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嬛嬛
出品
子弹财经
最近,市场中又传出了一则“零利率”的谣言,说是某行将在11月起,把元以下存款利率调整为0%。
虽然经过了紧急辟谣,但证券时报等主流媒体却发问:“为什么零利率谣言又来了?”
1、“0利率”是谣言,但是背后原因让人深思在我们的印象里,去银行存钱给利息这是“天经地义”,为什么还经常会出现0利率甚至负利率的传闻呢?
宏观层面上看,当然是因为在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里“0利率”成为了现实,日本,瑞士,瑞典和丹麦甚至出现了负利率。
早在年8月时,瑞士银行就已经宣布过:对50万欧元以上的账户收取每年0.6%的利息;如果账户余额超过万欧元,每年的利息费用高达0.75%,也就是你存的越多,银行问你收的利息越多。再看日本央行,则是将近几年的基准利率维持在-0.1%不变。
而且当前,受美联储印钞票、国际汇率浮动大等问题影响,市面上的钱该何去何从确实让各国央行都头疼,毕竟,这些钱也不能一下子投放市场,否则会引发货币贬值。
(图/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但是,如果老百姓一直没钱,就只能选择储蓄,把钱握在手里不动,那么市场上的流动资金变少,不利于反哺经济,所以有些国家只能让利率降低,钱都别进银行。
微观层面上看,这届年轻人们,发现越来越存不住钱,所以钱产生的收益(利息)在他们心里和“0”无异。
刚刚过去的“黑五”打折日,全球市场同步“打折”,先有欧股、日股一泻千里,再是美股、美债跌崩。无独有偶,前不久的“双十一”,股价折扣力度也不小。甚至还有人总结了一些科技股从今年6·18到11·11的两次打折季之间的表现——股价缩水明显。对此,网友自我调侃:“本来准备在的时候‘暴打消费主义’不消费,所以选择去投资,这么看来,还不如被消费主义‘暴打’呢。”
除了在股市上没赚到钱以外,让年轻人心痛的还有基金,你以为基金就很“新手友好”了吗?
今年春节后,可能很多人在高点冲进了基金市场,如今那些基金回血了吗?而且今年的《公募权益类基金投资者盈利洞察报告》数据显示,过去15年主动股票方向基金业绩指数累计涨幅分别达.79%和.68%,年化收益率分别为18.02%、16.67%。而在对应的时间节点,历史全部个人客户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仅为15.44%、8.85%。也就是说,大盘涨的挺好,但是你不会玩,还是“赚了个寂寞”。
2、存不住钱,但是又需要存钱然而,这届年轻人最大的矛盾是:一方面是发现自己存不住钱或者存了的钱并没有产生所谓的“复利效应”,一方面发现自己存钱的需求是如此迫切。
每年都有一份大家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