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时报_时报历史 > 时报特点 > 热点新闻NO1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馆长

热点新闻NO1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馆长

发布时间:2018-4-19 23:02:10   点击数:
No.1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馆长朱成山:用展陈触摸真实历史每隔12秒,一名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遗像就浮现在序厅正前方“水墙”的花圈中央;戴上耳机,观众可以亲耳听到侵华日军原老兵证言;触摸电子沙盘,当年侵华日军在南京进行集体大屠杀的地点立即出现在屏幕上……步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展陈区,每一件文物、每一段影像、每一处场景,都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昨天,纪念馆馆长朱成山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震撼的背后是精益求精的展陈设计理念。锈迹斑斑的巨大铁板寓意为“铁证”来到门厅,迎面矗立的是一块锈蚀的巨大铁板,铁板中央用中、英、日三国文字对南京大屠杀作了概要性的介绍。参观者一进入门厅,就会发现设计极为朴素,墙面和地面的石材质地粗糙无光,厅内空旷,迎面的墙上塑造出一块质感很强且锈迹斑斑的巨大铁板,寓意为铁证。铁证的正中央,用中、英、日三种文字描述“南京大屠杀”,让所有参观者都能了解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时间为六周(年12月13日——年1月),内容为“杀、烧、淫、掠”四个方面,“30多万”的数字来自年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的判定。黑暗空间将人带入“战火中的南京”来到情景中庭,断断续续的飞机轰炸、炮弹呼啸加之音效和光效,复原了南京中山门一带被日军毁坏的历史场景,取名为“战火下的南京”。这里塑造了一个黑暗的空间,一方面使观众能够置身于当年战火中的南京城,感受历史的氛围;另一方面也使人产生一种走向人间地狱的感觉,让所有人迅速静下来,从现实渐进式地进入历史。“水中”不断浮现遇难者照片,使他们有明晰形象出现序厅顶部的造型为一堵坍塌的城墙,墙面上是南京当年的地图,地图上刻有20多处集体屠杀遗址和中英日文“遇难者”。序厅两侧的墙体上面,镌刻着1万多名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名字。郭老大、小弟、小英……这些近乎符号化的姓名,在参观者的心中,被还原成一个个清晰、鲜活的生命。“嘀嗒、嘀嗒……”钟摆声将人们的目光拉到正前方,那里,是一个镶嵌在复原江堤上的白色花圈。每隔12秒钟,伴随着悠远的钟声,花圈里便浮现出一名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遗像。程伯龄、马志华、郭周氏……由远及近,一个个真实的面孔从江面波光粼粼的水纹里走来。我们在顶棚处理上做了一块倾斜倒塌的城墙,它沉甸甸地压在人们的头顶上,产生了一种巨大的压抑感。在正前方的中间,我们塑了一截长江江堤,上面用电脑做成了波光粼粼的江水,水中不断浮现出许多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照片,此创意取材于当年日军在长江边上的燕子矶、草鞋峡、煤炭港、鱼雷营、中山码头、三汊河、上新河等多处展开的集体屠杀,将遇难者的遗体抛入了长江。我们用浮现遇难者照片的方式纪念他们,同时也使南京大屠杀遇难者有明晰的形象出现,不再是一个空洞的数字概念和历史名词,使参观者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有形象记忆。复原三个家庭遇难真实场景,请幸存者提出修改意见年龄大点的小女孩站在小板凳上,往水缸里舀水,年龄小点的小女孩坐在地上,而在她们的身旁躺着几具尸体……展馆陈列中复原了夏淑琴一家9口人7人被杀害的场景。年仅7岁的夏淑琴身中3刀、昏迷后苏醒,与她4岁的妹妹幸免于难。她们依靠家里剩下的一点锅巴,在亲人的尸体旁艰难地生存了14天,直到被邻居发现后被救。经过筛选和比较,我们选择了夏淑琴、常志强、哈梦鹤三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证言,根据他们的口述,用一比一的方式,复原了三个家庭亲人被害的真实场景,并请三位幸存者来复制现场指教,提出修改意见。比如,夏淑琴说,她的外公、外婆及两个姐姐死去的那间房里不是一张床,而是两张床。当时,她们小姐妹都戴着护袖,如果给她和妹妹两人的塑像加副护袖,那就更像了。我们按夏淑琴的要求做了调整。拉贝等中外历史人物遗物,均予以突出展现陈列柜内,一部年生产的老式16毫米摄影机和4盘磁带盒吸引参观者的目光。77年前,美国传教士约翰·马吉就用这台摄影机冒着生命危险,记录下留存至今有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唯一动态画面,成为永不磨灭的屠城血证。我们力求让图片、史料和文物成为展陈设计中的主角。纪念馆共展出各种历史图片多张、各类文物多件、各种影像资料片部。例如,南京市民郭史氏当年在长江边日军毁尸灭迹现场,寻找自己的儿子郭学礼时捡到的焚尸用的日本铁桶;红十字会埋尸队原始记账单;国民政府颁发给约翰·马吉关于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救助南京难民的证书,马吉、魏特琳、京特、辛德贝格、李秀英等一批中外历史人物遗物,拉贝墓碑,均在展出方式上予以突出,成为观众视线中最容易察觉到的东西。历史证人资料档案墙存放着1万多份档案在基本陈列的结尾处,是一面巨大的档案资料墙。这面墙高12米,长20.08米,共分格,每格分3排共摆放着1万多份南京大屠杀历史证人的档案,他们中包括遇难者、幸存者和外籍证人的档案。以档案墙的形式向人们展示历史,这在国内还属首次。参观者如想了解某一份档案,可直接通过旁边的电脑对应编号进行查阅。这些个性化的档案为纪念馆的展示增添了厚度。随着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历史专家们的研究也逐渐从宏观向微观过渡,他们还会将整理档案的工作继续下去,档案墙收集的档案也会越来越多。每隔12秒,遇难者遗像的灯会亮起来再熄灭进入尾厅,在“滴答滴答”的读秒声中,每隔12秒,就会有一滴水从高空落下,侧面墙上贴着一个遇难者遗像的灯,会同时亮起来然后再熄灭。年12月13日-年1月,在短短6个星期的时间内,侵华日军残忍屠杀了30多万中国军民,如果以秒来计算,每隔12秒就会有一个生命消失。这在展陈设计中形成了首尾呼应,启发参观者尊重生命、反对战争、维护和平。No.2复旦投毒案:理智与情感

很多人都没想到,这场审判持续了这么长时间。当近14个小时的庭审终于结束时,已经是12月8日的半夜。上海襄阳南路的上海高院大法庭的旁听席上,只剩下了3个人。但法庭外面的世界,对这起案件的







































北京
白癜风症狀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qingshibao.com/sbtd/10169.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