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讲话,不仅厘清了“职责和使命”,强调了“党性原则”,还就如何适应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的深刻变化,给出了针对性极强的解决办法。
新的历史条件下,媒体行业产能过剩,用户又渴求优质内容与服务,内容产业需要一场供给侧改革,这也是所有传统媒体人适应新的传播方式的一门必修课。
认真学习习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
中国记协原书记处书记顾勇华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一定要从他发表的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系列讲话中去认真探索,才能真正得之精髓。
从年8月至今,习近平总书记共有6次讲话强调了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今年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就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提出了48字要求。习总书记这一系列讲话提出了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要求,是对新时期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的科学概括,进一步深化了党对新闻舆论工作规律的认识。
作为新时代的新闻舆论工作者,必须做到“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特别是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正在构建的关键时期,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同时,要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和实践,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如何认识这个时代,怎么应用好新的传播方式,是所有媒体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在这种形势下,习总书记要求主流媒体努力创新,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有追求的新闻舆论工作者,一定要把新闻理想、市场变化和党的要求充分结合起来,在引导舆论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在移动互联时代重新定义媒体业
移动互联时代,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变,改变的只是传播形式。当前,用户获取资讯的方式更加便捷,信息容易泛滥,这个时候反而特别需要有社会公信力的媒体在信息的整理、筛选、加工、点评上发挥作用。网络空间中仍存在大量冗余信息、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妨碍了社会正能量的传递。所以,在这个时代,媒体人并不是无能为力,或者说整个行业被颠覆了,反而拥有更大的空间,就看如何去发挥。在信息的纷繁复杂让优质内容成为稀缺的社交时代,传播意味着一切,科技的发展让用户消费资讯的方式发生改变,只有将这三者有机结合,才能打造出具有全球竞争力、影响力的媒体。
正是如此,传统媒体在努力破茧的时候,更要按照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努力实现技术和内容生产的共同创新和发展
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重庆时报》也做了不少有先见性的尝试,努力实现技术和内容生产的共同创新和发展。现在看来,这条路径是正确的。
根据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将学习已有的先进经验,总结摸索过程中的教训,创新理论、手段、机制,迅速走出适应自身的媒体融合道路,共同激发技术创意和内容创意,生产出高质量的内容。
习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提到,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因此,我们要坚持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牢记社会责任,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在传统阵地和移动互联新领域以及各种新传播平台上做好党的舆论工作。(新浪网)
新浪微博:
中国记者俱乐部官微腾讯微博:
中国记者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