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时报_时报历史 > 时报品牌 > 东方之星号沉船事件舆情观察

东方之星号沉船事件舆情观察

发布时间:2020-9-23 13:33:16   点击数:
白癜风可以治愈吗 https://m.39.net/disease/mipso_6905531.html

6月1日深夜11点多,一辆载有多人的客轮突遇龙卷风,在长江湖北石首段倾覆。长江航道、海事部门正展开营救。据了解,该客轮名为“东方之星”,隶属重庆万州,由南京开往重庆。事发当时,船上共载有人,包括游客人,全部为国内游客,旅行社工作人员5人,船上工作人员45人。事发后,全国媒体给与了空前的   网站首页头条报道,报道内容全面详细,主要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和央视报道。BBC记者JoFloto在北京报道称,长江以风景优美著称,吸引了很多退休的度假者。报道还提及了今年1月发生在长江的另一起导致22人遇难的沉船事故。

在另一篇更为详细的报道中,BBC还援引了新浪新闻的报道:SinaNewsreportedthatayoungmanwasseensobbingbythedoor,saying:MumandDadIwaswrong,Ishouldnthaveletyougooffonyourholiday.(新浪新闻报道称一名年轻男子蹲在门口哭喊:“爸妈我错了,我不该让你们去玩的”。)

英国卫报标题:中国载至少人客船在长江沉没

  卫报网站为这起事故专门开辟了滚动直播页,消息来源主要来自新华社、央视和人民日报。报道还引用了人民日报和央视在“推特”账号上的即时报道。

法新社标题:官媒:载超过人客船在中国长江沉没

  记者从北京发回报道,主要援引新华社和央视的报道。法新社的报道中出现了评论性内容,称此类事故在中国属于“敏感事件”。

媒体   善后处理务必细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工作要求中专门提到善后工作,简单明了而颇具分量:“要深入细致做好善后工作。这次事件遇险人数多,做好家属安抚等善后工作十分重要。各有关地方党委和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耐心细致开展工作,切实体谅家属悲痛心情、做好安抚工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彻查原因当重事实。救援第一,也不能忽视回应人们的关切和疑问,而查找事故原因则是最好的答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则要求,“严肃认真开展事件原因调查。要组织各方面专家,深入调查分析,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不放过一丝疑点,彻底查明事件原因。”

三、媒体热议话题

1“东方之星”是否超期服役?

根据其检验记录显示,“东方之星”是年建造,并于年改建。重庆东方轮船公司工作人员介绍,以前这条船是作为交通运输用的,以前主要用于装载散客,后来对这个船进行了升级,加了一些床位,改造成了游船。同时,该船是下水15年以上的“老年船”,根据相关规定,客船的强制报废年限为30年,“东方之星”并未超期服役。

2“东方之星”是否按规定检修?

根据国家规定,船舶的检测分为中央和地方两套体系,要求豪华游轮必须在中国船级社进行检测,“东方之星”并非豪华游轮,是在地方的船检部门进行检测。

但业内人士表示,地方船检主要负责小型和农用船舶的检测,水平和标准比中央船级社低,业内称之为“两套体系、两套标准”。按照相关规定,船舶下水15年以上,检测的频次要高于普通船,船龄超过24年的客船,每年都要进行特别检验,而普通船则只需要每6年进行一次特别检验。

3“东方之星”为何没有舱外走廊?

昨天上午,“东方之星”结构图曝光以后,部分网友表示,如果游轮上建有围绕船舱的观光走廊,或者建有从底舱通往游轮顶端的楼梯,一旦轮船发生侧翻,乘客或许可以逃出舱外获救。对此,据航海业内人士介绍,每一艘轮船都需要设计有专门的逃生通道,并且在轮船出厂和投入使用之前都必须经过CCS检查,基本排除轮船本身的设计和建造问题。每艘游轮根据设计方案的不同,逃生通道的具体安排方式也各有差异,同时在轮船内会在既定位置有救生艇、每个人房间都会有救生衣和保暖衣等救生器材。一般情况下,如果在轮船上发生火灾或者出现轮船下沉的突发情况,轮船内乘客可以使用逃生通道和救生器材逃生。但是由于轮船翻沉的速度较快,事发时,乘客几乎没有反应时间使用逃生通道与救生器材,救生的几率也会大大降低。

4长江流域为何会出现龙卷风?

