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时报_时报历史 > 时报内容 > 丝路霓裳展羊城,59件套文物在大元帅府展

丝路霓裳展羊城,59件套文物在大元帅府展

发布时间:2025/1/1 11:52:47   点击数:

「本文来源:信息时报」

信息时报讯(记者麦锦婷通讯员曾巧兰)年9月10日,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与哈密市博物馆共同举办的“丝路霓裳——清代哈密维吾尔族服饰”专题展览,在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北三楼专题展览厅正式开幕,展期持续至11月2日。

据了解,该次展览展出了59件(套)哈密市博物馆藏清代维吾尔族服饰,从形制和纹样等方面,展现清代哈密维吾尔族服饰的款式结构、装饰图案及工艺特点,再现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展览现场。信息时报记者徐敏摄

展览现场。信息时报记者徐敏摄

清代哈密维吾尔族红地松竹梅纹对襟箭袍。信息时报记者徐敏摄

重点展品

1.清代哈密维吾尔族红地松竹梅纹对襟箭袍(哈密市博物馆藏)

长袍,维吾尔族称为“袷袢”。这件清代哈密维吾尔族红地对襟箭袍前胸有四道“龟背纹”排列组成的“箭纹”图案;红色衣料织“博古纹”暗团花;缘边绣松枝、竹叶、梅花,每入秋冬花木渐次凋零,而这三种植物依然保持顽强的生命力,故而有“岁寒三友”之称,“岁寒三友”是中华民族传统吉祥纹样,常被用于家具、瓷器、织绣的装饰中。

箭纹式长袍是哈密维吾尔族最具代表性的清代服饰,位于前胸的条状图案被称为“箭纹”。相传“箭纹”图案是哈密维吾尔族从游牧社会转入农耕社会后,因怀念打猎的生活方式,由装箭的口袋演变而成。“箭纹”图案一般为四至八道由几何或植物等类纹样排列组成。至今日,这种形制的袍服仍被作为代表性的传统服饰,当地的民间艺人多有穿着。

2.清代哈密维吾尔族橙地织金棉对襟男长袍(哈密市博物馆藏)

维吾尔族男女都穿长袍,男子所着长袍多为圆领。此袍的织金棉料奢华精细,为西方进口面料,里布为红毛丹纹样印花棉布,多为进口面料。维吾尔族长袍在前襟处有的缀有盘扣,有的无纽扣,这件袍服有形似蝴蝶状且不对称的阴阳盘扣。

3.清代哈密维吾尔族蓝地黄花直领对襟袍(哈密市博物馆藏)

直领对襟的领型造型严谨、穿着自由,是中国传统服饰的经典领型之一,直领对襟式的袍服在宋朝已十分流行,如“背子”。这件维吾尔族长袍为宽袍窄袖、无扣,领襟处绣有中原服饰常见的纹样:凤凰、喜鹊和花卉;袍身绣花有卷曲状的黄花,这种纹样造型在中原服饰中甚为少见。

4.清代哈密维吾尔族海水江崖牡丹纹刺绣上衣(哈密市博物馆藏)

“海水江崖”是由海浪、祥云与山石构成的组合图案,是清代宫廷服饰的常用纹样。该维吾尔族上衣的下摆绣有不带“水脚”的“海水江崖”纹,海浪上叠绣牡丹和麦穗,海面上有太阳和连枝花卉;领襟处绣有海浪、牡丹、太阳;袖口处有祥云图案。纹样组合既对称、端庄,又不乏变化。“海水江崖”图案在维吾尔族服饰中的组合与搭配较为灵活多变。

5.清代哈密维吾尔族金地金银绣琵琶襟坎肩(哈密市博物馆藏)

坎肩,又称马甲,盛行于整个清代。坎肩是满族结合本民族生活习俗根据汉族的传统服饰“半臂”改造而来的无袖上衣,热时可直接通过解扣拉引而脱下,极为便利,后款式逐渐丰富并普遍流行于民间。

该维吾尔族的琵琶襟坎肩为罗布麻质地,金丝银线绣中亚风格的花卉纹。罗布麻既是一种名贵的中草药,也是一种透气且光泽感好的野生纤维,盛产于新疆罗布平原,很早就被新疆人民织成布制成各类纺织用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qingshibao.com/sbnr/16919.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