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万元一幅画、50万元一个人偶娃娃,在“二次元”的世界里,如此高价格的“定制产品”已成一些年轻人甚至未成年人争相追逐的对象。记者调查发现,在年轻人中风靡的“设圈”“绘圈”“娃圈”,“名人效应”“逐利冲动”和“饥饿营销”等套路交织,天价商品吸引了一些人冲动消费、盲目消费、借贷消费。有爱好者透露,由于“约稿”“定制”大多没有正规交易合同,定价随意,售后难以保证,纠纷不断。部分画师“恶意拖稿”,甚至偷税漏税也比较普遍。目前,该信息已引发众多网民热议。
图片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一、舆情爆点
以11月6日0时至11月11日14时为周期,通过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舆情系统进行信息检索发现,舆情高点出现于11月9日。11月9日,新华每日电讯首次发文《7万元一幅画、50万元一个娃……“设圈”定制乱象丛生》,引发舆情发酵。随后,东南网发文《“设圈”定制乱象丛生,二次元也需照进现实》;红网发文《“设圈”乱象丛生,小众爱好亦须规约》;
月半谈微博发文#起底设圈定制乱象#,引发诸多媒体转载和网民评论,舆情达到高点,信息量超篇。11月10日,中国经济网发文《“设圈”“绘圈”“娃圈”,是“圈地自萌”还是“圈钱游戏”?》;信息时报刊文《绝不能让“设圈”乱象“圈猎”孩子》,舆情信息量有所回落。截至11月11日14时,相关舆情信息已形成#起底设圈定制乱象##二次元世界不是法外之地##设圈定制商品乱象丛生##如何看待设圈饥饿营销诱导消费#等微博话题。图: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