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aulyLiChengTing-Fang
编译
与非网
之于海外科技巨头而言
“去中国化”另一种解读可能是“断臂”
而之于诸如立讯精密等本土厂商
或是加速进入主流供应链的绝佳时机
台北——在一个炎热的夏季早晨,来自美国的几名官员拜访了一家大型科技公司的高层人员,这家公司是苹果的主要供应商。
显而易见的是,这次拜访与之前的礼节性拜访不同,美国官员会不时地、礼节性地拜访这家大公司,聊一聊行业内发生的事情。但是这一次,他们刚坐下来,就砍掉了闲话,并抛出一个直截了当的问题:
你们为什么不把更多的产能转移出中国呢?为什么不能转移得更快一些呢?
这些美国官员还与几家台湾顶级芯片制造商举行了会晤,据悉,华为使用了这些公司的产品。
一位熟悉此事的芯片行业人士说:“此行目的是确保我们清楚地了解美国的出口管制规则,并表明美国政府对华为的立场。但是我们把这些话当作警告。”
图源
Reuters
对于台湾电子行业的高管来说,这次会议标志着世界两个超级大国的技术战达到了新的水平。它始于年对中兴通讯的制裁,后来华盛顿对中国公司不断施加越来越大的压力。
在一年的时间里,华盛顿已经针对华为三次修订其出口管制规则,这些变化影响了华为供应商。现在,美国政府不仅变本加厉地对美国企业施压,还开始迫使非美国企业采取一致行动,加入对中国技术的全面封锁。
据台湾高管们了解,美国政府传达的这一信息很严肃:要么将生产设施迁出中国,减少与华为等中国客户的联系,与美国站在一起;要么成为华盛顿下一个制裁目标。
被迫站队的科技巨头们
两年前,无法想象将过去二十年来在中国成长起来的尖端技术供应链清除。现在,特朗普政府的压力已使这成为现实:过去的36个月中,从苹果到谷歌等公司纷纷将其生产基地从中国撤到越南、印度、泰国和马来西亚。
留给全球科技行业的问题是,新的替代供应链能否达到中国年产2亿部iPhone的供应链的效率。
台湾处于比较关键的地位,因为台湾的科技公司向中美双方的销售额大致相等,从台积电到富士康,他们的客户既有苹果和高通等美国顶级公司,也有华为、小米和阿里巴巴等中国顶尖企业。因此,尽管不情不愿,台湾似乎也得被迫选择其中一方。
上个月,美国政府通过美国国际贸易署做出了公开回应,要求所有外国技术供应商都离开中国。
图源
TheNewYorkTimes
但是,对于科技公司而言,这并非易事,因为中国做为全球性生产基地由来已久,而中国也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市场。苹果总收入的20%、英特尔收入的20%以上和移动芯片巨头高通60%的销售都来自中国。
部分巨无霸公司正在尽力避免站队。拿苹果公司来说,自年底以来,其一边在推动其供应商加速从中国撤出,一边积极培育中国本土供应商。在苹果公司的同意下,台湾的纬创资通今年夏天将其位于昆山的iPhone手机组装工厂出售给立讯精密。这为中国供应商进入苹果供应链铺平道路。8月,蓝思科技还向台湾供应商可成科技购买了位于台州的iPhone外壳工厂。
“苹果一直在培育中国供应商。”一位熟悉苹果想法的高管级消息人士表示:“在过去,这一举措背后的理由是,它给了苹果更多的议价能力,但是现在,成为分散地缘政治风险的策略。”
与此同时,富士康也已经将部分生产转移出中国,但坚称不会选边站。富士康集团董事长刘永八月份在于台北举行的一次投资者会议上表示:“全球向G2(双极)格局演化的趋势不可避免。如何同时为这两个大市场服务是我们一直在规划的事情。”
但是,并不是每个公司像苹果和富士康那样有资源跨越中美之间日益扩大的鸿沟。对于这些公司,现实情况是芯片开发商仍然依赖少数几个关键的美国芯片制造商和设计工具供应商,如应用材料、LamResearch、KLA、Synopsys和Cadence。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于9月19日建立了自己的美国贸易黑名单:“不可靠实体名单”,名单将根据中国政府的判断,列入任何不公平地对待中国公司的外国公司。虽然目前还没有一家公司被列入黑名单,但《环球时报》5月份曾表示,苹果、高通、思科系统和波音都有可能会被列入名单。
一位供应链主管说:“我们正在努力保护自己,以免在美国和中国这两只大象之间的战斗中受到伤害。”他进一步补充说,已在试着将投资转移至东南亚。
离开中国的迁徙之旅
对于科技行业而言,中美对抗标志着黄金时代的终结。
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大陆地区提供了成本、质量、人力资源和基础设施的最佳组合。现在,整个行业必须面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现实,并将越来越依赖于东南亚新兴的去中心化、分散的供应链。
苹果等美国品牌供应商,正在考虑将其总产量的15%至30%从中国转移出去,这相当于其在美国的出货量,并要求其亚洲供应商在在未来几年内推动实施多元化计划。
图源
hksar.org
