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时报_时报历史 > 时报群众 > 卞祖善ldquo人类的交响乐rdq

卞祖善ldquo人类的交响乐rdq

发布时间:2021-3-31 1:10:33   点击数:

年第12期总第期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

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

音乐漫笔

“人类的交响乐”在中国——纪念贝多芬诞辰周年

卞祖善

贝多芬是交响乐的解放者。贝多芬打破了皇室和贵族对交响乐艺术的垄断,使之面向社会,面向人类。贝多芬交响乐创作的质量胜于数量。贝多芬的交响乐展示了人类通过斗争走向胜利的英雄气概和通过苦难走向欢乐的大无畏精神。贝多芬交响乐已成为全世界交响乐团上演率最高、最受听众欢迎的曲目。贝多芬交响乐是推动人类历史进程的精神力量。近一百多年来,贝多芬交响乐在中国传播得越来越广泛。贝多芬交响乐已成为鼓舞中国人民前进的一种精神力量。中国历代指挥家、音乐家为在我国普及推广贝多芬交响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贝多芬;“人类的交响乐”;萧友梅;李德伦;中央乐团

最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年生于德国波恩。贝多芬的交响乐是人类的交响乐,贝多芬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艺术家之一。

贝多芬是交响乐的解放者。贝多芬的前辈如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海顿和莫扎特,他们的交响乐创作主要是为皇室和贵族服务的。海顿在艾什泰哈齐亲王府任职长达30年之久。这30年中,作曲家不停地为亲王创作交响乐,指挥乐队,甚至于改编和导演歌剧,供亲王和贵族享乐。在海顿《告别交响曲》的音乐中,饱含着被贵族雇用的音乐家的内心焦虑和怨诉。莫扎特的《第34交响曲》是呈献给费尔斯登堡侯爵的,《第35交响曲》(即“哈夫纳”)为萨尔茨堡市长哈夫纳获爵士举行庆典而作,《第36交响曲》(即“林茨”)是为林茨杜恩伯爵创作的。简言之,这个时期的交响乐艺术是专供统治阶层、上流社会享用的艺术奢侈品。

年,贝多芬在维也纳举行了第一次“公众音乐会”,发表了《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降E大调七重奏》和《C大调第一交响曲》。此后,每隔两三年,贝多芬就要举行一次这样的音乐会,把新作品介绍给听众。贝多芬此举打破了皇室和贵族对交响乐艺术的垄断,从而揭开了使交响乐面向社会公众,面向人类的帷幕。

贝多芬交响乐的创作质量胜于数量。贝多芬的交响乐展示了人类通过斗争走向胜利的英雄气概和通过苦难走向欢乐的大无畏精神。

贝多芬的交响乐早已成为全世界交响乐团上演率最高、最受听众欢迎的曲目。贝多芬交响乐是推动人类历史进程的精神力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借用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又称《命运交响曲》)中的命运动机作为胜利的象征(3短1长正是摩尔斯电报符号的V字母)。在和平年代,演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又称《合唱交响曲》)已成为人类抒发向往世界大同的崇高愿望。年12月25日下午在柏林,由伯恩斯坦指挥的国际化大型交响音乐会,演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以纪念推倒柏林墙、庆祝东西德人民拥抱在一起、迎接德国重新统一,就是举世瞩目的辉煌例证。

近多年来,贝多芬的交响乐已成为鼓舞中国人民前进的一种精神力量。

中国现代音乐的伟大先驱萧友梅(-)在留德时期(-)于年12月创作了管弦乐《哀悼引》,并在其手稿首页序文中写道:“兹借留德同志诸君有追黄(兴)、蔡(锷)二公之举,特仿Beethoven之Trauermarsch(贝多芬《葬礼进行曲》)体作成一曲,名曰《哀悼引》。二公有灵其鉴吾志。”这是中国作曲家在这个领域内最早的尝试。《哀悼引》体现了作曲家对祖国、民族命运的忧患意识,同时也展示了贝多芬交响乐对中国作曲家的深刻影响。

年冬,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成立了一支管弦乐队,萧友梅任指挥。截至年4月25日,音乐传习所举行第二十次演奏会,萧友梅指挥该乐队先后演出了贝多芬的《爱格蒙特》序曲、《第二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第三交响曲》(又称《英雄交响曲》)、《第六交响曲》(又称《田园交响曲》),萧友梅成为在中国传播贝多芬交响乐的第一人。

