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甘恬来源丨传媒评论(ID:cmpl)
作为澎湃CEO,邱兵的姿态,总有点让人雾里看花。
他浓墨重彩地张扬理想主义,把故事抛给用户,却从不主动解释产品机理,好让澎湃在竞争剧烈的客户端市场显得更具说服力。
有人语意暗昧地揣测邱式叙事的用心,也有人说,“邱三篇”不知所云,澎湃前景不明。
前景不明,这是当下新媒体产品的集体境遇。恰逢东方早报头版推出年征订广告,宣布将全新改版,我在此时造访邱兵,携带着来年纸媒去路和新媒体前程的诸多疑问。
在上海延安中路颇有些怀旧气味的东方早报部,邱兵,还是那个情怀不离的邱兵,只不过,这一次,他更多地谈及情怀背后的逻辑。
经过澎湃上线一年多来的探索,此次东方早报的改版,不但关乎一张报纸的思路,它与澎湃命运休戚相关,更多地泄漏出邱兵及其团队对媒体融会方向性的思考。
谈停刊
轻易关报纸是不合理的
近期上海连续有报纸传出停刊消息。坊间也有人猜想东方早报是不是会步后尘。特别澎湃已在主流媒体的互联阵地战中抢得不错的身位,有一种观点认为,东方早报存不存在,已不重要。
邱兵还是希望报纸能够活下去,最好是有滋有味地活下去。他说,报人都有报纸情结,束手就擒有点不甘。这是情怀打底。
更现实地谈论这个问题,邱兵觉得,虽然现在各地报业团体比较困难,但轻易去关报纸,是不合理的。
他否定了以往我们关于融会发展的一般认识。
“融会发展最重要的特点,或它导向的结果,不是要把两个东西搞成一样。现在,有时候澎湃会用东方早报的稿件,有时候又是澎湃先发,东方早报把它的文本改一改,报纸上再登。我觉得这不叫融会发展。”
依照现有的模式,报纸基本上是被边缘化的,而且会加速报纸的灭亡。现在,澎湃的覆盖面很广,一天有四五千万的访问量,东方早报,大概2三十万份发行量。在互联的冲击之下,纯洁从基本数量来说,报纸已很弱小了。这次东方早报改版,要改出一个独立的定位来,而且,要有存在的价值。
“东方早报和澎湃,更多是在价值的判断上,梳理问题的工具方面,有相互鉴戒的空间。但将来在运作上的区隔应当比较完全。融会发展最根本的结果应该是,和纸,都能确立各自的特点,定位非常清晰,乃至人员切割也要比较清晰,这样才有生存的可能性。”
邱兵及其团队,经过这一年多的探索,发现报纸和客户端两边的价值所在,把报纸的属性定清楚以后,着手对团队和核心运作,进行重新计划。
不肯就此放弃报纸,另一个重要因素是,邱兵还不想把未来完全寄望于澎湃。他不排除再转型的可能性,希望团队探索一些新的互联产品。
“东方早报将来会怎样,我觉得我没有掌控去说这个事。报纸会不会一直活下去,没有人会有结论。但是我不赞成说,现在报纸全部装进澎湃算了。我觉得我们还有一些别的阵地,可以去转。比如,这个城市有几千万人口,将来运营一个定位于上海的优良的互联媒体,也是有可能的。”
对报纸,邱兵还怀着一个更文艺的念想。在国外,在一些高端场所,看到一个有风度、有修养的人,边吃早饭边读纽约时报这样优良的报纸,他常常被震动。虽然浏览习惯变了,报纸这1介质被普遍唱衰,但他还想试一试:能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将内容极度优化,把纸变成时尚的一部分?
邱兵开玩笑,像福山雅治这样的男子,穿着风衣,应当夹着报纸吧,玩,太扯了。
谈改版
吃透上海,锁定5万人数据库
东方早报内部已明确报纸的气质,将来的架构也基本构成。
定阅广告上有两个改版的关键词:1是研究,2是上海之核。
头几天,邱兵读到村上春树在《1Q84》里面写的一句话:报纸是一种对“突发”的事件积极报导,而对“延续”的事件态度消极的媒体。他在
北京中科曝光北京中科医院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