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时报_时报历史 > 时报群众 > 1元馒头,8年不涨价,每年超2000万

1元馒头,8年不涨价,每年超2000万

发布时间:2017-4-17 23:40:21   点击数: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大馒头的故事。为什么是大馒头,看下面两个美女就知道了。

一个馒头好长

感觉好好吃的样子

就这家在重庆的大馒头,取了个名字叫美心,只卖一元,并且坚持8年不涨价,一年还可以卖万,第一次听重庆的朋友说起这个我都惊呆了。

想想8年之间物价和租金等飞涨,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产品,针对于现在物价和租金成本等飞涨,一个馒头还可以保持生存,并且杀出重围并且持续盈利?接下来我们来慢慢了解这个馒头

1馒头起源

早在年,重庆的洋人街刚刚开业,交通还很不方便,游客多,商家少,配套服务完全跟不上,甚至连最基本的餐饮都无法提供。

“解决这个问题,并打响市场,需要一款拳头产品来引导”。于是就用了馒头,当做主打产品。但是,所有的事情都不能太表面,更不能为了做馒头而做馒头。于是从年开始,洋人街就着力打造“1元钱经济”,豆花、糍粑、面包和矿泉水等1元食品可谓五花八门,这些低价美食吸引了大量游客,每天销量超过8万件。

可馒头毕竟是北方的主食,南方人吃得少,市场本身不大,“前期经营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这是黄昕经手以来,最难忘的一段时间。“最初美心馒头的知名度低,洋人街也是假日经济,平时人不多。”为了打开销路,引导顾客去洋人街消费,黄昕和团队做了很多努力,有一段时间,他们几乎跑遍了市区每个人多的地方,每天开车派人做地推宣传,直到天黑连路灯都关了,才收摊回家。坚持了半年,基本打开了销路,人们知道重庆有个洋人街,洋人街有个美心馒头。

美心馒也渐渐有了自己的品牌,成为一种即食又便于携带的旅游小商品,风靡于洋人街的街头巷尾。

“1元馒头是招牌,是洋人街食品线的引导者,更是洋人街的缩影。”

如今的美心馒头还是小小的网红,有一帮簇拥者,在微博上搜索美心馒头,很多网友都会晒照。

(环球时报还给报导)

一个馒头半个小孩子高

图里面竟然还有个双胞胎

好多网友吃不完

移动互联网,让馒头传播的更快:进入了移动的互联网时代,很多网友在微博和







































百癜风
北京中科忽悠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qingshibao.com/sbqz/810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