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时报_时报历史 > 时报品牌 > 灾情水深,舆情火热南方洪涝灾

灾情水深,舆情火热南方洪涝灾

发布时间:2018-12-29 13:16:47   点击数:

 7月以来,湖北、安徽、湖南、江苏等地区出现特大暴雨天气,溃堤、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接踵而至,连续的降雨催生了舆论场的“热火朝天”,各大社交平台接连被“暴雨”刷屏。本文在水害舆情大数据的基础上,梳理了南方在多日暴雨侵袭下的舆情进程,舆情爆发推力及舆情传播特征。      图片来源于网络时间为7月6日地点:武汉站      据湖北省民政厅消息,截至7月6日8时统计,6月30日以来强降雨已造成湖北省17个市(州、直管市、林区)80个县(市、区).06万人受灾,死亡47人失踪10人,直接经济损失亿元。7月5日晚,武汉市蔡甸区消泗乡多处民垸水位跳涨,紧急转移消泗乡12个村名村民。7月6日,武汉城区交通全面瘫痪,长江隧道和多个地铁站被暂时关停,武汉市启动排渍红色预警。当天一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冒雨赴武汉长江干堤管涌现场指挥抢险救灾。      图片来源于网络时间为7月6日地点:武汉某地铁站      6日凌晨,武汉再次遭遇毫米以上的强暴雨,武汉中心气象台9时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堤防告急,武汉告急,南方水害令人揪心,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亲赴武汉指挥抢险救灾。据清博大数据舆情系统显示,舆情如汛情,舆情地图就是一幅汛情地图。大数据视角下,汛情一目了然:全国已有26省(区、市)县遭灾,湖北、湖南、安徽、江苏等省是重灾区。      微博、      南方水害相关热门主题词前三分别为:“长江”“水位”“暴雨”,险情凸显,地域特征显著。      南方水害相关信息的情感属性以中性情感为主,占比65.19%      近一周南方水害的舆情走势:7月2日,各媒介平台对水害高度         南方水害引发了全国各方、各媒介平台的      舆情开端:气象播报网民转发   6月我国南方多地持续降雨,多次发布暴雨黄色预警,30日下午18时,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年首个暴雨橙色预警,同时启动暴雨Ⅲ级应急响应。

央视新闻、

人民网、

中国新闻网、

头条新闻、

湖北身边事、

江苏新闻、

头条合肥、

重庆时报、

楚天金报等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对降雨情况及其给交通、生活造成的不便进行了报道,网民积极转发相关消息。   舆情爆发:灾害升级   7月1日开始,湖北多地发生特大洪水、溃口等灾害,湖南、安徽等地亦出现险情,持续暴雨导致灾害频发,严峻的灾情迅速集聚了网友   舆情陷阱:质疑不断谣言滋生   7月2日,

一起做个学霸发博质疑三年前媒体报道“武汉投资亿告别看海一天下15个东湖也不怕”,后经部分网络大V热炒,又经

新京报报道称“此次暴雨武汉最受瞩目,是因为此前曾经夸下‘海口’”,引发舆论偏移,质疑排水工程、询问亿去向的言论不绝于耳。与此同时,此次灾害还滋生了诸多网络谣言,如“咸宁南川水库将要泄洪”、“汤逊湖大堤可能决堤”,这些谣言主要通过社交平台以人际传播的方式迅速扩散,形成“舆论陷阱”,激发负面舆情疾速蔓延。   舆情衰退:心系群众理性发声   7月5日,李克强总理飞赴安徽阜阳、湖南岳阳察看淮河、长江防汛工作;6日一早前往武汉长江大堤视察。总理亲自指挥抢险救灾对安定民心具有一定作用,网友

cecciil评论:“总理离开了说明在控制之内,安心了”。随着抗灾工作持续稳定地进行,有关负面舆论逐渐式微,民众选择理性发声。网友

Sun_justjasmine发博称,“武汉很好,只是一个月的降水量无论放在哪里,都没有办法瞬间排光。你们既然没有参与,请不要用键盘来嘲讽”。   舆情长尾:降雨持续坚持救灾   7月6日下午,武汉暴雨暂时告一段落,全城瘫痪的交通逐渐恢复,南方其他地区的灾情亦有缓解,民众对南方水害的      舆情预热:厄尔尼诺铺陈忧患意识强烈   在7月暴雨刷屏以前,媒体早早就在预热今夏的多雨气候,厄尔尼诺现象深入人心,心理暗示作用强烈,民众对降雨形成敏感而忧虑的心态,一旦降雨开始舆情随之爆发。1月,中国新闻网《厄尔尼诺事件或持续年福建防汛抗旱不容乐观》;2月,广西新闻网《受超强厄尔尼诺后续影响今年广西汛情预测偏重》;3月,新浪网《我省中南部今年汛期或发严重洪涝灾害》;4月,新华网《65年最强厄尔尼诺余威尚存今夏四川降水偏多气温高》;5月,搜狐新闻《厄尔尼诺横行21个月会不会再现98洪水之约》。   泛信息化:全民参与信息共享   新媒体社会加速了信息的流通和共享,社交平台的活跃是民众参与信息共享的直接结果。限定时间段7月1日零时至6日下午4时,搜索“暴雨”得到条微博;相同时间段,通过清博指数平台搜索“暴雨”,共有篇   传播手段:“上帝视角”图片吸引自主传播   手机摄像和航拍技术的进步催生了许多“末日系”图片,手机配置的更迭和摄影APP应用的升级让群众随时随地都能制作出极端气候下的魔幻世界,航拍照片提供的“上帝视角”让民众看到了溃口的新洲、一片汪洋的太湖县、隐没一半的汉口江滩等罕见景象,这些图片极具冲击力,诱使网民自发地上传或转发。网友

