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央行主管报纸金融时报发表《地方政府应担负起楼市调控职责》评论文章称,地方政府应当切实担当起房地产调控的基本职责,但是目前还没有尽好责,而且个别地方与中央部委之间进行搏弈,调控不能形成合力,甚至出现力量抵销。
楼市到今天这个局面,谁的责任?
在货币政策大宽松下,重庆房价没有大涨,可以证明是地方政府的责任;而北京市房地产协会秘书长则称,当前楼市是货币推升的,与土地供给无关,土地供给过剩而不是不足(总量),并且有数据证明。
从经济角度来看,货币因素有,土地供给因素当然也是。
既然都有责任,那是不是可以追溯到更高一层的责任:经济制度问题乃至……。房地产占中国经济比重太大了,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太依赖了,投资者除了买房没有其他投资渠道……
一旦提高至这个层面,就没人敢细说了。某些东西是不容置疑的。
如何遏制高涨的房价?
人民日报和外资行都提到“只有这个办法”
如何才能遏制房价涨势?
野村控股驻香港的房地产分析师JffryGao表示,除非政府紧缩信贷并且大量增加土地供应,否则难以看到房价拐点。
这与法国兴业银行中国经济学家姚炜的观点一致,她在近期的一份报告中明确提出,要遏制中国势不可挡的房地产泡沫,只有通过在长期内增加大城市的土地和房源供给,并在短期内遏制流动性宽松。
她说:
尽管房价的过快上涨主要集中在供应紧张的少数大城市,但是这种现象所引发的房价永远上涨的预期,对于整个经济以及金融体系来说非常危险。这种预期可能会导致实体经济的健康投资进一步遭受打压,并鼓励楼市增加杠杆。
长期来看,我们认为除了增加大城市土地和房源供应之外别无他法,而政府似乎终于有意朝这个方向行动。短期看,央行则需要暂停流动性宽松,而这种情况已经在发生。
决策层面似乎已经意识到房价暴涨的风险,并开始发出警告。
“过去十几年当中,杠杆率上升1/3的来源是房价的上涨,因此在房地产领域当中还是需要采取很多措施抑制泡沫过度的成长,抑制过度的金融资源流入到房地产行业当中去。”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上周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
人民日报今天的文章也提到如何治本的问题:由于投资渠道狭窄,社会资源大量进入房地产市场以及人地关系紧张的问题应该引起更多的重视。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信贷不能只投入到房地产市场,要有政策约束;房地产去库存不能只去一、二线城市,银行对三、四线城市应考虑增加利率优惠。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表示,多年以来,很多城市政府采取的是“挤牙膏式”的供地方式,使土地供应价格最大化。针对这一问题,要推动供地制度与城市需求平衡,如针对特大型城市房价上涨,就可以适当增加供地。
文章综合自华尔街见闻
金融界网站
ID:jrjnws
有料有趣有干货!
揭秘A股真相,指引投资方向!
·内幕探析、经济前瞻、涨停预测
·要闻解读、实时行情、个股买卖点查询
·相约每晚9点!
·金融界网站,让您投资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