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川东革命摇篮”——省四师
革命火种从这里点燃
现在的六角亭年建成的六角亭
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在展览馆学习党史
三月,莺飞草长,春意盎然。
山中的校园里,琅琅读书声不绝于耳。校内那座饱经沧桑的六角亭下,数名学生手捧书籍,细细品读。
把时光拉回到98年前——
也是在这座六角亭下,中共早期革命活动家萧楚女在这儿宣传革命思想,开展革命活动,播撒下最早的革命火种。这里是被称作“下川东革命摇篮”的原万县四川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以下称省四师)旧址,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亢家湾校区。
漫步校园,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无论是校史墙,还是六角亭和学校大礼堂,都会把人引入那段充满硝烟和激情的岁月。
A.第一把革命火种在这里点燃
省四师初创于年,校址在万县城东门外文昌宫,年迁至亢家湾。虽然百年过去,校园外貌几经翻修,但学校的总体布局依然未变,尤其是六角亭和大礼堂,和当年几乎如出一辙。
“从萧楚女来学校任教到解放,这里的革命活动一直没停过。”区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二级调研员熊世忠说。
肖楚女(-年)
史料记载,年春,中共早期革命活动家萧楚女来到省四师任教,撒播革命火种,发展吴毅、朱亚凡、吴逸僧、郑叔伦等学生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他们是下川东地区最早的一批青年团员。离校后,均加入中国共产党,相继为革命献出生命。
恽代英(-年)
当年6月,中共早期革命活动家恽代英应萧楚女邀请,到省四师向广大师生作“中国向何处去”的演讲。指出:“中国的出路只有一条,就是进行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我们必须打倒军阀,才能组织革命的人民政府,好引导全国的民众去反抗帝国主义。”
此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刘伯承先后到学校讲学,传播马列主义,讲革命道理。
红色革命火种,在这里播撒;理想信仰之光,在这里点燃。
B.第一个地方组织在这里孕育
沧桑百年路,尽在回眸间。
沿着校史墙行走、品读,一次次革命活动,一个个革命先烈,从历史深处走来,充满着史诗般的光荣和骄傲。
“省四师既是红色火种的散播地,也是万县第一个党组织的孕育地。”熊世忠说。
时光回溯。
年8月,朱德受中共中央派遣、陈毅受中共北方区委派遣先后抵达万县,做军阀杨森易帜北伐的工作。后杨森部队改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朱德任该军国民党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他领导的30多名政工人员多数是共产党员,在军党部内建立共产党组织。
李嘉仲(—年)
当年11月,共产党员李嘉仲到省四师任校长。他积极革新校务,培育英才,聘请共产党员、进步青年到校任教,并从重庆吸收一批共青团员到校插班,开展革命活动,壮大进步力量。同时,先后发展10多人参加共青团,并组成支部。
12月下旬,李嘉仲在万县向杨闇公、朱德、刘伯承汇报情况。根据重庆地委军委会议精神和杨闇公的指示,接收朱德移交的地方党员,组建中共万县地方组织,由李嘉仲负责,成员有牟炼先、雷德沛。
由此,万县第一个中共地方组织秘密建立起来。
C.百多名共产党员在这里培养
在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塘坊校区,有一座校史陈列馆,清晰地记录着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
走进校史陈列馆,一张张先烈的老照片,一本本饱含红色思想的书籍,一份份溢满墨香的旧报纸,都在向我们诉说着那些红色的故事。
“每天的课间,都有很多学生前来参观。”校史陈列馆筹建者之一、学校退休教师王万富介绍,校史陈列馆创建于年,拥有各类物件余件,按时间顺序陈列展示。
老物件映照初心,传承红色基因。熊世忠说,省四师从建校到解放前,共培养出共产党员余名。万州籍著名作家、诗人、文艺理论家何其芳也曾在这里任教。
在革命前辈的教育引导下,一批批青年学子纷纷来校,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探索新道路,与进步教师一起,积极投身抗击万县“九五”惨案反帝爱国运动、抗日救亡运动和人民解放事业,涌现出陈伯钧、罗义淮等革命先辈和刘伯坚、吴毅、江琬、赵明恩、彭咏梧等数十位革命英烈,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下川东革命摇篮”。
山野寂寂,长江浩荡,往事并不如烟。省四师,淡然面对着世事沧桑。她,凝结着时代记忆,更激发着前行力量。
历史不作古,记忆永长存。
太龙镇开展大型义诊活动专家送医到家门村民免费享实惠义诊现场3月13日,整体升级改造完成后的万州区太龙镇中心卫生院院坝内热闹不已。当天,“心系百姓健康、提高健康素养”大型义诊活动在这里火热进行,来自重庆三峡医药医院、太龙镇中心卫生院的十余名专家医生及医务人员,在这里免费为周边村民提供诊疗服务及健康咨询,将实惠切实送到百姓身边。
10余名专家医生为百姓免费把脉问诊
“医生,我的胃经常不舒服,时常还想吐,你给我检查一下是怎么回事呀?”“这段时间降血压药没有按时吃,经常感觉头昏,是不是血压又升起来了?”“医生,我老是觉得肚子胀,吃了帮助消化的药还是不起作用,该怎么办?”……早上七点多钟,义诊活动正式开始后,现场人流涌动,前来问诊、咨询的人络绎不绝。在太龙镇中心卫生院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大家戴好口罩,有序排队拿号问诊。
义诊现场忙碌而有序,医生一边认真倾听患者的陈述,一边热情而耐心地解答群众健康咨询,并针对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叮嘱他们各种日常注意事项,普及健康生活知识。同时,现场为群众提供免费测量血压、血糖等服务,对血压、血糖值异常的群众,嘱咐密切观察、及时就医。
此外,义诊活动还免费为百姓提供彩超、X光线、心电图、放射科DR等检查,并免费提供推拿按摩及牵引治疗。活动现场,还开展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个性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推广咨询服务,为不同人群提供有针对性、防治结合、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当天,活动还邀请重庆三峡医药医院专家,前来现场举行了“冠心病的健康教育”讲座。