年3月27日,上海工部局交响乐团在中国首次演出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然而在当时却默默无闻。9年之后即年的3月14日,意大利指挥家梅百器指挥上海工部局交响乐团在大光明剧院举行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一次盛大演出反而被误认为是“首演”。

年,留日音乐家叶伯和(-)与邱仲广、张伯农、叶胜男等人共同组建了一支业余西洋管弦乐队——成都“海灯乐社”(为纪念“交响乐之父”海顿而命名)。乐社曾为抗战多次举行义演,为慰问灾民和伤员,先后多次演出过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和《田园交响曲》等作品。

年,号称陪都“三大管弦乐团”的中华交响乐团、国立音乐院实验管弦乐团和国立实验剧院管弦乐团在重庆国泰大戏院举行联合交响音乐会,由被誉为“大后方三大指挥家”的马思聪(-)、郑志声(-)、吴伯超(-)轮流执棒。马思聪指挥演出了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轰动一时。

年秋,老志诚与北平交响乐团合作演出了贝多芬第一、第三和第五钢琴协奏曲。

年1月24日,由雷振邦(-)指挥北平交响乐团在“贝多芬专场音乐会”上第一次公演了贝多芬的《克瑞蓝序曲op.62》(《科里奥兰》序曲)和《第一交响曲op.21》。

指挥家朱崇志(-)于年,在以“战地服务团”的名义赴昆明慰问盟军的演出中,指挥中华交响乐团演出约20场。美国有关方面将朱崇志在此次演出中指挥的两部贝多芬交响曲(《命运交响曲》和《田园交响曲》)录制成了唱片,并特别赠予中国的“第一夫人”一套。据知情人告知笔者,此套唱片至今仍保存在重庆广播电台的资料库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上海音乐出版社先后出版了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第九交响曲》和《爱格蒙特》序曲的总谱,标志着贝多芬交响乐在中国的普及迈入新的时代。

年,中央乐团成立。指挥家严良堃(-)于年自苏联学成回国,他指挥中央乐团演出了辛沪光的交响诗《嘎达梅林》和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等中外交响乐作品。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严良堃指挥中央乐团隆重演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轰动海内外。同年10月中旬,德累斯顿交响乐团于访华演出期间与中央乐团联袂演出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由彭加茨(H·Bongartz)教授指挥第一、二、三乐章之后,严良堃接着指挥第四乐章。彭加茨教授听完《欢乐颂》之后说:“贝多芬用德文谱写的这部合唱,就好像天生要给中国人民用中文来唱似的。”严良堃把中国交响乐与合唱的表演艺术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严良堃感叹道:“这全靠乐队、合唱团全体人员与指挥的通力合作。当年的国家领导人在文化建设方面很有卓见。”指挥家俞德秀(-)于年10月1日,指挥辽宁歌舞团管弦乐队演出了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并获得成功,苏联莫斯科广播电台曾对此事予以报道。

即使在“文革”时期,贝多芬的交响乐也仍然在中华大地上回响。年2月18日,为欢迎基辛格博士来访,奉周恩来总理指示,我外交部举办“内部音乐会”,由李德伦(-)指挥中央乐团演出了贝多芬《第六交响曲》。同年,9月16日下午,美国费城交响乐团在访问北京演出期间,来到中央乐团交流,李德伦指挥中央乐团演奏了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之后,对奥曼迪说:“怎么样?第二乐章你来吧。Veryeasy(‘很轻松’)。”在奥曼迪的指挥下,乐团演奏的“信心和准确的节奏”获得了《纽约时报》的好评。奥曼迪赞扬李德伦“训练出一支这么好的乐团”。

年4月23日,指挥家韩中杰(-)指挥中央乐团由法国电台通过卫星用立体声频道向法国及英国进行实况直播的交响音乐会,曲目包括陈培勋的交响诗《黄鹤楼》和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等作品。音乐会轰动了欧洲。指挥大师普列文(AndrePrevin,-)对英国电台记者说:“这个乐队是世界水平的,这位指挥对古典音乐是很熟悉的。”

