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时报_时报历史 > 时报群众 > 廖光文认为

廖光文认为

发布时间:2016-3-30 13:29:14   点击数:
其次,儿菜销售周期短,成熟就必须及时采摘出售,否则一旦抽薹,就一文不值了

“昨天儿菜的价格都是每斤1元,今天为啥每斤只收8角钱?”去年12月21日,丁家街道高古村二组村民张庆富为了2角钱和菜贩子讨价还价了半个小时,但最终还是妥协了

“丁家儿菜”曾经辉煌

村民搬运“丁家儿菜”

通讯员 连宏宇 摄

随着“丁家儿菜”的名气越来越大,当地高古村、长五村、铜瓦村、凉风村、三五村等多个村社也纷纷兴起了儿菜种植的热潮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丁家街道的儿菜种植面积达3万多亩,年产量1.2亿斤,成了全国闻名的“儿菜之乡”

沿着高古村农田的机耕道边,记者看到,一排排儿菜堆积得像“小山”一样按当地种植户的说法,儿菜成熟了就要及时采摘出售,一旦抽薹,想卖出重庆时报在线阅读去都很难

“突围之路”刚起步

2006年,“丁家儿菜”获得市农业局无公害农产品认定,2007年获得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农产品认定2011年,“璧山儿菜”又成为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的地理商标

高古村村委会主任刘良发说,全村种植有3000多亩儿菜,其中大部分是早熟品种,仅12月全村就有3000吨以上的儿菜同时上市由于这个时期的儿菜上市量太大,所以儿菜收购价格每天都可能下跌

丁家街道辖区内地势平坦、雨水充沛,农民种植水稻每年8月就能收割为了不使土地荒废到第二年春播,从上世纪80年代起,聪明的丁家农民见缝插针地种起了儿菜

“璧山儿菜种植面积大概有4万多亩,我们丁家就有将近3万多亩”丁家街道农技服务中心的白长中坦言,儿菜种植期是夹在两季水稻之间的,如果不种儿重庆时报官网菜,地也是荒起的,种上儿菜,多少还能有些收入,这也是大部分儿菜种植户的想法

原因为何?近日,记者前往“丁家儿菜”的主产区进行了调查

除此之外,就是引进加工企业

儿菜是川渝两地大量栽种的地方特色蔬菜璧山区作为重庆儿菜的主产区,儿菜种植区主要位于丁家街道由于产量大、质量高,“丁家儿菜”一度成为优质儿菜的代名词但是,近几年“丁家儿菜”却卖不起好价钱了

“价钱便宜些,也没办法!”张庆富告诉记者,高古村和周边的几个村子家家户户都种儿菜,每年一到12月,大家的儿菜都丰收了,因为都要销货,所以价格难以提高

“好的儿菜收购价每斤能上1元钱,差一点的只能卖4角”这样的价格令杜永航有些失望“我的儿菜在主城菜市场零售,最少每斤要卖3块钱重庆时报广告部电话,价格高的卖到了3.5元”近2元的差价被别人白白赚走!杜永航心里盘算着,自己也当一回菜贩子或许可以多赚些钱

“针对儿菜的特点,我们已经聘请专业团队进行科技攻关,希望能尽快攻克儿菜的加工难题”廖光文说

“虽然我们的儿菜品质很好,但一直卖不起价”廖光文掰着手指头向记者解释原因首先,由于丁家及周边地区儿菜产量大,造成了儿菜的扎堆上市

儿菜加工主要是做成咸菜和酱菜,但和青菜头比起来,儿菜水分多,价格偏高,所以至今没有一家企业愿意“接招”

“尽管现在川渝各地,特别是璧山周边,儿菜种植面积逐步扩大,但儿菜品种及种植技术都来自丁家”从事儿菜种植管理20余年的丁家街道干部廖光文颇感自豪地告诉记者

“过年前,我自己租车拉了3000斤儿菜到批重庆时报官网发市场”杜永航说,本来每斤最高2元的批发价还令他有些“小激动”,可回家仔细一算,除去运输成本,每斤只多赚了两角

村民杜永航住在和高古村相邻的八寿村五社,他家的100亩儿菜这一季也没卖出好价钱

“为了稳定儿菜价格,我们一直在想办法”廖光文说经过仔细研究上市的价格和时间规律,他为种植户推荐了价格“突围”的方法,即混搭的优化种植法“100亩地,1/3种植早熟儿菜,近2/3是中熟,还有一小部分是晚熟品种”廖光文认为,这样的混搭不仅可以延长儿菜的采摘期,而且可以避免扎堆上市

质优价低 面临尴尬

虽然产量很大,也有过硬的品牌,但近年来,如何将“丁家儿菜”卖出好价钱,却是困扰丁家菜农的事


皮肤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白癜风忌食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qingshibao.com/sbqz/1804.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