日本已经启动了一项亿日元(合20.8亿美元)的补贴计划,以鼓励企业将制造业带回国内,并另外拨款亿日元,帮助他们将生产转移到东南亚。截至今年7月,近90家日本公司获得了补贴,而多家公司已经申请了补贴。
从今年年初开始,苹果开始在越南大规模生产AirPods,并计划将更多产品的生产转移到东南亚国家,就在去年,所有这些产品都在中国境内生产。其还要求iPhone组装商富士康和纬创扩大在印度的生产能力。
三星电子于年关闭了其在中国的最后一个智能手机组装设施,将其重心完全转移到越南和印度。谷歌、亚马逊和Facebook的数据中心服务器生产也已经转移到台湾——两年前,所有这些服务器都是中国制造的。
总部位于台湾的路由器、交换机和网络设备提供商阿尔法网络公司的一位经理告诉日经新闻:“自去年以来,当我们与美国客户坐下来交谈时,他们的第一个问题就变成了:您是否支持“中国以外地区”的选项?”他补充说,这些美国客户认为,如果产品是在中国制造,就存在风险。
代价高昂的供应链迁移
然而,离开中国大陆的代价是巨大的。中国有组织良好的基础设施、任何其他国家都无法比拟的熟练劳动力、只需一个电话就调动起数十万工人并在数小时内交付部件的无与伦比的组合。
美国银行证券的研究表明,一个产品从泰国生产到美国商店上架,需要的交货时间最多可能需要40天,几乎是中国的两倍。
图源
Reuters
一家大型PCB厂商高管表示,将生产移出中国大陆仍然极具挑战。“PCB制造至少牵扯到30至40种工艺。中国大陆有完整生态系统,搬到其他地方意味着所有流程、物流都需重新设计,成本倍增。”
和硕董事长董子贤表示:“过去,从中国其他省份运送零部件只需要两个小时。但是在未来,随着供应链在中国以外地区的分散化,等一个零部件可能至少都需要一到两周的时间,这是我们都必须面对和适应的一个新现实。”
郑州市从一个荒芜的农业城市转变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制造业中心,它每年生产全球50%的iPhone手机;重庆市政府协助惠普及其供应商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笔记本制造中心之一。曾经全球每生产三台笔记本电脑,就有一台是在重庆生产。
然而,即使是在中美贸易战之前,由于中国成本的上涨和劳动力的短缺,一些供应商也在寻求将一些产品的生产转移到东南亚。在过去的四到五年中,制造商在旺季吸引足够的生产线工人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
IDC分析师肖恩·高(SeanKao)表示,许多公司在中国经历了数年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并开始评估一些多元化计划,但是直到贸易战爆发之前,没有一家公司针对这些计划采取了实际行动。
“不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完全取代中国,”肖恩·高说。“但是,中美之间不断升级的紧张关系,以及后来的COVID-19,都促使所有这些供应商及其客户真正下定决心,至少要将一部分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并努力走出他们的舒适区。这种新的、不可逆转的行动正在发生。”
“去中国化”后的怀疑与蚊子
将业务转移到中国境外的努力取得的结果可谓是喜忧参半。随着华盛顿与北京之间针锋相对的贸易栈紧张局势的升级,在美国于年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实施第一轮惩罚性关税之后不到天,东南亚和印度就出现了一条新的供应链。
图源
vietnamconstruction.vn
苹果手表制造商仁宝电子等大型技术供应商已经在越南拿到了土地。AirPods和小米手机制造商Inventec在马来西亚开设工厂;iPhone和宏碁笔记本组装商纬创在菲律宾也开设了工厂。但是这些工厂通常规模较小,分散在东南亚各地,而且无法满负荷运转。
仁宝还向惠普和戴尔供应零部件,该公司已经在越南北部的VinhPhuc省获得了一块工厂用地。但是,由于未能按照承诺使用土地和雇用当地劳动力,当地政府于年对其处以罚款,并收回了大部分财产。
一位供应链主管描述了公司的东南亚工厂的状况,他透露:“在某些情况下,这些闲置的工厂中过去都没有人,有的只是蚊子。”
尽管这些工厂现在已经不再闲置,但是,东南亚的效率低下对供应商构成了一个新的挑战。台达电子(DeltaElectronics)董事长杨茜海(YanceyHai)表示,该公司已启动了一项贸易战多元化计划,以扩大在台湾、泰国和印度的生产。
但是,他说,中国政府在冠状病毒爆发期间的效率是其它国家无法匹敌的,新冠疫情爆发后,中国第一时间控制住疫情,并最快地发布了大流行期间的病毒预防措施,制定了帮助制造商恢复生产的指导方针。
各行业和市场观察人士都在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