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时报_时报历史 > 时报群众 > 这些中国大爷怎么都不穿衣服

这些中国大爷怎么都不穿衣服

发布时间:2020-10-8 17:06:23   点击数:
白癜风的治疗 http://m.39.net/pf/bdfyy/

一到炎热的夏天,中国人就开始花式乘凉了。

沿海人民往海边跑,山里人往林子里跑,重庆人在泳池里打起了麻将,北京大爷在街头秀起了“比基尼”。

还有比“北京比基尼”更夸张的,那就是“膀爷”——直接把上半身度全方位无死角地裸露在外,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今年,包括济南、天津在内的多地开始将光膀子作为不文明行为进行整治。

有人可能不乐意了:光膀子招谁惹谁了?光了几十年,为啥现在要被针对?

其实这话对错半开,中国人赤膊光膀的历史,何止几十年,且对这种现象的讨论甚至禁令,也都不是什么新鲜事。

光膀子,不仅有北京大爷

提起光膀子,我们似乎很容易想到北京大爷。

狭长的胡同里,热闹的公园树下,大爷们三五成群,有的穿着白背心,有的穿着白T恤,还有的,干脆只在下半身穿了短裤,露出白花花的上半身。他们手摇蒲扇,或侃评时事,或棋场厮杀,好不惬意。

北京大爷赤膊光膀,由来已久。早在年,《新闻报》就提及“北京习俗,每届夏令,商民皆好赤膊以取凉爽”[7],说的就是那时北京夏天光膀子的现象非常普遍。

但要说光膀子是“北京特产”,那北京可真是冤枉。实际上,这是全国各地的共同现象。

就已经把光膀子现象列为不文明行为甚至开始整治的城市来说,北有天津、济南、衡水、沈阳,南有湛江、十堰、南昌、厦门等[1],实在不能说这是某地人民特有的习惯。

年6月24日,吉林省吉林市一绿化工人在松花江畔光膀子为鲜花浇水,你几乎能在全国各个地方都看到光膀子的男性

更为准确地说,应该是哪里热,哪里就有光膀子,古往今来皆如此。

在年的上海,便有人叹道:“无论走出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到男性的半身曲线美……要再不禁止……上海将要变成了赤膊市场哩[6]。”

当时,有一个“乌龟赤膊”的笑话,就在各种刊物中反复出现[3][26][24]:

有五个人光着膀子在乘凉,路人见状,故意出题给他们,问“五只乌龟共九尺长,每只乌龟有多长?”

其中一人很快算了出来,说:“每只乌龟尺八!”这时路人便说,对呀,“每只乌龟尺八,五只尺八就是九尺啦。”

这时大家才听出来,原来“乌龟尺八”谐音就是“乌龟赤膊”。出这题就是为了笑话他们光膀子。

“乌龟赤膊”刊登在《滑稽画报》上的版本,赤膊的主角是苏州人。被滑稽家笑话一番后,他发誓从此不再赤膊了/滑稽画报

有汗衫商家就利用人们对赤膊的羞耻之心为自己做广告。年,上海某厂家在报纸上的广告以“赤膊羞吗”为题,说:

前几天热得要昏……抗暑法子就是赤膊……然而赤膊一件事,二十世纪终不能存在罢,终需想一个法子……务须又风凉又雅观……穿振丰棉织厂汗衫,免赤膊时被旁人讥笑呀[5]。

那时候,人们对赤膊的反对,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不雅观,会受外人讥笑,二是不健康不卫生[8][9]。

国民政府年推行了“新生活运动”,颁发的《新生活须知》里对社会环境的整齐清洁做了要求,具体内容就了包括“整理市容……不准打赤膊、不准随地吐痰,不准随地小便”等[11]。

在公共场所光膀子等行为,被国民政府视为旧社会的陋俗,需要加以改良。

但实际上,有的地方早在此之前就开始整顿赤膊光膀。

年前,上海公安局就已经出过禁止赤膊的告示,还是那家汗衫厂家,年的广告语是:

你们赤了膊,公安捉了去,罚你大洋两元,给你一件汗衫。那末你何不先买一件吉字牌汗衫,价钱既不消两元,又不会捉去了[10]!

