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现:41年前的年10月18日《基建工程兵》报,在这份已经泛黄报纸的第四版,用大半个版面刊登报道任正非事迹的新闻特写《任正非》。
这篇报道引用任正非的话作为名人名言开头,这在当时可见宣传规格之高。从文中可以看出,任正非当年33岁,由于研制出空气压力天平,填补了我国仪表工业的一项空白,表现突出,刚刚由技术员提拨为工程师并荣立二等功。今天,读罢这篇报道,深深领会到“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是什么。任老总确确实实了不起啊!他是〇〇二二九部队的光荣,是基建工程兵的骄傲,更是解放军的骄傲!年10月18日《基建工程兵》报第四版用大篇幅刊登深度新闻特写《任正非》原文全文如下:任正非(特写)作者戈泰知识并不是雪花,可以径自飘落到你的头上。——任正非的话原文插图我们面前摆着一台仪器,绛红色的,很精致,上面有两个锥形筒,筒上各有一个瓦亮的钢球。这仪器,就是浮球式标准压力发生器。〇〇二二九部队技术员任正非研制的这台仪器,填补了我国仪表工业的一项空白。消除了过去压力的汞害,为国争了光。中国计量科学院已向全国推广,受到使用单位高度赞扬。任正非参加了辽阳化纤总厂建厂施工。这儿全是引进设备,成千上万的仪表排列着,合格不合格呢?外国专家看到我们只有五十年代的苏式活塞力计,便说:“我们用精密仪表测过,全合格,再说,你们这仪器查得了?!任正非听了,脸上象刀子刮,爱国心火一样地燃烧起来。他想,中华民族不仅应是政治上的巨人,也应是科学上的巨人,技术上落后是要吃亏、要挨打的。他下决心研制高精度空气压力天平,为祖国争光。在攀登科技高峰的道路上,任正非曾付出过艰苦的努力。一九六八年他在重庆建工学院毕业时,就有书迷之称。这些年,他买过很多政治理论和技术书,翻读过的书,数不清;他演算过的纸、画过的图,好几捆。他学过俄文,又攻英文。从古希腊的阿基米德一直啃到当代流体力学。如今,他又开始了更艰难的攀登。他是技术员,每天忙十多个小时的工作还要应付外事活动。研究,只能挤休息时间、节假日。时间贵如油。夜夜一盏灯,伴他做运算。许多难题,把他逼入死胡同,经过艰苦努力,冲破迷障,又从死胡同中钻出来。挫折失败,没有使他气馁,在艰难的攀登路上,他坚毅不拔,不停地前进。他的全部心思都被所从事的研究吸引了。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以致造成脱发、失眠、吃不下饭,才三十三岁的人,皱纹就深深刻上前额。“四人帮“横行时,帽子遍地打,什么”知识越多越反动“、什么”白专道路“”唯生产力论“呀,不一而足。任正非冒着风险上,顶着压力干。爱人知道了情况,又心疼,又为他担心,从成都写来信,信中引了马克思的话:在科学的入口处,正象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劝他多多保重。“四人帮”的压力,亲友、同志的好心劝告都没有中断他的学习研究,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胜过了爱家,爱自己。一张白纸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但也最难画。在虚心向外国专家请教时,专家说,他们也还造不了这仪器。说美国埃麦泰克公司有,好象是球飘浮在一个抛物线喷嘴上。他反复攻读空气动力学,进行理论推导和设计计算。在头脑里勾画创造着新仪器的轮廓。他精确地计算了抛物线的线性切线,得知用抛物线形不会出高精度。他用尽心血,苦苦思索。他很严肃,极认真。没把握的事,决不去付诸实物实验。他谦逊,好学不厌,常向总工程师王铠求教。一次外出求师,天泼下大雨,他淋成落汤鸡,那图纸,却搂在怀里面,紧贴着他发烫的心。终于,他用逻辑力量,科学的、铁的逻辑力量,推断出锥形是最佳形体。一张草图,一串公式,呕着多少心血,逐步成了形。从数到图难,从图到物更难。难关要人闯。在艰难奋战的日日夜夜里,在困难重重的研制过程中,有多少人在关怀帮助着他呀。大队政委来探望,大队长来鼓励,副大队长亲自跑材料。实验小组的人合力攻关。用热情,用智慧,鼓舞他,补充他。一九七六年十月,华主席一举粉碎了“四人帮“。被束缚的生产力解放了。任正非和他的战友们在十二月终于成功地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高精度的空气压力天平。仪器真精密呀,惊人的精密。浮球圆度误差不大于一根头发丝的百分之一,浮球与筒壁的间隙不大于一根头发丝的五分之一,又不小于十分之一。发出的信号精度不低于万分之二。外国专家看到我们仅用七个月就拿出如此尖端的精密仪器,十分惊讶。在群星争辉的全国科学大会上,任正非得了奖。他将计算过的稿子交给陈景润的老师沈元求教,老教授极为赞许,连声说:“好,好。很精密,有价值。”部队党委为他记了二等功,提升他为工程师。郭小川同志说过:“战士自有战士的抱负,永远改造,从零出发。”任正非是这样,他没停步,又在努力研制绝对压力天平,力争突破万分之二的精度,为达到最佳设计,正进行一系列新的探索。路正长,任正非在新的长征路上又迈开了新的步伐。一位多年专注研究任正非的专家表示,目前媒体对于任正非成长经历的报道大多是来自坊间的传说,其真实度往往存疑。而公开报道中,任正非本人又极少谈论或者轻描淡写讲述人生的过往历程。这份报纸的发现对于系统地研究任正非具有极高的价值。