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国《巴黎时报》的文章报道称,截止3月20日,土耳其军队在其攻势已取得了进展。虽然攻城略地,但土军粗糙的作战方式仍引发了各种尬尴——相对于已经进行了2个月的攻势而言,战场上的进展的确是“迟到而且不足的”。但土军下一步仍打算扩大战火,并没有收手的想法。
土军装甲战车《巴黎时报》的评论员们把土军形容为一台“嘎吱作响的老旧压路机”,只懂用蛮力战胜敌人,自身则问题频发。实际上,如果换上一支战术和指挥素养高那么一点的部队上去,土军的对手面对拥有如此装备优势的敌人恐怕就不能轻松地化整为零,继续抵抗下去了。
土军M60报纸的文章披露,土军在3月18日的作战中再次出现了误击丑闻,这次轮到了装甲部队。在交战前线,一支拥有10辆坦克和多辆装甲输送车的土军战斗群与另外一支拥有14辆坦克和部分更随步兵的友军遭遇,因为识别、通讯和敌情通报上的问题,双方都把对方当成了敌人打,打了15分钟后发现情况有点不对才停手。一看,都是自己人。
这次尴尬的“友好火力”酿成的后果比较严重,7辆坦克全损,变成了无用的钢铁残骸;多辆坦克和装甲车受伤待修,50余名士兵伤亡。双方指挥官见面后十分尴尬:因为这事情不是单方面的误击,而是两边都没看清楚,怪谁呢?深究下去,俩人都有问题,甚至整个土军的联络和识别架构都有问题,所以草草敷衍过去,互相致歉“没有看清楚”——而因为这样的事情倒霉的士兵呢,似乎没人关心。
土军坦克实际上,“没看清”这种说法只能暴露出土军敌我识别和战役组织上的原始。通过车身的标准、旗帜来识别恐怕是属于几十年前的事情了,今天坦克只不过是将其作为辅助识别手段。基本的敌我应答识别设备就可以减小这样的误伤。而另一方面,土军之间的隶属于不同部队的战斗群似乎彼此之间都缺乏联系和协调——都面对面了居然都没进行确认,还整整打了15分钟,这真算是个奇迹了。
土军坦克而在战前准备中,相关的任务安排也没做好。更加令人无语的是,土军在提供给当地部队的敌情通报中提到,对手“可能拥有小规模的坦克部队,需要注意”,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其对手也没有投入过什么坦克,只能说土军的侦查出了问题,下面人也草木皆兵,看着不对劲的坦克就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