中国气象中心气候监测室正研级高工周兵表示,龙卷风一般多发生在海面和内陆平原,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属于龙卷风少发地,长江流域虽处在内陆,但夏季乃至春末秋初高温高湿天气的发展为龙卷风的出现提供了有利条件,历史上长江流域曾有相关龙卷风的记载。湖北省出现龙卷风与其特殊的地形密切相关,湖北省有两条地形组成的南北向走廊,一条是两山相夹形成两边高、中间低的南北向走廊,还有一条是海拔低于米以下、周围支离破碎的山河之间形成南北向通道,龙卷风多发地都处在这两条走廊的下风位置,包括荆州、天门到孝感一线。统计表明,湖北省一半以上的龙卷风发生在这些区域,这是因为地面暖湿空气被加热后开始抬升,使大气不稳定而产生上升气流,与因走廊形成的狭窄管效应的过境气流加速,使上升气流进一步加强,产生雷暴云,从而产生龙卷风。

5遇到极端天气客轮应如何航行?

据了解,在航运系统有种说法叫“见八不开船”,即遇到八级及以上大风,船舶应就近“扎风”避险,基本都把八级风作为安全的临界点。该业内人士称,轮船在行驶过程中较少发生侧翻的情况。一般情况下,轮船在航行的过程中,船长会提前接收到气象和水文情况预报,如果天气情况恶劣,船长可以决定停航或是改变航线。在航行过程中遇到强风天气,成熟的船长和驾驶员可以通过驾驶技术规避风险,如果选择正确行驶,轮船不会发生侧翻,航行的风险也会大大降低。此外,按照国际航行惯例,晚上8点到12点期间,通常由三副和值班水手负责轮船的驾驶,船长在突发情况下会进入驾驶台指挥驾驶。

6客轮出现危险后是如何报警的?

据报道,事发当晚,岳阳长江水上搜救中心接到铜工化船报警。海事局的记录显示,接报后海巡艇冒风雨于23:51救起两人,两人告知“东方之星”翻沉。水弹性力学与船舶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有生分析称,轮船上一般都装有自动求救系统和手动求救系统。航行过程中遇到突发情况时,驾驶员可以启动求救系统,但是如果轮船发生侧翻时速度较快,驾驶员很可能没有时间启动发出求救信号。吴有生称,如果东方之星在两分钟内就发生了翻沉,在无法正常站立的情况下,驾驶员很难及时发出求救信号。同时,该业内人士也表示,在航海过程中,如果轮船下沉5米,求救信号会自动发出。

网络争议话题

6月1日夜11时许,载客四百余人的“东方之星”号客轮在长江石首航段突遭龙卷风,瞬间倾覆。由于事发突然,除少数人员获救外,截至目前仍有数百人被困在倾覆的客轮中,生死不明。有关方面已展开积极救援。但是在媒体中却有几部分具有争议的声音。

争议话题一:国务院将事件定性为“因大风大雨造成的‘东方之星’沉船事件”,是企图推卸责任。

事实真相:翻看所有新闻,国务院截至目前为止尚未召开正式记者会,也没有发布事件调查结果,何来“定性”呢?新华社确实有报道称“重庆东方轮船公司所属旅游客船‘东方之星’轮在由南京驶往重庆途中,突遇龙卷风发生翻沉”。但这是新闻通稿,并不涉及事故责任认定,只是在讲述当时发生的情况。新华社虽然是国社,但也不能代表国务院给事件定性吧?

说出“国务院将事件定性为……”这种话的,是湖北日报的两个记者,而他们又是引述长江海事局一位领导在会议上的发言。一传二、二传三,最终把话讲出来的是抢新闻的记者。传话过程中到底有没有偏差、记者存在不存在“标题党”的问题、相关领导的话到底能不能代表国务院,这些问题没搞清之前,急急忙忙把这件事定性为“国务院定性”,是不是太仓促太草率了呢?

媒体观点代表:中国政府在这种事件上会推卸责任吗?7.23甬温线动车事故发生后,调查历时多长时间?牵涉面又多大?上海铁路局局长、党委书记均被免职接受调查,前铁道部长、副部长、总工程师等人以下54人受处理。处理力度不够大吗?然而无论怎么严肃处理,总得等有了具体调查结果再说。仅仅因为事件刚刚发生时某记者转述了某领导的一句话,就给中国政府扣上推卸责任的帽子,这种行为理性客观么?

争议话题二、遇难船只的船长获救,说明该船长贪生怕死。韩国客轮倾覆,船长逃生后背判36年徒刑,“东方之星”号船长绝对不能轻判,轻判就是有黑幕。

代表性言论:说这种话的人,根本就没有对这两起事件做起码的了解。韩国客轮倾覆,是在遭到撞击后船体进水,船身在两小时内先侧倾,然后倾覆,最后船尾下沉、船首上扬直至沉没。该船长没有组织救援、撤离工作,要求乘客留在船舱里等待救援,自己弃船逃生,耽误了宝贵的撤离时间,致使近三百人遇难。这种行为当然要重判。而从目前透露出的情况看,“东方之星”号是在航行中突然遭遇龙卷风,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完全倾覆,几乎是倒扣在长江里。这种情况下,船长个人根本没有能力救援遇难旅客,他留在船上“与船只共存亡”看起来很有气节,但什么作用都没有,反倒不如第一时间上岸寻求救助。退一步讲,事件没有调查完毕,这话也是船长等人的一面之词,不能因为他这么说了,就认为他做的没错。那么是否应该等有了进一步调查结果,再由司法部门判定他的责任呢?