华为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简称,它无疑是当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现代化高技术民族品牌企业,是中华民族企业发展的一面旗帜。美国之所以对华发起贸易战,应该说也有华为因素在内,其太过耀眼,以至于在5G领域把美国的企业无可争议地甩到了后头。这让美国感到了危机、忧虑甚至恐慌,在对华疯狂贸易战的背景下,特朗普政府举全国之力,并在国际上四处游说,对华为也发起了极限打压。华为发展一度进入至暗时刻,但华为以其卓绝的精神表现,还是倔强地挺过来了。在中美贸易战仍无止期,世界依然充满风险挑战的情况下,探讨华为成功奥秘,对其他企业、行业、甚至整个社会,都极具教育与启示意义。打压华为,美国也算是拼尽了全力其实,美国对华为的打压,早在21世纪之初,中国入世、华为开拓美国市场后不久,便已开始并一直没有停止过。年1月,美国传统电信巨头思科公司,首先发起攻击,状告华为侵犯其知识产权。年,摩托罗拉起诉华为参与一起所谓“精心策划的阴谋”。同时,美国商务部、国会、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开始出手,以可能损害国家安全为由,接连阻止华为在美国的商业交易。年1月、3月,美国四大手机销售运营商、百思买最大电子产品零售商,在美国国会的压力下,相继将华为踢出其销售渠道,停止采购销售华为产品。美国开启对华贸易战后,对华为的打压升级。年7月,以特朗普宣布对中国输美部分商品收取25%的额外关税为标志,中美贸易战开启。自此,美国对华为的打压更加变本加厉。8月,特朗普签署美国《财年国防授权法案》,要求禁止所有美国政府机构从华为购买设备和服务。12月1日,应美国要求,加拿大逮捕正在温哥华准备转机的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孟成为特朗普手中同中国政府叫价的人质和筹码。年5月15日,美国商务部将华为公司及其70家附属公司列入管制“实体清单”,这预示着,美国将禁止华为公司在未经特别批准的情况下购买重要的美国技术,并在国家安全的基础上有效地禁止其设备进入美国电信网络。年以来,美国“全政府”出动封堵华为5G技术输出。2月,美国司法部以16项新罪名再度起诉华为及其首席财务官孟晚舟;继国会众议院之后,美参议院也通过了《安全和可信通信网络法》,拨款10亿美元更换华为、中兴设备,以将华为在美国最后的边缘市场也赶尽杀绝。更大的狠招是将出口管制的美国技术比例从25%下调到10%,以全力阻断美国之外的企业、尤其台积电等对华为的供货。美国还要求西方盟国联合行动,全面加强对中国的经济和技术限制。美国派出以众议长佩洛西为代表的20多名参众议员,以及包括国务卿、国防部长在内的一众政府高官、政要和智库学者出席第53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可谓阵容强大,核心诉求就是阻止欧洲国家使用中国华为的5G技术。3月,美国参议院20名两党议员联名致信英国立法机构,呼吁重新考虑是否使用华为的决定。5月15日,美国商务部又进一步升级对华为新的限制措施,全世界所有公司,只要是有用到美国的设备或者技术的,不论占比多少,想要对华为供货,都必须取得美国的批准。美国对华为的打压是全面的,无所不用其极,从产品禁售、打断供应链、技术封锁、市场限制、拉拢盟国打压到莫须有指控,几乎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手段。不屈的华为,还是挺了过来美国的重拳打压,也确实给华为设置了发展障碍,造成了一定伤害,带来一些困难。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透露,由于美国制裁的影响,华为的净利润增速放缓和海外销售收入下降是不争的事实,年华为消费者业务在海外市场至少有亿美元的损失。但,这些并没有束缚住不屈不挠、越挫越勇的华为人,华为依然在发展、在走向强壮、壮大。年华为扛住了美国的重压,交上一份靓丽的成绩单。根据年3月31日华为发布的年财报显示,华为年全球销售收入达到亿元,同比增长19.1%;实现净利润亿元,同比增长5.6%。在华为的三大业务板块中,消费者业务在华为收入大盘中的比重达到54.5%。财报显示,年华为消费者业务领域保持稳健增长,智能手机发货量超过2.4亿台,个人电脑、平板、智能穿戴、智慧屏等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全场景智慧生态布局进一步完善,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长34%。得益于强大的研发投入,截至年底,华为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权专利85,多件,90%以上专利为发明专利。到目前为止,全球研发人员9.6万多名,约占公司总人数的49%左右。如今,华为在5G标准制定方面有较大的话语权。德国专利数据公司IPlytics此前发布了一份关于“5G标准专利声明的实情调查”报告显示,截至年1月1日,全球共有个5G标准专利项声明,其中华为拥有项,排名第一,超过了三星()、中兴()、LG电子()、诺基亚()和爱立信()。