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时报_时报历史 > 时报品牌 > 百年党史一起学第一期年,中国

百年党史一起学第一期年,中国

发布时间:2021-12-2 17:19:10   点击数: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三级专科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开栏语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公司党群工作部策划推出了《百年党史一起学》专题栏目,通过丰富的历史文献,详实记录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集中展现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重要论述和理论观点,系统反映党的思想理论创立、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进程。我们将不定期更新此专栏,持续转发、荐读系列党史知识,每月底将推出一期本月党史测验题,得分排名前五的公司职工即可获得定制小礼品一份。希望机关各部门、司属各单位把学党史作为日常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从而激发公司广大党员干部员工从党的非凡历史中找寻初心、激励使命,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

1个党史知识

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向上滑动

年初,李大钊和陈独秀等人开始酝酿建党的问题。在法国留学的蔡和森则明确提出应该建立“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代表的帮助下,上海、北京、武汉、广州、长沙、济南等地的先进知识分子,建立了党的早期组织。在法国和日本留学的青年学生,也成立了党的早期组织。

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有: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陈潭秋、董必武、周佛海、陈公博,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参加了会议。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列席了会议。在会议进行过程中,突然有法租界巡捕闯进了会场,会议被迫中断。于是,最后一天的会议,便转到了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艇上举行。经过讨论,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并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中心任务是讨论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党纲,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并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家所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

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1个名词解释

党的三大

优良作风

理论联系实际

密切联系群众

批评与自我批评

1位革命先辈

周炳琳:五四志士的救国情怀

▲向上滑动

五四运动时期,新青年周炳琳受孙中山、李大钊等前辈影响,满腔热血投身新文化运动和爱国学生运动,积极组织和参加改造社会的团体活动,在历史书页上留下闪光印迹。

创办《国民》

周炳琳年从浙江黄岩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年升入北大法科经济门。起初,他表现出少年老成的样子,一心想把顺利完成学业作为将来做官的敲门砖。不久,蔡元培校长实行“兼容并包”办学方针,提倡“学术思想自由”,陈独秀被聘请为文科学长,《新青年》随之迁入,北大的面貌焕然一新。受陈独秀、李大钊等启发和影响,周炳琳融入新文化运动的洪流,先前想做官的想法“去掉了一半”,迈向新的人生道路。

  此时,北京的学生社团和刊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年10月,周炳琳和邓中夏、许德珩等同学,商议每人出5块大洋,凑了余元,在校外租了间大房子,发起成立国民杂志社,聘请李大钊为导师。召开成立大会时,蔡元培校长到会致辞,寄予厚望。年1月《国民》杂志创刊,周炳琳等轮流担任编辑部主任。

  《国民》杂志旨在唤起青年学生的爱国救亡意识。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声,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周炳琳较早读过《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第一卷,但对布尔什维克主义认识比较模糊。当阅读到英文杂志《双周》的一篇文章时,他深感震撼,当即译为《鲍尔锡维克主义底研究》,发表在《国民》第2卷第1号上。该文讲到《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俄国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列宁回国后的基本思想等,回答了“鲍尔锡维克主义和鲍尔锡维克派到底是怎样的”等问题。

  创社办刊期间,周炳琳广泛联络北京各校多名社员,历练了组织动员能力。不久即与傅斯年等创办的《新潮》杂志社成员一道,在五四运动中唱了主角。

街头演讲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青年学生迫切要求走出书斋,开启民智。平民教育应运而生。年3月,周炳琳、许德珩、邓中夏等北大学生发起成立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该团以“增进平民知识、唤起平民之自觉心”为宗旨,组织团员走上街头,开展大众化的演讲。周炳琳被推选为文牍干事,负责文稿的编印工作。

  讲演团成立后,周炳琳等人经常组织北大同学分赴北京东西南北四城,面向群众,开展宣讲。他们通常事前拟好题目、选定地点,两三个人或三五个人一组,打着小白布团旗,携带一面铜锣,到人多而适当的地方,鸣锣开讲,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传播科学知识、爱国精神、新伦理观念和新社会政治思想。

  周炳琳是讲演团的骨干成员。五四运动前后一段时间,他的讲演活动十分密集:年3月27日在护国寺演讲《什么是国家?》,启发民众的家国情怀;5月18日在北京四城演讲《山东与全国的关系》,唤醒部分民众对山东问题的冷漠。这些演讲饱含救国救民的情怀,迅速抓住了人心,不时得到群众的掌声和喝彩。

