有两千多万的销售收入”他透露,自己的肉牛肉质好,是上佳的火锅烫品,很受经销商青睐

重庆晨报:最困难时,想过怎么办?

文图\本报记者 张旭

最后,邹劲松在台湾找到了匹配的骨髓,移植后现已康复到现在,他的肉牛、奶牛已经到了第二代产牛,肉质、奶质今日重庆时报电子版好,并建立了自己独特的防疫体系,存活率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他还与自己大学的导师合作,在研发上下功夫

邹劲松告诉重庆晨报记者,这个开拓之举曾一度耗光了自己的所有,甚至包括健康“我要发展的,包括了深加工、核心牛群、土地种植等”为此,他到德国引进了新的肉牛、奶牛,在伊宁租下了50000多亩地,修公路、修水库,开荒种植农作物作为草料

在这样的情况下,邹劲松的卤肉店生意越来越好,不仅开了分店,而且发展到多类肉产品1996年,邹劲松在伊宁飞机场路开了肉类综合产品店,并创建“巴口香”品牌

2016年,邹劲松预备着在重庆至少开三家自己的肉牛产品经销店,提供雪花牛肉、毛肚、牛奶等全系列的牛产品此外,虽然离家多年,他跟家乡的感情却是越来越浓,“每重庆时报爱达社区年都要从老家拉很多农产品过来,一大车一大车地拉,送给朋友,也带给自己,不停地告诉自己和他人:我从根上还是一个地道的重庆人”

在肉产品加工方面取得成就之后,邹劲松的雄心壮志才刚刚起步,他把自己的事业定位在了牛肉产品的全产业链“这是我巨大的机遇,当时伊宁这一块还是一片空白”靠着加工售卖肉产品挣来的钱,他开始逐步打造牛肉加工的上下游产业

辞职游新疆决定留下来


脸上长白癜风
北京看白癜风一般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qingshibao.com/sbpp/180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