年一季度华为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1.4%,净利润率7.3%。其中,华为海思半导体销售收入达26.7亿美元,同比增长54%,首次进入全球半导体行业销售收入前10名。另,5月6日有报道称,美国商务部即将签署一项新规定,允许美国公司与中国华为公司合作,共同为下一代5G网络制定标准。这意味着,在标准制定会议上,华为获得了更大的话语权。从去年5月将华为加入“实体清单”算起,一年内美国对华为临时许可已6次延期,主要原因是美国农村运营商不想与物美价廉的华为设备“分手”。美国政客提出间谍担忧等理由,想说服盟友在本国5G网络中禁用华为,也一次次成了徒劳。英国下议院3月10日的投票依然是允许华为有限参与。华为5G商业合同继续位居世界第一,多数来自欧洲。从实际效果来看,美国动用国力、各种情报资源与力量,耗费大量时间,也没有找出华为产品的安全漏洞,相反苹果手机安全漏洞却大白于天下,这无疑也在客观上给华为做了个免费的大广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还真应该感谢美国。2月,新加坡《亚洲时报》载文称,华盛顿对华为公司采取的限制性措施不仅打击了本国商业,而且除了以色列、日本和澳大利亚之外,再无盟友理睬美国在构建5G网络时拒绝华为服务的要求,美国对华为采取的限制措施是绝望的挣扎,美国将在对抗华为的战争中失败。华为能行的道理在哪儿?华为在美国不惜动用国家力量,不计成本地一而再、再而三地极限打压下,屹立不倒,自有其个中道理。一是,放眼全球的企业格局与胸怀。华为既是民族的,也是人类的;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人类要共同奋斗,共同为人类服务,是华为的追求。华为作为全球化公司,网络世界各地最优秀人才,外国科学家占有很大比例,外籍员工有4万人,主要是中、高端。华为秉承“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理念,向一切优秀文化学习。学习苹果、学习爱立信、学习微软的可学之处,学习亚马逊的开发模式、学习“谷歌军团”的作战方式,学习这类企业一切成功之处,并与之展开合作,彼此成就。这种雅量与胸怀是“美国优先”做不到的。二是,居安思危的传统文化力量。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华为深得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任正非年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承,“应该说,我们今天可能要碰到的问题,在十多年前就有预计,我们已经准备了十几年,我们不是完全仓促、没有准备的来应对这个局面。这些困难对我们会有影响,但影响不会很大,不会出现重大问题。”任正非的自信就是来自于早有防范。也正是因为早有准备,在美国对华为芯片及技术输出禁令发出的第二天,之前为公司的生存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部“转正”,为华为的正常业务保驾护航。三是,延揽人才的聚贤能力。华为从德国、日本二战后的经济振兴经验上,看到了人才对一个企业的重要与价值。以高于西方公司的薪酬,延揽各方人才是华为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华为至少有名数学家、多名物理学家、多名化学家、六七千名基础研究的专家、六万多名各种高级工程师、工程师。这为华为抢占技术制高点奠定了人才这一最宝贵的资源基础。四是,独特的企业制度设计。华为长期以来坚持“财散人聚”的理念,建立了广泛的利益分享机制,任正非只保留1.01%的股份,其余都与员工分享,把股份分光,通过积累分红的方式,凝结队伍,把公司做大。华为有三位轮值董事长,每六个月换一个人。轮值的作用:让公司长期保持新鲜感;保持干部稳定性;下台期间就是他的准备再次上台充电时间。五是,先进的企业文化塑造。培养企业的狼性文化:敏感性、团队性、不屈不挠性。能知道客户的需求在哪儿,能知道十年、二十年后科学技术的方向在哪儿。对市场的敏感、对客户需求的敏感、对新技术的敏感,代表一种敏锐的认识;狼不是单独出击,而是群体作战,代表了团队精神;不屈不挠,拼死拼活也要做成这件事。六是,踏实苦干的务实精神与创新能力。把搞研发的人从社会演讲台上“请”下来,老老实实回到科研室搞研发,让搞销售的人去讲。及时洞察问题,化危为机。利用美国的打压,消除惰怠,唤起全员危机意识,打起精神,迎接挑战。当美国把华为列入“实体清单”、更改出口规则以图全面切断华为的全球芯片供应链之际,以“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难”自勉。对研发始终保持高投入,以增强创新能力与激发企业活力。近十年华为投入研发费用总计超过6,亿元人民币,在年的恶劣形势下,华为依然对研发保持了较高投入,研发费用达1,亿元人民币,占全年销售收入15.3%。这些大概便是华为打不倒、压不垮的奥秘所在。后记:
人们眼中的牛人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的努力,不懈的奋斗。一分辛苦一分才。
特别申明:
1、本文不代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