可见,当时的做法就是把光膀子的人抓住罚款,再发一件汗衫。

但比起后来的处罚,这还不算什么。年,苏州吴县公安局决定严厉处罚光膀子的行为,在街上看到有光膀子的人,先用石灰粉在他们背后印上一个“礼”字图标作为警告。

如果他们以后再光膀子,就需要“依照违警法办理”。一天之内,“因赤膊而被打着,为数不少”。

年,重庆,劳作中的工人。工人劳动强度大,夏天劳动起来,汗如雨下,衣服根本穿不住,想顾及形象也难

无锡也有类似措施:凡赤膊者,由警士加盖“羞耻”二字图章,正中背心,不易揩去。某区第一天就有四百多人被盖了此印[4]。

不过,即便处罚如此严厉,在当时也有很多反对的声音。

有人就辩驳,应该把不同的赤膊者分开对待:

上等商号有高堂广厦,电风扇每天从早开到晚,自然不该赤膊;

中等商号货物也堆积如山,也没有电风扇,还能要求人“衣冠楚楚”吗;

至于下等店铺,“室如蜗居,热如火坑,处其中者,终日汗水淋漓”,哪能还因为雅观非要人家穿衣服?[28]

年7月,报纸上记载了浙江平湖新仓区的警察干涉市民赤膊,遭到罢市抵抗一事。结果“肇事长警”分别被严惩或撤职/世界晨报

甚至在某些地方还发生过因为取缔赤膊闹出来的罢市。浙江平湖新仓镇警察执行“新生活运动”,干涉市民赤膊,一些商家、当铺“誓为赤膊争生存”,以罢市这种方式来抵抗[21]。

在没有空调冰箱的年代,光膀子,是普通百姓对“热得要昏”的夏天最后的倔强反抗。

光膀子是件无可奈何的事

不过,民国时期对光膀子的打击,其实还跟“国民形象”有关。当时在华外国人数量众多,光膀子被认为是丢脸的恶俗。就连最普通的路人都说,“那文明国的国民,是没有这赤膊的恶习惯”[25]。

而在50年代之后,穿着时尚好看被视作是资本主义象征,艰苦奋斗之风盛行,光膀子成了辛勤劳动的象征,也不再被指责。

四十年代末,工人们在安装加固铁轨。追求实干,崇尚朴素,人们很容易把光膀子劳动和艰苦奋斗联系起来

当然更大的原因在于,许多人光膀子,都是无可奈何。

年,国家实行布匹凭票供应。拿着布票和人民币,成为了人们购买棉布的唯一渠道[13][14]。

实行凭票供应之初,每人每年能拿到的布匹数量尚可,但后来经济愈加困难,城里一些纺织工厂停工,每人的布票更是少得可怜[15]。

做一件汗衫需要4尺布,男上衣、裤子分别需要7尺、6尺布,女上衣、裤子分别需要6尺、5尺布。做一条被子需要三四十尺布。

年4月5日,郑州一家的老柜子里,仍留着许多当年的物件:旧粮票、布票、自行车证等

可实际拿到的呢?

至这六年间,河南郑州桐树王村的一个四口之家(三大人,一儿童)共能拿到尺布,可以做3条被子、6套衣服。到了60年代初,这个村的布票供应量从54年的每人每年七尺变成了二尺七[14]。

另一个村子麻东村年的布票供应量只有50年代初的四分之一。内蒙古赤峰日报编辑吕斌也回忆,、年,每人每年甚至只有1.6尺的布票[16]。

拿不到足够的布票,人们穿衣只得“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补丁衣几乎是人们衣着的标配[23]。

普通人家穿衣,“不露屁股”就行[17],小孩甚至光着屁股乱跑[16]。有作家清楚地记得,幼时隔壁人家有几个虎背熊腰的兄弟,夏天一律光膀子,短裤衩[18]。

20世纪70年代,上海,夏天的老巷子里,随处可见打赤膊的小孩

要是遇到婚丧,布票更是稀缺。治丧要丧衣,嫁娶要新衣。有男孩需要娶妻的时候,布票就相当于今天的随礼。乡亲们形成了这样的风气,哪家有儿子结婚,邻里就随礼个三五尺[16]。

可想而知,那些岁月里,布匹于人们而言,是多么稀缺的资源。今天五六十岁的大爷们,很多都是光着膀子长大的,对他们来说,光膀子不仅仅是童年回忆,还是时代印记。

光膀子怎么又不文明了

而且,把“光膀子”当做勤劳、艰苦的象征,不仅仅是在五六十年代,直到八九十年代还是如此。

年《浙江日报》发表了一篇关于“农田建设”的社评,文中提到的劳动榜样,就是在农田和群众一起光膀子干的县委干部[19]。

年7月,北京菜市口百货商场,男人光着膀子出来散步、购物,大家都习以为常

类似的,年《中国石油报》的报道《辽河团员青年抗洪夺油打先锋》这样写道:处于大凌河畔的欢喜岭采油厂团委,带领百名突击队员……光膀子到深水区清污收油[20]。

90年代后,大批港片涌入内地,有肌肉发达的武打巨星光着膀子,也有半身纹身的古惑仔光着膀子。于是赤膊光膀的男人们,作为整条gai最靓的仔,在大街上走起路来似乎都步步生风。

年3月,谢霆锋演唱会,光膀子在音乐演出中反倒不被当做问题

而光膀子再次成为“粗俗”的代表,实际上已经是21世纪的事情了。

年,中国首次申奥成功,年,上海拿到年世博会主办权,这些都让中国人再次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qingshibao.com/sbqz/12581.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