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上午,全国第十三届科技考古学术讨论会在重庆三峡博物馆开幕。来自中国、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内外的50多家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多位专家学者参会。
重庆时报记者获悉,此次讨论会,将有6场次83个专题报告和近百篇学术论文,会议的国际化、多元化以及高品质的学术含量,赋予了科技考古研究新的时代意义和学术价值。
全科技考古学术讨论会起始于年在广西南宁召开的全国实验考古讨论会,通过28年的发展和积淀,已成功举办了12届,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科技考古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了我国考古事业的快速发展。
本届科技考古学术讨论会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系、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科技考古中心、中国科技考古学会(筹)等单位共同举办。会议主要议题集中于陶瓷考古、冶金考古、玻璃考古、玉器考古、生物考古、环境考古、农业考古、残留物考古以及考古技术、文物保护等多个研究领域,旨在深入交流我国近年来科技考古的研究成果,探讨国际科技考古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教授王昌燧在接受重庆记者采访时说,现在任何一项科技跟考古都能比较好地结合起来,包括卫星遥感技术、生物DNA技术等。
重庆时报记者获悉,此次讨论会上,重庆也有部分项目列入交流范畴。譬如,三峡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凡小盼,就将在这次讨论会上做主题报告:如何利用拉曼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对三峡重庆库区云阳李家坝遗址和丝栗包遗址出土青铜器的腐蚀产物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这两处遗址出土青铜器的腐蚀途径和腐蚀机理,进而为这些青铜器的作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重庆三峡博物馆正在积极推进科技考古,在大量文物发掘,修复中的运用。三峡文物科技保护基地已于年6月14日在重庆市南岸区举行授牌仪式,标志着全国首个国家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基地成功落户重庆。同时,项目已纳入三峡后续工作-实施项目库。
重庆时报记者任重
更多收藏知识,请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比较好治白癜风银川哪家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