争议话题三:长江航段不会有那么大的龙卷风,有关部门是造假,是蒙骗群众。

媒体言论代表:首先,说那种话的人到底是不是长江沿岸的居民,能凭他一句话就判定吗?其次,长江干流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绵延数千公里,沿途地形、气候变化极大,某个长江沿岸的居民没见过龙卷风,就能代表长江流域不会出现龙卷风吗?年,上海曾经发生龙卷风,把一座几层楼高的仓库卷到空中,这是有史料可查的。长江流域到底会不会出现龙卷风、龙卷风到底能不能大到掀翻船只、事故发生的时候到底出现没出现那么大的龙卷风,这个问题不应该由所谓的“网友”或者“长江沿岸居民”来下结论,而是应该由气象部门根据气象资料和检测结果来判定。

争议话题四、龙卷风是三峡大坝造成的。

媒体观点代表:龙卷风的推进是有环境要求的,复杂地形会消耗龙卷风的能量,让龙卷风迅速消散。因此龙卷风只能在开阔平整的地形下远距离推进。三峡大坝到石首,直线距离上百公里,三峡大坝一带是山区,地形复杂,即便龙卷风是在这里产生的,又怎么可能跨越崇山峻岭直扑平原?

其他的说法还有为什么没有提供预警、为什么看到龙卷风不躲开之类的。龙卷风形成突然、持续时间短,多数只能持续几分钟,气象部门怎么可能来得及发出预警?当时是夜间,能见度低,船上的工作人员看到龙卷风的时候,差不多已经被卷进去了,怎么可能躲得开?说这种话的人根本就是罔顾实际情况。

网络综合评论:所有相关的言论,实际上都站不住脚。但偏偏在网络上大有市场。很多人在散布这类言论,一旦遭到反诘,就会用最恶毒的言论侮辱谩骂。这种情况,与甬温线动车事故、昆明暴恐袭击等事件后发生的情况何其相似。这是有预谋、有组织、有推手的舆情攻击。当然,不能排除有些网友是自发散布类似言论的。我也想请这部分网友平心静气的想一想,这种言论真的是你们“独立思考”的产物吗?还是你们看到别人在这么说,人云亦云的?意外事件发生了,有了伤亡,谁都不愿意看到。但呼吁政府救人、追责,一定要用造谣、用散布不负责任言论的方式来吗?甬温线动车事故中,网络推手搞火了一句“等等灵魂”;昆明暴恐事件中,无良大V喊出一句“永远不告诉你真相”;马航事件中,网络上到处传播的是“中国军队在路上”。那都是恶毒的段子手炮制出来的文案,这些文案撩拨了网民的情绪,制造舆论热点,让那些网络推手、无良大V和段子手挣足了眼球和钞票。

事故舆情传播总结

这起沉船事件有可能成为中国几十年来最大规模的江难,它极其令人悲伤,也必将导致从救援到善后的大量困难。另一方面救援现场的工作又倾注了全国上下的关切和责任感,而且不仅是尽了力的,在技术上也是有效的。这两个事实相互交织,国内外媒体的及时、公正的舆情报道,对我们做着复杂的冲刷,令我们在情感上无处逃遁。

与“7·23”动车事故比起来,今天的中国社会面对灾难毕竟多了一份成熟。官方提供信息的速度更快了,回应公众的关切更主动了,舆情传播更加的准时、及时、公正,公众对救援及善后的难度也有了更多理解。有少数人认为这样的成熟是一种“倒退”,但大多数中国人欢迎这样的进步,并希望官民在危机面前的互动能够继续成熟、进步。

中国如果能够不出这样的特大灾难该多好,我们的这一愿望和努力在与现实做不屈的博斗,中国人不会满足于有所进展,我们不断以更高的要求自我鞭策。我们痛苦,反思,发狠,舆论有时间也会有争议,但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更安全的现代化,更加透明的舆情环境,要让每一个人更幸福,也更平安。

长江湖北监利段这几天汇集了中国人的担心、祈望和万千感慨。在监利现场呼唤亲人名字的人,他们决不孤独。中国社会之大,一个突出的痛苦意味着13亿人的共同分担,希望这是一份能够带来些许慰藉的温暖。

-;-;。

智库邮箱:zhiku

ctnews.cn

智库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qingshibao.com/sbpp/12513.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