  很快,街头讲演从城市扩展到农村。年3月,平民教育讲演团决定利用春假,深入卢沟桥、丰台、长辛店等处演讲。周炳琳等演讲团成员,总是把印好的演讲稿和通俗杂志分发给民众,即便经费拮据,时常遭到警察干涉,也没有放弃。不久,周炳琳先后参加少年中国学会、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等政治性社团组织,成为其中的积极分子和活跃成员。

五四洗礼

  年5月3日,周炳琳等同学从北大校长蔡元培那里得知,北洋政府密令巴黎和会代表在丧权辱国的《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上签字,这令他们愤慨万分。当晚,同学们即在北大第三院礼堂集会抗议,决定第二天联络各校举行集会和游行示威。

  5月4日上午,周炳琳联络各校国民社社员,动员他们走上街头。下午,热血沸腾的他脱下身上的毛背心,存放在红楼前传达室,和同学们步行到天安门前集会。

  下午4时,游行队伍到达北洋政府外交部,恰遇大门紧闭。墙不高,有的学生翻墙进去,开了大门,一群同学冲进去,直奔曹汝霖的卧室。躲在浴室里的曹汝霖听到外面的动静,吓得发抖,同学们缺乏搜寻经验,让他躲了过去。只听传来一声“着火了”,躲在地下室锅炉房里的章宗祥吓得跳了出来,同学们根据事先看过的照片认出了他,群情激愤。一个日本人赶紧护卫着他逃出后门,部分同学追到一家卖烟酒的杂货铺,愤起痛打。

  闻讯赶来的警察包围了曹宅,不少同学当场被捕。周炳琳等同学撤了出来。他态度沉着,加之身穿灰袍掩盖了翻越曹宅围墙时所沾灰土,逃过追捕。

  周炳琳等回校后,当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营救被捕学生办法。学生被捕的消息传开,第二天北京各校都罢了课。经过同学们和各方面交涉,北洋政府迫于压力,不得不释放32名被捕学生。5月7日,被捕北大学生回校,在广场受到全体师生热烈隆重的欢迎。

  周炳琳等同学在五四运动中的突出表现,被爱国民族资本家穆藕初看在眼里。年,穆先生特向北京大学捐银5万两,作为选派学生赴欧美留学的奖学金。经蔡元培亲自组织选拔,周炳琳、段锡朋、罗家伦等5名“学术和道德兼全者”脱颖而出。这在当时被戏称为学生界的“五大臣出洋”。留学回国后,周炳琳曾一度在国民政府任职,新中国成立前夕,他断然拒绝蒋介石派来专机接他赴台的“美意”,选择留下来建设新中国。毛泽东在北京饭店设宴招待民主人士,在门厅与周炳琳亲切握手时,风趣地说:“你就是当年的‘五大臣’呀!”

(来源:学习时报)

1个红色故事

志愿军活捉“马狐狸”

▲向上滑动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人民志愿军高炮六十四师师部和六一一团、六一二团及独立高炮十九营入朝参战,担负起保护大宁江、清川江等地的桥梁和车站的任务。在其后的1个月内,六一一团和六一二团共作战27次,击落敌机10架,击伤敌机35架;独立高炮十九营在22天中,作战19次,击落、击伤敌机16架。

年5月12日晚,六十四师副参谋长李学实率六一一团前往军隅里作战。军隅里属朝鲜东南西北方向上的交通枢纽,是我军北通鸭绿江的必经之地和向南对敌进攻的补给总站,自然成为我方防空和敌机轰炸破坏的重点。

  13日清晨到达军隅里后,李学实会同大家分析研究了敌机的轰炸特点和来往规律,并迅速做出部署:派一个4人侦察组携带通讯器材占领南距军隅里50公里的一个山头设哨,以侦报敌情;高炮主力就地构筑阵地迎敌,李学实和副团长带6门37高炮和4挺高射机枪隐蔽于主阵地南面的山顶,准备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上午10时许,侦察组报告说:敌机出现,高度米!转眼间,几架敌机顺山谷飞来,且已降低了高度,准备出山口袭我主炮兵阵地。李学实见敌人进入射程,一声令下,所有武器一齐开火,几架敌机中弹逃走,一架敌机舵面被击中,飞行员只得滑翔迫降。

