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年11月27日,证券时报在深圳这块改革开放最前沿的热土上创刊。乘着中国经济增长的浩荡东风,踏着资本市场奋进的激荡大潮,证券时报乘风破浪,从最初薄薄的一张报纸,发展成为报、网、端、微、屏全覆盖的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财经传媒集团之一。三十载风雨兼程,感谢您一路相伴,给予我们莫大的信任和支持。值此创刊30周年之际,我们开设“我与证券时报的故事”专栏,与您一起忆当年,话往事,立足当下,拥抱未来。
年11月27日,证券时报即将迎来创刊30周年,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回顾过去4年多的时间,我与时报的交道涉及多个维度:我不仅是时报的忠实读者和专栏作者,一度担任时报重大专题报道的外聘顾问,还为时报管理人员及主力采编人员进行过专题培训。
我首次体验证券时报的业务风格是在年10月,当时我投了一篇题目为《复盘恺英网络市值管理困境始末》的稿件给时报。由于我为多家媒体写过资本市场主题的专栏文章,深知证券类的官方媒体对于发表偏负面的上市公司分析文章都相当谨慎,所以当相关责任编辑与我联系时,我一点也不奇怪。不同的是,编辑帮我修改完善后不久文章就刊发出来了。这种效率让我感到很满意。
此后,我陆续在《证券时报》发表了《揭秘中国高铁资本运作术》《延长A股交易时长正当时》《从李子柒事件看网红经济利益博弈》《大限电背后的博弈》等专栏文章,形成了较大社会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我对时报编辑高超的专业水平和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有了真切的体会。
年中,我受邀参与了证券时报在深圳召开的一次财经深度报道研讨会,对于时报在舆论监督方面的“基因”有了更深层的了解。在会议中时报多位领导表示,中国资本市场缺少做深度报道的媒体和记者,作为人民日报旗下的财经证券类日报,时报希望能通过认真做深度报道,做好财经领域的守门人、瞭望员。
为此,证券时报决定成立专题部,不仅选调最优秀的资深记者组建专业团队,而且从考核、激励等制度层面给予大力支持。
专题部成立后,证券时报开设“潜望”栏目,先后刊发了大量关于资本市场舆论监督的重磅报道,对市场和监管部门形成了较大影响。其中“专网通信”骗局的报道涉及至少13家上市公司,雪松控股涉嫌亿元非法集资的报道则将矛头指向头顶“世界强”光环的行业巨头。这两篇报道分别荣获第32届和第33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可以说该奖项是时报重视深度报道战略结下的硕果。
证券时报能做好财经领域的守门人、瞭望员的角色,不只是依赖专题部这一个团队的努力,其背后是整个报社成体系的强力支撑。
时报不仅通过全媒体渠道集中力量推出深度调查报道,还严格要求采编部门对经营部门保持独立性,保障重大报道不受利益干扰。对于重要的深度报道稿件,报社内部要进行层层审核、把关,以确保其导向正确,内容准确、严谨和客观。
这对相关流程所涉及的管理人员和采编人员的财经专业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作为外部顾问也时常与写作团队和记者进行讨论。此外,证券时报非常注重采编人员对财经知识的学习和积累,通过培训等方式,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报社的发展战略。
例如,年证券时报针对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主力采编人员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举办了金融知识培训。我以《价值投资与财报分析》为主题为这次培训进行了授课,并与学员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这也成为我深度接触、了解时报的一个独特维度。
注册制时代已然来临,市场对财经媒体专业性和独立性的需求更加凸显。证券时报在重大舆论监督报道中体现了勇于担当、敢于碰硬的媒体独立精神,对于市场运行的监督和舆论引导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维护资本市场的良好生态、保护公众利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深为证券时报在资本市场舆论监督报道中扮演的先锋角色而感到钦佩!希望证券时报未来能够为我们奉献出更多高质量的舆论监督报道,从而推动我国资本市场能够更加健康地运行与发展。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
责编:朱雨蒙
校对:苏焕文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