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战胜利的年到开封解放的年,在短短三年之内,在开封出版的各种报纸竟多达30余种,可视为开封报业的第三次繁荣期。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中国时报》。《中国时报》创刊于年12月1日,社址设在书店街南段路东六号(今新华书店处),发行人郭海长。
郭海长抗战前曾在北平读书,加入了中共领导的“反帝大同盟”和“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并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后来,他在河南大学读书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他随父亲郭仲隗(同盟会员,当时任豫鲁监察使)到开封,遂筹办《中国时报》。
《中国时报》的《发刊词》由河南大学著名教授嵇文甫先生执笔。《发刊词》表示,除报导新闻、宣传国策、传达民意以外,该报还特别要“扶持正义”、“倡导学风”。在创刊号上该报排出“消除人间病毒,洗净天下污垢”的对联,语意双关,十分醒目。其后,《中国时报》始终坚持自己的宗旨。它曾揭露河南省农工银行行长李汉珍的舞弊案、河南省粮食局局长李杏林的贪污案,以及商城土皇帝顾莹的种种罪状。年1月10日,国人瞩目的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中国时报》当天就发表社论《团结和平》,其后又连续发表了十余篇社论。1月28日,该报全文刊发了中共代表团提出的《和平建国纲领草案》。在国民党统治区,当时敢于全文刊载《和平建国纲领草案》的只有三家报纸,一家是重庆《新华日报》,一家是上海《文汇报》,另一家就是开封的《中国时报》。年2月10日,郭沫若、李公朴等民主人士在重庆遭特务殴打,《时报》拒绝采用当时中央社电讯,编辑人员自作标题《渝庆祝协商成功大会(引题),惨遭暴徒捣乱(主题),李公朴、郭沫若等多人受伤(副题)》。为使读者了解真相,《时报》还发表了中共代表周恩来及民主人士沈钧儒等人的叙述。《时报》副刊还刊登了化名“石敢当”的杂文《是何居心?》,对暴徒破坏政治协商会的罪行进行严厉谴责。而后,《时报》又转载了冯玉祥将军的诗歌《校场口》,为爱国民主人士争取民主和自由。
《中国时报》编排活泼,版面新颖,辟有经济丛谈、学术研究、河南史料等栏目,副刊辟有山水间、四海之内、文学窗等栏目,经常刊发省内外著名学者作家,如稽文甫、苏金伞、姚雪垠、路翎等人的作品。该报发行量最大时曾达到份。中共中央中原局对《中国时报》给予了很高评价。
年底,该报开办不久,冀鲁豫区党委城工部派李铁林进入报社,在报社以编辑和记者的身份为掩护进行活动,先后发展了数名党员。为了加强工作,区党委又于年5月派乔元庆进入报社。同时,在经济上对该报社也尽力给予支持,前后3次给予经济上的补助。
经过地下党组织多方面的努力,《中国时报》成为在党的领导下,由共产党员和进步新闻工作者为基本力量的宣传活动阵地,有力地配合了党的白区斗争。该报坚持正义,揭露国民党统治的黑暗;反对内战,刊登我党和平建国纲领;支持学生运动,为被捕学生呼吁;秘密印刷党的文件和宣传品;并在经济上帮助民主人士、河南大学教授嵇文甫、王毅斋等。年1月,《中国时报》与原南阳的《前锋报》联合出版。年6月19日,联合出版的《中国时报》停刊,社长郭海长与部分工作人员奔赴解放区。
相关链接:
郭海长(—),年6月生于河南省新乡县名门望族。郭仲隗(字燕生,时任国民政府豫鲁监察使,为人正直,富正义感,以敢言直谏著称。)之子。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他参加了反帝大同盟,担任“交通”,传递文件,还参加了援助保定学生运动的游行示威。在专制当局的压力下,他一度被迫返回河南。年夏,再到北平,入辅仁大学附中。年,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年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在北平成立,他被任命为“民先”汇文分队长,被选举为汇文中学学生自治会常委。不久,又担任了“民先”东城区区队长,成为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活跃分子。年8月,离开沦陷的北平,经天津、济南回河南,在开封组织平津流亡学生河南同学会,任同学会常委、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豫北总队队长,在豫北各县发展“民先”组织,在一些县建立了分队部,开展抗日活动。
年12月,在开封创办《中国时报》,任总经理(社长)。曾任河南省省参议会参议员。年10月,开封第二次解放,建立中共开封市委和开封特别市人民政府,郭海长奉命回开封工作。后调省委统战部工作。年划为“右派”,下放农村劳动。年7月,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先后担任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河南省委的秘书长,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和中央委员,领导了河南“民革”组织的恢复和重建。还先后被选为河南省政协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后又担任河南省海外联谊会会长。年6月28日,在郑州逝世,享年76岁。
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最好北京治疗白癜风技术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