  李学实立即带领3名战士向迫降地点奔去,同时通知山下主阵地的预备队1个营迅速搜山。但就在预备队赶来时,2架仍在天上盘旋的敌机对着我方人员疯狂扫射。不久,又飞来2架直升机,企图救援飞行员。我方轻重武器一齐开火。见2架直升机不敢着陆,另2架敌机又盘旋回来疯狂扫射,我方人员沉着应战,敌直升机始终不敢降落,只好扔下软梯,让美军飞行员自己向上爬。但那个飞行员被我方火力压制,根本不敢抬头。敌机见状,不敢久留,扔下这个飞行员狼狈逃走。

  敌飞行员被俘后,李学实等把他押到团部,通过翻译进行了审讯。俘虏交待,他是上校,参加过二战。第一次驾机上前线就被志愿军击落了。第二天,李学实就派人把俘虏押送到“志司”去了。审讯后,副团长邓军向李学实报告了俘虏姓名,李学实只听了个大概发音,叫什么“马狐狸”,就和大家说,以后要抓更多的各种“狐狸”。于是大家都纷纷说:抓住了“马狐狸”。

第二年,《人民日报》连续刊发了被俘美国飞行员在朝鲜战场参与细菌战的供词,揭露了美军在朝鲜发动细菌战的罪行。其中,《人民日报》以近一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了《美国空军第四战斗截击机联队第四战斗截击机大队大队长、上校瓦克·麦·马胡林的供词》,供词中详细记述了这个飞行员受美国军方指使,在战场上投掷细菌弹、参与细菌战的详细经过。供词的结尾一句是:“年5月13日,我被朝鲜军隅里的高射炮火所击落,于是被朝鲜老百姓俘获。”

李学实和指战员这才明白,报纸上的这个马胡林,就是他们抓住的那个“马狐狸”。

(来源:人民政协报)

1本红色书籍

《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

作者:何建明(执笔)厉华著

ISBN:—7———8出版时间:年6月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小说《红岩》根据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进行残酷镇压和屠杀的史实,以及狱中共产党人坚强不屈同敌人展开斗争的经历而完成的一部优秀文学作品。这部作品在20世纪60年代面世后,迅速引起轰动,此后一版再版,被誉为是“黎明时刻的一首悲壮史诗”,“一部震撼人心的共产主义教科书”,红岩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随着白公馆与渣滓洞历史档案的细节越来越多地被公布于世后,真实的“红岩”革命斗争史里所发生的故事,远远超过小说《红岩》的精彩与深刻、生动与悲壮,且意义也更加深远……

1首红色歌曲

《南湖的红船》

年5月问世的《南湖的红船》,歌颂了一百年来,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奋斗历程。赞美了光荣、正确、伟大的党是全国人民前进的火炬,红船精神是我们信仰的力量。闪耀着新时代的光芒,领导全国人民沿着红船开辟的航道,乘风破浪奔向前方。

1部红色影片

《长征》

年,江西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保存实力,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经过艰苦的战斗,红军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三道防线,兵临湘江。敌人利用天险加重兵力,设下第四道防线,红军处境险恶。当时的最高领导核心三人小组之一李德是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他不顾敌我双方力量的悬殊,一味要红军正面迎敌死拼。毛泽东在没有兵权、没有领导地位的情况下,分析了当前形势,提出避实就虚,甩掉敌人主力,到敌力量薄弱的贵州去,得到政治局多数成员的赞同。

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党内“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路线,增选了毛泽东为政治局委员,确立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为领导核心。从此在毛泽东的正确判断和指挥下,红军四渡赤水,声东击西,运动敌人,顺利通过彝族地区,向北挺进。

长征路上,红军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许多女同志克服了失去孩子等个人情感,同男同志一样经受住了考验,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成为了女英雄,像贺子珍、邓颖超、蔡畅、王彩秀等人。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坚持北上抗日,抵制张国焘的右倾逃跑主义错误路线。经过两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年10月10日红军三大主力终于在陕北山城堡胜利会师。毛泽东伏案疾书: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学党史,知党情!

文字来源

学习时报、人民政协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素材

党群工作部

编辑

杨海滢

审核

赵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qingshibao.com/sbpp/1455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