年10月27日,奥地利指挥大师卡拉扬率柏林爱乐乐团访问北京,在11月1日的第三场音乐会中,柏林爱乐乐团与中央乐团联合演出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卡拉扬对中央乐团音乐家在演出过程中表现出的准确性“很惊奇”,“所有柏林乐师们都对于他们适应得那么好而表示惊讶”。卡拉扬还称赞李德伦是“一位非常优秀的音乐家”,并表示会邀请李德伦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遗憾的是,卡拉扬的这一愿望最后未能圆满实现,但中央乐团与柏林爱乐乐团同台演出的成功,显示了前者已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实力,令人自豪。

20世纪80年代,中国首次举办贝多芬交响曲全集系列音乐会。年7月23日至8月6日在北京海淀影剧院,同年8月9日至8月13日在北京民族宫大剧院,先后举行了两轮贝多芬交响曲全集系列音乐会,在北京掀起了前所未有的贝多芬交响乐热潮,受到了年轻人、工人和战士的热烈欢迎。英文《中国日报》对4名指挥均有佳评:陈燮阳“启发出自然、灵活、通透的声音,充满活力”;“李(德伦)氏对作品驾轻就熟,能够把微小的细节表现出来”;“韩(中杰)氏突出贝多芬的庄严和华丽”;严良堃的“贝九”“是个辉煌的成功”。

此后不久,法国“音乐之春”唱片公司,为上述系列音乐会录制了唱片。由陈燮阳指挥录制贝多芬第一和第四交响曲;李德伦指挥录制第二、第五和第六交响曲;韩中杰指挥录制第三、第七和第八交响曲;严良堃指挥录制第九交响曲。其中独唱为傅海燕、李克、于吉星和杨鸿基,合唱为中央乐团合唱团。这一套唱片(9LP)作为首款中文版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而载入史册。

年,中国青年交响乐团(成立于年)在汤沐海、邵恩的指挥下,应邀访问了瑞士、意大利、联邦德国、法国、比利时和英国,演出了陈怡《第一交响曲》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来自东方古老文明国家的青年音乐家们,在交响乐的发源地展现艺术风采,轰动了欧洲乐坛。

年5月至11月,在指挥家刘大冬(-)的倡议和筹划下,西安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与陕西省乐团在西安联合举办了贝多芬九大交响曲音乐会,分别由郑小瑛(No.9)、刘大冬(No.2、3、4、6)、齐国才(No.1、5)、朱少伯(No.7、8)轮流执棒,音乐会共演出20场。此举成为我国大西北乐坛之盛举。刘大冬教授欣慰而自豪地说:“终于使这座放射着中国古代灿烂文化光芒的古城西安,增加了一缕与之相称的现代文明的光束,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

年11月至12月,为纪念贝多芬逝世周年,中国广播交响乐团在海淀影剧院和北京音乐厅举行了贝多芬交响乐系列音乐会(共两轮21场)。由李德伦担任艺术总指导,并指挥演出了贝多芬的《第八交响曲》《第五钢琴协奏曲》以及《第五交响曲》;卞祖善指挥演出了第一、第六交响曲;韩中杰指挥演出了第二、第三交响曲;郑小瑛指挥演出了第四、第七交响曲;袁方指挥演出了《爱格蒙特》序曲和《第九交响曲》,领唱为姜咏、黄越峰、杨杰、王凯平,合唱为中央乐团合唱团、中国广播合唱团。音乐会实况由中央电视台多次播放,影响颇为广泛。

年第2届、年第3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周闭幕式音乐会,由卞祖善指挥中国西部联合交响乐团演出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在年的音乐会上,领唱为杜蕾、宋委、陈勇、蔡俊军,合唱团为北方民族大学“花儿”合唱团、宁夏合唱团、宁夏演艺集团歌舞剧院合唱团,合唱艺术指导为刘阳生;在年的音乐会上,领唱为鲜于越歌、宋委、陈勇、侯高翔,合唱团为新疆移动会员之声合唱团、新疆乌鲁木齐交响乐团合唱团,合唱艺术指导为邓文欢。

年初至年末,指挥大师汤沐海联袂天津交响乐团举办贝多芬-马勒交响曲全集系列音乐会,成为轰动国际乐坛的创举。乐团音乐家和我国众多交响乐爱好者共同接受了一次空前盛大、庄严神圣的古典交响乐洗礼。

年,宁波交响乐团、苏州交响乐团、青岛交响乐团、长沙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和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等各地交响乐团纷纷举办“致敬贝多芬”系列,专为纪念贝多芬诞辰周年。其中,以内蒙古交响乐团“完全贝多芬”音乐季最为引人注目,该系列囊括了贝多芬全部管弦乐曲目。