区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义诊活动,通过为前来咨询的群众进行问诊指导、健康宣教,解决了现场群众的健康疑问,提升了他们的健康意识。“下一步,区卫生健康委将进一步落实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和预防为主方针,指导辖区各级各类卫生健康单位,扎实做好健康宣教、疾病预防和医疗救治等工作,不断提升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该负责人表示。
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疗服务升级改造完成后的太龙中心卫生院究竟是什么模样?记者决定跟随刚刚在院坝内问诊结束准备去三楼检查血常规的居民冯天齐一探究竟。
走进太龙镇中心卫生院就诊大楼,只见诊区内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分区标志清晰明了,科室设置也很完善,设备也进行了升级与更新,让附近百姓不用再舍近求远,直接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看病就医的问题。
“以医院才能治,现在家门口的卫生院就能提供多样化的医疗服务、舒适的就医环境,我们看病方便多了。”冯天齐十分高兴。
“去年以来,医院争取浙江省宁波市对口支援局捐赠资金万元,对医院环境进行了整体装修,并购置了一些医用设备及电梯的安装。同时,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西门望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了合作共建协议,借助共建平台,从管理、人才、技术及服务等各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并与该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远程会诊室,让老百姓在家门口都能医院医疗专家的远程诊疗服务。”太龙镇中心卫生院院长覃佳宏说,经过改造,医院就医环境不断提高,优质医疗资源不断下沉,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也将有效缓解太龙镇及周边乡镇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同时,为了进一步推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还与重庆三峡医药医院完成了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医院技术传到基层、医院医生引到基层,实现了“医通、物通、财通”,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太龙镇中心卫医院内部管理及医疗质量管理,医院文化建设,借助“医疗质量管理年”及“医院建设年”为契机,医院评审等十大重点工作。
学习党史明方向爱党爱国见行动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向党的百年诞辰献礼,万州电报路小学连日来引导教职工、学生了解党史、研究党史、开展党史启蒙教育,根植学生向党、爱党、跟党走的思想感情。
教职员工逢会必学,知史明史,坚定理想信念。据了解,学校利用每周周前会时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精选一些有代表性的党史故事、党史知识、文献纪录片在会前15分钟播放学习,让教师从百年党史中感悟初心使命,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
学生讲党的故事,颂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固化升旗仪式,每周的升旗仪式上,各班轮流承担国旗下党史诵读活动,营造全校性“学党史”的浓厚学习氛围,让每一位学生都以敬仰之情、敬畏之心认识党的历史,学习党的历史,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研学旅行,走进红色基地,缅怀英雄楷模。组织师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到人民纪念馆、烈士墓等红色教育基地实地考察参观,通过近距离接触遗址,观看历史照片和文物,缅怀人民英雄和时代楷模。
党史竞赛,烙史于心,厚植家国情怀。开展全校性的教师、学生党史知识竞赛,利用比赛的形势,扩充师生“党史学习”的知识面和深入度,竞赛内容涵盖党的历史、党的成就、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各方面知识。
建党周年献礼,讴歌祖国,青春向党。将利用五月底的艺术展演,用歌舞的形势、非遗传承的表演等,讴歌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回应历史和时代的召唤,证明向上的时代是青春最好的舞台,为建党周年献礼。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重庆幼儿师专多形式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校师生在参观校史馆为激励全校师生从建党百年的光辉历程中汲取强大精神力量,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连日来,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多形式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全校师生中掀起了学习党史热潮。
组织理论学习。通过组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主题党日、主题团日、主题班会等形式,引导全体师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利用宣传阵地,加强理论宣传。通过官方网站、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