小窗烛影发布图文消息,称“大雨之前拍到芜湖上空的暴雨云团,黑云压城,宛如末日。”      图片来源于网络地点:芜湖   灾情事实:历史罕见天气群众自然围观   7月以来,湖北、安徽、江苏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雨天气,局部洪灾多发,长江水位一度超历史同期,多处江河湖泊出现汛期警告,安徽桐城7月1-4日雨量达到.2毫米,远超历史7月上旬总雨量极值,武汉晨报报道“武汉两天下了22.5个东湖”。此次较大范围的强降雨属于罕见极端天气,群众纷纷围观也是情理之中。   安全诉求:本能追求安全   此次大范围的特大暴雨所引发的洪水、泥石流、塌方、溃堤、人员意外伤亡等都是对百姓生命安全的一种威胁。马斯洛认为,“人的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而各地的灾情通报不断提醒人们,雨水灾害仍在继续,民众出于对生命安全的考虑,本能地会密切,期待暴雨早日结束,灾情得到缓解。      传播符号:简化符号加速舆情扩散   舆情传播中,简化的文字符号凭借精炼的文字和明确的指代意义获得网民热捧,“看海”一词已然成为渍水舆论中的必备符号。本次南方水害舆情中,有网友发布图文信息,调侃湖南长沙橘子洲的观光平台遭洪水淹没,形成了“航母”形状,并取名为“橘子洲号”,被资深媒体人

杨锦麟转载并戏称“武汉三镇号也该启航了吧”,“三镇号”、“长沙号”等类似说法迅速传播,加速了水患舆情的扩散。   实事求是:“天灾”不可一味问责“人祸”   面对被暴雨侵袭的武汉,资深媒体人

袁国宝发文挖苦相关部门及人员,随后,知名历史学家

袁腾飞转发该博文,并调侃称,“这次估计下了16个东湖”。对此,不少武汉本地网友表示大V说法欠妥,今年雨量不同往常,不应一概而论,网友

hotrex称“实事求是地说的确有改善很多”,网友

好人P_P表示“这么大的雨量,换哪个城市也扛不住”。   英雄情结:灾害舆情中的抗洪正能量   部分媒体在报道暴雨灾害过程中,聚焦抗洪英雄的奉献精神,出现了“抗洪!他,4天3夜没怎么合眼”、“这是一名抗洪战士的双脚”、“为这些最可爱的人致敬!”等致敬抗洪战士的报道,众多网络名人转发表示敬意,网民高声称赞,在此激励下各方民众团结一心共同抗洪,在灾害舆情中形成一股强劲的正能量。飞象网总裁

飞象网项立刚称“加油,这个时候冒了生命危险。令人敬重!”三峡日报记者

龚昌俊:“彰显奉献精神。”   回归理性:一味段子遭遇网民批评   段子手对暴雨的吐槽已经形成套路,白素贞、萧敬腾、“看海”是必备元素,歌词、诗词改编是进阶手法。7月4日,   舆情回溯:98年洪水高频入镜成现象   特大洪水是自然灾害史上不能忘却的重大事件,此次降雨初期,便有不少言论将此次水灾与98年的洪水进行对比,致98年洪水高频入境。限定时间段7月1日至5日,在新浪微博搜索“98年”,得到条微博,中央电视台特约

评论员杨禹称,“98洪水之后,长江干堤得到有效加固,三峡水库已发挥调节作用,今年的主要压力转为支流防洪和城市防涝。”随着降雨灾害持续,“98年”必定持续出现在舆论场。   舆情非议:告别“看海”未果引发非议   舆论场中,少数网民翻出年媒体报道“武汉投.85亿改造排水系统,3年后不怕大暴雨”的相关新闻,与目前部分城区被淹境况进行对比,部分网络大V也表示   谣言频发:灾情聚焦偏移舆情压力高增   每一次灾难发生,都会有一些网民通过造谣来博取







































北京治疗严重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公立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qingshibao.com/sbpp/1114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