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是未来支撑城市发展的核心产业之一。
证券时报社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和新财富编制的《中国内地省会城市金融竞争力排行榜》从经济竞争力、资本市场规模、金融机构实力、资本市场活跃度等维度选取29个指标,对国内省会城市金融发展成果及潜力进行评估,探究其在金融业发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为各省会城市明确未来金融发展方向,抢抓发展机遇提供参考。
城3个梯队金融资源集中趋势明显采用统计软件对经济竞争力等四个子项的得分进行聚类分析,27个省会城市被划分成3个梯队:第一梯队为杭州、广州,金融竞争力综合得分均大于30;第二梯队为南京、成都、济南、长沙、武汉5城,金融竞争力综合得分介于15至30之间;第三梯队为西安、福州、合肥、郑州、昆明、乌鲁木齐、哈尔滨、呼和浩特、沈阳、海口、石家庄、长春、南昌、贵阳、太原、兰州、南宁、银川、拉萨、西宁20城,金融竞争力综合得分小于15。从整个榜单来看,第一梯队远超后两个梯队,第三梯队城市间金融竞争力得分平均差距最小,为0.5。从榜单上的四个维度考察,资本市场规模、金融机构实力、资本活跃度三个维度上,头尾部城市间的差距巨大,显示出省会城市金融资源主要集中在杭州、广州等头部几个城市。02金融中心城市呈现新格局从经济和金融地位来看,内地金融竞争力50强城市GDP占全国一半以上,市值占全国上市公司总市值近九成,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规模占全国六成以上,营业部交易额占全国营业部交易额的75%。50强城市构成了中国金融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依据榜单,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南京、苏州、成都、天津、重庆位列中国内地城市金融竞争力前十名。03京沪深:三足鼎立,打造国际金融中心中国内地金融中心城市中,北京、上海、深圳已形成三足鼎立格局,王者地位稳固。由英国智库Z/Yen集团和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共同编制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第28期)显示,上海排名全球金融中心城市第3位,北京和深圳分列第7和第9名。京沪深已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提升全球影响力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金融城市竞争力四大评价维度中,北京在资本市场规模和金融机构实力上排名第一,上海在经济竞争力和资本活跃度上更具优势,深圳各维度的评分与京沪相比仍存有一定差距。目前,北京共有家A股上市公司,境内总市值超过15万亿元,若算上海外上市的公司,北京上市公司总数超家,总市值26万亿元,约占内地省市所有境内外上市公司总市值的23%。深圳、上海的境内外上市公司总市值分别为16.2万亿元和12.3万亿元。此外,北京在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及市值上具有绝对优势,是国内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唯一超过家的城市。金融机构实力上,京沪深更是遥遥领先。北京为四大行总部聚集地,银行业注册资本高达1.57万亿元,占全国所有银行注册资本总额的41%。北京霸榜银行和保险业,上海则在证券、基金和期货公司实力方面更为突出。家证券公司中,总部设在上海、深圳和北京的分别有27家和23家和18家,合计占比过半。家公募基金公司中,家基金总部集中在京沪深,上海独占67家。从经济结构来看,年深圳的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3.6%,虽比北京和上海的这一比重少了4至5个百分点,但深圳金融业仍具有持续高增长的潜力,年深圳金融业增加值同比上涨19.5%,财政支出中的金融支出金额也高于北京和上海。04杭州领跑,坐拥资本市场绝对优势榜单显示,杭州金融竞争力得分险胜广州,仅高出0.95分,在内地所有城市的得分中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成为第四大金融中心城市。从城市定位来看,杭州定位为全国一流新金融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广州立足广东、辐射华南、面向东南亚,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在金融实力上各具优势,而杭州在资本市场规模和资本市场活跃度优势更为明显,总得分稍高出广州。在资本市场规模方面,杭州得分为39.9,超出广州近两成,上市公司数量及总市值、新增上市公司市值均高于杭州。截至11月30日,杭州上市公司数量为家,多出广州12家,总市值达8.58万亿元,为广州的2.64倍,年新增上市公司市值为广州的2.18倍,彰显其民营经济发达带来的充足活力。在资本市场活跃度方面,广州辖区证券营业部股债基交易金额、创业投资额及投资案例均低于杭州。杭州年股债基交易额达7.1万亿元,高出广州两成,年创投投资金额为广州的2.1倍,创投案例数比广州多出46%。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科技。杭州作为新一线城市,在金融科技尤其是互联网金融方面,发展势头迅猛。在浙大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发布的《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报告》中,北京蝉联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榜首,杭州、深圳逐鹿激烈,并列全球第六,国内仅次于北京、上海,位居第三位。作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发源地,杭州不仅拥有世界级金融科技巨头蚂蚁金服,还拥有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超50家上市科技企业,为金融科技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05区域城市群金融业发展百花齐放在金融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下,区域金融呈现出不同区县市协同发展、各经济区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地域分布来看,金融竞争力50强城市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共有32家城市上榜,占比超6成,浙江、广东、江苏分别占8家、6家和5家。中西部地区分别仅有10家和8家城市上榜,整体金融竞争力相比于东部仍存有差距。新锐城市金融竞争力地区分化现象更为明显。新锐城市金融竞争力30强中,江苏、浙江、山东、广东4省合计占21家,而在中西部地区,仅有6个省份有城市上榜。新锐城市的崛起增加了区域城市群的中间力量,对带动区域金融协同进步功不可没。06珠三角VS长三角:两大城市群金融业发展比较金融城市竞争力50强中,长三角26城中共14城上榜,珠三角9城市中有6城上榜,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区形成了中国内地最强金融城市群。年,长三角地区GDP合计23.7万亿元,珠三角地区GDP合计8.69万亿,两大区域经济总量合计占全国GDP的比重超过30%。年末,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合计.6万亿元,占全国存贷款余额的35.7%。珠三角和长三角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巨大。在成长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金融中心道路上,长三角和珠三角在经济产业结构、发展重心上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珠三角城市群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GDP在三大产业GDP中的占比分别比长三角高出1个和2个百分点。恒大研究院的报告显示,长三角城市群的产业结构以电子、汽车、现代金融等产业为核心,致力于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高地和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珠三角城市群制造业水平发达,未来致力于构建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地。央行报告显示,年,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保持全国第一,有效发明专利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稳居全国首位。在制约两大经济区发展的问题方面,长三角石化、冶金等领域存在一定无序竞争,核心城市规划滞后明显,经济效率与世界级城市群存在差距;珠三角城市除深圳外,主要以中低端制造业为主,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优质公共资源短缺。资本市场上,长三角和珠三角合计拥有境内外上市公司逾家,占全国上市公司数量的一半以上,最新总市值超过55万亿元。上市公司分布来看,虽然长三角上市公司总量和市值多于珠三角,但珠三角地区大市值龙头公司占比更高。A股中,长三角地区千亿市值以上的公司有30家,市值最高的海康威视最新市值亿元,珠三角地区市值超过亿的A股公司有6家,中国平安、招商银行市值均超万亿。海外上市的互联网龙头中,长三角地区拥有阿里巴巴、拼多多、哔哩哔哩等,珠三角地区拥有腾讯、唯品会等,珠三角和长三角在互联网领域各放异彩、旗鼓相当。来源:证券时报网
整编:牛王资本声明:本文言论系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牛王资本观点,也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引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