在中国传播贝多芬交响乐的过程中,指挥家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贝多芬和贝多芬的音乐,对于李德伦的一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在李德伦的指挥生涯中,指挥演出贝多芬的交响乐,宣传贝多芬精神,占有重要的地位。年,他首次在苏联公演,就指挥了贝多芬的《第一交响曲》。年春,在苏联纪念贝多芬逝世周年音乐会上,李德伦指挥苏联国家交响乐团演出了贝多芬的《爱格蒙特》序曲和《第五钢琴协奏曲》(由玛丽姬·格林贝尔格独奏)及《第五交响曲》获得成功。年12月,李德伦赴古巴,指挥哈瓦那交响乐团演出了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和中国交响乐作品。年3月26日,在北京举行的纪念贝多芬逝世周年音乐会上,李德伦指挥中央乐团演出贝多芬《第五交响曲》获得巨大成功,从而使西欧古典交响乐,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乐坛上复苏。李德伦尽最大的努力提倡、普及交响乐,尤其是贝多芬的交响乐,在全国范围内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交响乐听众和知音。年10月19日,指挥大师李德伦逝世。同年,新加坡环球影视传播机构推出一款《怀念李德伦贝多芬九大交响曲》(10CD,CD10为黄安伦《敦煌梦》),标记:“指挥李德伦,乐团:中国中央交响乐团”(现称“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录音时间:公元年3月/录音地点:中国北京音乐厅/录音师:何永安/数码编制:公元年3月至11月”。其中《第九交响曲》甚至连领唱者都未署名。关键在于李德伦并未同中央乐团排演、录制过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此录音分明是“移花接木”之产物。

陈燮阳(-)是我国指挥家录制贝多芬交响曲全集的第一人,其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录制的首套全集于年出版。第二套全集录制于年至年上海星期广播音乐会现场。业内对上海交响乐团的弦乐演奏质量颇多褒奖,对铜管声部的演奏、各声部的协调与整体融合日臻成熟予以肯定。此套全集堪称中国交响乐表演艺术21世纪初之时代纪录。

指挥家张亮(-)于年以指挥、钢琴双专业第一名成绩考取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5年后,他以全优成绩获得了该校指挥、钢琴双学位。毕业后,张亮就任上海歌剧院指挥,年起任上海爱乐乐团常任指挥,作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家和钢琴家蜚声于国内外乐坛。张亮于年3、4、6、7月,与该团合作4场乐季音乐会,背谱指挥演出了贝多芬九大交响曲。由张亮指挥、录音师莫家伟(第一、二、三、六、七、八、九交响曲)、刘达(第四、五交响曲)录制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现场版(5CD及LP),于年由上海音乐出版社、上海文艺音像电子出版社出版发行。张亮成为中国演出录制贝多芬交响曲全集最年轻的指挥家;而这一贝多芬交响曲全集亦不啻是在今年全球纪念贝多芬诞辰周年之际,中国音乐家向乐圣致敬的重要文献,同时也彰显了中国人民借助贝多芬交响乐所表现的战胜疫情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

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渗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贝多芬的交响乐、贝多芬精神将与世长存,并将永远鼓舞着全人类面向光明的未来奋勇前进。

1.〔美〕麦克·哈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名人排行榜[M].赵梅译.海口:海南出版社,.

2.黄旭东,汪朴编著.萧友梅编年记事稿[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3.孟维平.北京近代新音乐发展史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4.周光蓁.中央乐团史-[M].香港: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5.王艳莉.上海工部局乐队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6.罗筠筠.李德伦传[M].北京:作家出版社,.

卞祖善:中国交响乐团联盟首任主席,一级指挥

责任编辑:蔡郁婉

卞祖善,年1月生于江苏镇江。年由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直升本科指挥系,师从杨嘉仁教授。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从事乐队指挥至今。中央芭蕾舞团原首席指挥,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会第四、第五届理事,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第五届常务委员,维也纳世界音乐艺术教育协会副主席,中国交响乐团联盟首任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交响乐爱好者学会副会长,中国音协指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香港中乐团艺术顾问,中国音协管乐学会高级顾问,中国电影音乐学会特约理事。一级指挥,中国金唱片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延伸阅读

☆《艺术评论》年第12期目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qingshibao.com/sbqz/13547.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