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网总编辑曹苏宁(题图)
文/曹苏宁
编者按:12月15日上午,由人民日报社、中央网信办指导,人民网研究院主办,信用体系网协办的党报网站高峰论坛今天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人民网一号演播厅举行。大洋网总编辑曹苏宁在分论坛上做主旨演讲。以下为演讲全文:
在场的各位媒体同行,下午好!首先感谢人民网给了大家这样一个分享交流的机会,也特别感谢各位留出时间来听我的分享。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讨论关于党报网站如何利用新技术、创新媒体发展的动力、提升党报网站在媒体影响力的话题。
新技术的发展对新闻内容的呈现形式和传播方式带来了变革,也改变了新闻生产模式。比较普遍的是,大家都知道的是我们有中央厨房或者叫中央编辑部。年12月广州日报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中央编辑部,被纳入了年度媒体融合的重大事件。
这个集团全媒体的中央编辑部包括几部分,一是报社原来的报纸编辑部,二是报社自己设立的全媒体中心,主要负责广州日报的两微,当时还没有一端。三是大洋网的编辑部。这些人放在一起,也曾经搬到同一个办公室来办公,后来随着业务的拓展,又从报业集团一个楼层扩展到第二个楼层,等于中央编辑部的范围也扩大了。
我们经常把这个定义说物理上的融合,我们当时说这个话的时候留了一句话,将来应该可能会有化学上的融合。这个化学上的融合怎么实现呢?我自己感觉就是说,如果仅仅是说把大家放到一起,说一起发稿,一起来审稿,现在说得比较多的是一起策划稿件,遇到重大事件的时候,新媒体的记者和传统媒体的记者一起去前方,新媒体的编辑和传统媒体的编辑一起在后方进行不同形态的呈现。我觉得这些其实并不是化学融合。我自己理解的一种化学融合是,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融合。
在这方面,大洋网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我们有了大洋网自己的客户端叫“广报汇”。这个“广报汇”客户端和大洋网实现了同步更新、同步管理。我跟大家解释一下同步更新、同步管理是什么呢?很多报社的领导过去都跟我说,你们办了客户端以后,人力增加了多少?因为大洋网在粤传媒,在上市公司,很关心我们的人力成本会不会增加。我很肯定回答领导,人力成本一个都没有增加,我们的客户端完全是靠软件向大洋网抓取稿件来实现更新的,不需要设专人更新客户端的页面。因为,在实践当中发现,我们又要求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同样严格来把关,就意味着不管是在大洋网上发稿还是在“广报汇”客户端上发稿,都要通过稿件的采集、编辑、审核然后再发布这几个流程。我就需要两个团队去做这个工作。这样的话,我们的人力就会增加很多,这是第一。
第二,所谓的说融合,如果是在一个网站内,仅仅是PC端和移动端都要分成两个团队去做的话,我觉得这个融合其实是不彻底的。所以,我们想到的办法,我们把稿件迁到大洋网的系统,通过广报汇客户端的对接,让它自动到相应栏目抓取稿件,我只需要留下一两个编辑调一下重大新闻的顺序就可以了。而且这一两个编辑,随着我们后面工作的实现,也已经被取消了。接下来我还会再讲。这样的话,我一方面要求大家在编辑签稿的时候多打一个钩,就可以关联上。打完钩以后自动进入到数据库,客户端软件会来抓,不用你担心,这是一个方面。我们的客户端,大部分的版式,每一条稿子都需要一个图片,但是在网站上并不要求所有的稿子都有图片。第二,我们客户端要求很多东西要有一些比较好的呈现,但是过去网站基本上是把稿件放进去就不管,这样倒过来逼着大家把网页的稿件做精,而不像过去那样把别人的稿件复制过来粘贴就结束了。
第二,大洋网是广州日报办的一个网站,作为地方性的网站,我们始终把本地化作为重要的立足点,如何实现本地化。过去我们想的是多用一些广州新闻,这是我们所能做到的最大的限度。现在有了移动端了以后,我们通过LBS的定位,知道你是在哪个区,这时候你打开客户端,重点首先向你推送这个区的新闻。我们有一个频道叫“各区汇”,比如我上班在广州荔湾区,这个时候点开“各区汇”,首先显示是荔湾区的新闻。我下班以后回到家来到海珠区,这时候同样打开“广报汇”的客户端,点“各区汇”的时候显示的是海珠区的新闻。我们接下来还会进一步细化,细化到周边的几个街道的信息,这样更好地实现服务社区群众的一个目的。
我们在这方面除了线上的设计之外,还在线下跟我们报业集团另外一家纸媒叫信息时报进行了合作。信息时报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它在媒体转型的过程当中,觉得主流的广州市的新闻都有广州日报,派一个记者也去参加发布会是多余的,他就把他的采编力量做了一个优化,全部投放到各个街道和社区。广州多条街道,现在为80多条街道开了北京治疗白癜风最专业医院北京看白癜风去哪个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