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11日,由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与光明日报集团在北京联合创办了《新京报》。与南方报业关系紧密的《新京报》“一出生就风华正茂”,从诞生起就有着明确的愿景定位:致力于创办“一份承载新闻人理想的报纸,一份以责任感为灵魂的报纸,一份致力于纪录时代步伐的报纸,一份进步的美好的报纸”。在成立大会上,时任《新京报》总编辑的程益中曾将其特色风格概括为:法治精神,法律意识,人文色彩;敬业精神,专业意识,职业色彩;积极,稳健,有见地等。[1]
《新京报》以其高端、大气的风格成为了中国主流都市报的先行者。对于身上有着南方报业血统的《新京报》来说,其新闻专业主义探索并未经历过如《南方都市报》在市场化改革之初的迷茫期,从报纸创立伊始,深受南都影响的《新京报》就在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和实践层面进入了一个成熟期。
曾任南都副主编、时任《新京报》总编辑的杨斌曾经这样形容两张报纸的传承关系:“南方都市报对于新京报的孕育和成长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是不可更改的铁的历史。新京报承载的,正是南方都市报延伸的声音和梦想。新京报没有辱没南方都市报的威名,新京报让南方都市报的威名锦上添花……由于体制上的滞后和突如其来的磨难,使得南方都市报和新京报没有建构起非常重要的法律上的紧密联系。但我固执地认为,总有些东西,是冰冷的法律契约和可以量化的物质利益所永远无法取代的,这些东西,就是道义。我所理解的道,就是南方都市报和新京报有着最为共同的方向,最为共同的理念,最为共同的策略,最为共同的文化。我所理解的义,就是南方都市报和新京报有着最为共同的感情,最为共同的人脉,最为共同的故事,最为共同的话语。”[2]
八年来,《新京报》在运营业绩和扩大社会影响力上取得了一系列进步。年,《新京报》日均发行量72.5万份,主要门户网站对新京报稿件的转载率在平面媒体中处于前列,报纸跃居为当年网络热点及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舆情源头的第一位。同时,由于其读者定位为“年富力强,中坚力量,成长阶层,实力人士,活力人群——这个社会向上生长的力量”,再加上其在北京的地理政治优势,《新京报》的社会影响力稳居北京乃至国内同类媒体前列。
衡量影响力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报道被阅读和引用的情况。先来看《新京报》报道被阅读的情况,09年上半年数据显示,《新京报》销量的上升让其获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从08年下半年的17.96%上升到09年的20.44%,占据五分之一的市场空间。另外,实销率和覆盖率也是两个非常关键的参考要素。实销率实际上反映的是零售市场对于刊物的接受程度;覆盖率反映着报纸对零售终端的占有情况,同时也反映着对读者群的影响范围和区域。从实销率和覆盖率指数来看,销量前四名报纸的覆盖率差距不明显,《北京晚报》和《新京报》覆盖率水平相当,均为98.61%,《京华时报》与其相差不到1个百分点,但在实销率上《新京报》明显占优优势,实销量超水平接近%,可见其市场畅销程度较好。在北京多个写字楼中,订阅比例最大的前三名媒体分别是:《北京青年报》、《新京报》、《京华时报》。其中《新京报》的订阅比例占到市场的12.70%。[3]新京报发行覆盖城八区及近郊区县,在政府机关、高校、写字楼、中高端社区有广泛的征订量。年下半年,在“早报”市场上,《京华时报》的市场份额为23.89%,《新京报》的市场份额为22.89%,但是《新京报》的零售量与《京华时报》的差距在不断缩减,成为近两年北京“早报”市场份额不断上升的主要推动力。[4]
更重要的是,新京报的订阅人群主要集中在企业白领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是中高收入阶层,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鉴赏水准,有较强的消费能力,有良好的职业基础和优质的品味。其读者主要为中高学历人群,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占比75%以上。
网络、电视、通讯社、报纸和杂志等对新京报新闻、图片、言论等的转载率也很高。移动手机报采用新京报报道日均5-6条,高峰转载条数占其总信息量一半。主要门户网站对新京报稿件的转载率在平面媒体中居前列。是目前网站转载平面媒体报道最多的报纸。新京报网站的点击量日均已超过30万,京探网的点击率日均达万。《新京报》刊发的许多报道和言论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