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讯(记者陈川)12月11日,正值广州起义93周年,广州起义纪念馆与广州起义革命先辈的后人们、广州市花都区广州起义红军小学的学生代表一同举办“缅怀峥嵘岁月,传承红色基因”纪念活动,以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参加纪念活动人员合唱《我和我的祖国》。信息时报记者徐敏摄年12月11日,为挽救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继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之后,又一次领导和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首次公开打出了“工农红军”的旗号,开创城乡配合、工农兵联合举行武装起义的先例,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城市苏维埃政权——广州苏维埃政府,被誉为“东方的巴黎公社”。广州起义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连同各地方的武装起义一起,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开启中国革命的新纪元。
当天纪念活动,以广州起义纪念馆金牌讲解员苏香旭讲述起义标志——红布带的故事拉开序幕。接着,来自广州起义红军小学学生代表带来朗诵——《张太雷》,讲述那位“愿化作震碎旧社会的惊雷”的共产党杰出领导人的故事。红军小学带来的经典诵读《共赏木棉红》,表达了新时代的少年们向致敬革命、缅怀先烈的深厚情怀。木偶剧《游曦》(节选)以创新的表演形式讲述广州起义女兵班长游曦感人致深的故事……
木偶剧《游曦》演出。信息时报记者徐敏摄纪念活动中还有一个特别的仪式——“红色基因代代传”,由广州起义英烈杨殷的外孙女崔静薇为杨殷曾外孙女崔淑敏系上红布带。广州起义纪念馆作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为红军小学的学生们系上红布带,以传递的方式,寓意红色基因代代永相传,革命精神永相伴。
广州起义失败后,起义的主力部队在叶镛的带领下转战到了花县,并在花县成立了红四师。此后,红四师一路转战,奔赴海陆丰,革命的火种从广州一直延续到转战各地,激发了各地群众的革命热情。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广州起义纪念馆特别策划“红色文化轻骑兵之追寻革命足迹”活动,将通过追寻广州起义部队转移路线,寻访红四师途径遗址,将该馆近年来的精品文化活动(巡展、话剧、木偶戏等)带入当年转移路线地区,以此缅怀纪念革命先烈,弘扬红色精神。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