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月29号,媒体上更新了赛季上海申花备战的消息,据《信息时报》报道,申花球员针对自己“退役”进行了回应,目前不考虑踢球,这证明中国足球还需要努力改进。
《信息时报》报道的内容大体如下,昨天22岁申花球员熊熙的父亲宣布,自己的女儿退役,并曝光退役原因是对教练不满。后来熊熙在接受采访时称,自己暂时不想踢球了,原因是眼睛出现了伤病,不能剧烈运动,至于伤好了之后,也不会接触足球。
因为现在自己今年大四了,正处于人生转折点,身边的同学都找到了方向,自己打算再读一下书,读完研究生之后,才考虑要不要继续踢球,总之目前就是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从《信息时报》的报道可以看出,在面对学习和踢球两个选择时,熊熙选择了学习,放弃了踢球,虽然媒体没有透露出更多细节,但也符合中国人的普遍做法,也说明了中国足球还需大力改造升级。
熟悉中国足球的球迷都知道,中国足球还非常不职业,很多足球政策和俱乐部管理都非常不职业,比如此前金元足球,说明了中国俱乐部操作不职业,都想着一步登天,不想投资青训;还有很多中国俱乐部打肿脸充胖子,如今因工资确认表而面临解散或者降级的危机,因此就更不用说熊熙选择学业而放弃足球了,都是因为中国足球不职业造成的现状。
最后,再来看看球迷怎么说,“上学才是王道,女足在中国没有发展希望”、“聪明且理性的选择,梦想努力过就好啦,终究我们还是得面对现实”、“如果女足联赛健康,并且能提供高薪水,球员踢球也有荣誉感,感觉被尊重,我觉得很多人愿意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