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德江李师胜赵黎昀
2月7日,武汉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微博账号“武汉发布”的一则信息引发了极大的争议和质疑。
该微博最早的标题是“对绕开红十字会直接向有关单位捐赠的防护用品,凡涉嫌违法违规的行为我们将依法处理”,后更改为“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捐赠物资工作提示:避免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医疗机构”。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发现,相关微博已不见踪迹。
内文如下:
_
2月7日,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消息称,在当前抗击新型肺炎疫情的紧要时刻,社会各界及不少个人通过不同途径踊跃捐赠口罩等医用防护物质,捐赠对象主要是市红十字会,但也有定向捐赠给指定医疗机构的情形。
武汉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挥部应急保障组近日发布了《关于采购或捐赠防疫医用耗材有关事项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对捐赠物资有关标准和事项进行了详细说明。市红十字会接受的捐赠物资一律暂存国博中心,经过入库验收,分区分类定位存放,再以最快的速度分发出去。其中在入库验收环节,由市市场监管局派出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主要职责是根据《公告》所述标准,对捐赠物质进行现场查验,判定能否用于医疗机构。这一措施有效防止了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医疗机构。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对《公告》的宣传和执行,进一步呼吁广大爱心人士,在组织捐赠医用物质前,医院所需物质的品种和标准,并尽量通过红十字会统筹实现捐赠,以免绕开红十字会定向捐赠后,医院查验负担,带来安全风险。对绕开红十字会直接向有关单位捐赠的防护用品,凡涉嫌违法违规的行为我们将依法处理。举报。
引发捐赠者担忧
细读方可知,武汉市监局的这则消息的本意,是要呼吁广大爱心人士尽量通过红会捐赠,以免医院查验负担,带来安全风险。但是,武汉市监局的措辞含糊不清,有诱导之嫌,容易让人误解为绕开红会直接捐赠即涉嫌违法违规,尤其是最后一句:“对绕开红十字会直接向有关单位捐赠的防护用品,凡涉嫌违法违规的行为我们将依法处理”,甚至会让人有被威胁之感。这导致相当一部分民间捐赠机构陷入疑惑,不知该如何界定自身行为是否违法。
实际上,涉嫌违法违规的行为都应该被依法处理,而与是否绕开了红会无关。同样,即使通过红会捐赠,如果涉嫌违法违规,也会被依法处理。
当前,湖北省红会和武汉市红会均处于风口浪尖,其可靠性及能力值遭到广泛的质疑。日前,因湖北省红十字会有关领导和干部在疫情防控期间接收和分配捐赠款物工作中存在不担当不作为、违反“三重一大”规定、信息公开错误等失职失责问题,经湖北省纪委监委研究并报省委批准,决定免去张钦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会长职务,并给予其党内严重警告、政务记大过处分;给予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陈波党内严重警告、政务记大过处分;给予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高勤党内警告处分。
在此背景下,武汉发出前述容易引起极大误解的消息,并不会让更多的爱心人士和机构选择通过红会捐赠,反而令红会的社会形象雪上加霜,同时加剧了捐赠者的担忧。
广东某公司一直在支援抗疫一线,春节前就通过慈善组织向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捐款。但在湖北、武汉红会爆出一系列负面事件后,该公司近期捐赠物资均自行组织车队送至一线,不愿在通过红会等组织。在接受e公司记者采访时,河南某上市公司董秘也表达了对红会的不信任感,其表示,公司前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