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以来,国内外环境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加大,经济发展面临较多困难和挑战。但从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和央行此前发布的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可以看出,一季度我国经济延续了恢复发展态势,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孙兆
4月18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介绍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时指出,根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比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3%。
图片来源/新华社
今年以来,国内外环境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加大,经济发展面临较多困难和挑战。但从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和央行此前发布的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可以看出,一季度我国经济延续了恢复发展态势,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
金融数据稳定增长
根据央行日前发布的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3月末,M2(广义货币)余额.77万亿元,同比增长9.7%。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8.34万亿元,同比多增亿元。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2.06万亿元,比年同期多增1.77万亿元。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0.86万亿元,同比多增2.51万亿元。
“在2月份金融统计数据不及预期之后,3月份金融统计数据全面超出预期。”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从整个一季度来看,新增人民币贷款8.34万亿元,同比多增亿元。新增社融12.06万亿元,同比多增1.77万亿元。总量数据超预期增长,体现了金融靠前发力支持稳增长。
针对3月份M2增速较快回升,温彬表示,一是财政政策靠前发力,财政支出力度加大。二是信贷加大投放力度,派生能力增强,3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3.13万亿元,同比多增亿元。三是年3月份M2增速较年2月份下降了0.7个百分点,基数也有一定程度回落。
“从金融统计数据来看,企业中长期贷款有回暖迹象,但从3月份以来,国内外环境复杂程度超预期,部分行业、企业面临困难。3月份正值节后开工季,企业存款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对经营前景略偏谨慎以及内需复苏基础不够稳固。”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本报记者表示,3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总量表现理想,社融、信贷、M2指标均超市场预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对经济前景的下滑担忧。
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阮健弘表示,根据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流动性合理充裕,金融总量稳定增长,信贷结构优化,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当前,国内疫情发生频次有所增多,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但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降准将为市场注入流动性
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央行于4月15日宣布,决定于年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的农商行,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额外多降0.25个百分点,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
“我国当前的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显著高于发达经济体,仍有一定的调降空间。”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对本报记者表示,继续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可以为金融机构提供长期低成本资金,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意愿和能力。此外,适时降准也向市场发出稳增长、促发展的明确信号,可以稳定市场预期和信心。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对本报记者表示,本次降准0.25个百分点,在时机上符合市场预期。“本次降准0.25个百分点,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央行认为当前流动性已处于合理充裕水平。第二,3月份CPI同比超预期上行0.6个百分点至1.5%,因此央行提出‘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