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是个宝
数据宝
炒股少烦恼
“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四川成都,这座早在一千年前就孕育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纸币“交子”的城市,正在着力打造国家西部金融中心。“目前落户成都的世界强企业已达到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大幅增长,成都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作为‘一带一路’核心节点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点,成都市正抢抓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争创除‘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极之外的中国‘金融第四极’。”成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谢瑞武表示。
近些年,成都的发展堪称亮眼。数据显示,年成都地区生产总值已达1.7万亿元,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排名第七位,增长7.8%,增速在全国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级城市中名列前茅,并吸引世界强企业争相涌入。成都这几年在金融业态发展中有哪些优势?“现代金融产业生态圈”建设情况如何?近日,证券时报“中国资本市场巡礼”采访团走进成都,证券时报社社长何伟就这些问题专访了谢瑞武。
图为何伟社长与成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谢瑞武(右)合影宋春雨/摄
打造现代金融产业生态圈
何伟:一千年前,成都诞生了世界首张纸币“交子”;改革开放伊始,成都发行了新中国第一支股票。金融创新形式不断变化,成都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具有哪些优势?目前取得了哪些成绩?未来将在哪些方面发力?
谢瑞武:成都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具有多方面突出优势。一是成都经济发展总量和速度位居全国前列。年,成都地区生产总值已达1.7万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在全国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级城市中名列前茅,落户成都的世界强企业已达家。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亿元,同比增长16.9%,增速在全国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级城市中名列前茅,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高于全国4.6个百分点,在全国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级城市中增速位列第七,成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产业基础和内生动力。
二是城市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成都的经济、人居、文化等环境构筑了强劲的城市综合竞争力。经济发展方面。成都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年,成都市签约引进重大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同比增长10.5%。引进吉利集团全新能源整车生产基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成都产业基地等12个百亿元以上项目,新批外商投资项目个。一大批全国性、区域性、功能性总部落户成都,发挥了市场集聚和辐射作用。人居环境方面。“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成都平原素有“天府之国”之称。近年来,成都努力营造天府绿道、山水生态、乡村郊野、城市街区、人文成都、产业社区“六大公园场景”,规划建设天府绿道体系和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着力建设具有高颜值、生活味、国际范、归属感的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成都连续11年位居“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成都公园城市建设案例入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年12月发布的《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特别版》。文化底蕴方面。成都作为“千年之都”,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舒缓的生活节奏,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目前正以“三城三都”(世界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和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为抓手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成都城市风光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三是积极吸引相关金融细分领域人才集聚发展。出台《成都市引进培育交子金融人才实施办法》,全方位打造鼓励金融人才聚集的生态环境,培育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为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政策支撑。截至年底,成都在校大学生超过万人,拥有各类人才万人,近年来累计吸引新落户本科及以上学历青年人才超过35万人。
四是未来发展前景良好。近年来成都提出了新时代“三步走”战略目标,即:到年,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从年到年,加快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全面建成泛欧泛亚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从年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天府,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创新提出了以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为中心,以产业功能区为载体组织经济工作;以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为抓手,不断优化城市布局,为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
五是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成都坚持把创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质量报告》中,成都排名全国第4。成都市委市政府将年定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全力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要素市场、营造优商重商亲商良好氛围。成都先后制定营商环境1.0、2.0政策体系及个配套文件,目前正在加快研究制定3.0版政策体系;建成“蓉易办”平台,全市审批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实现率99.5%;成都税务首创“减税贷”银税互动模式,在国务院第六次大督察中作为全国可复制经验推广。
“天府蓉易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