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日最大的新闻,非“习马会”莫属了。 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将在新加坡会面,这可是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更彻底讲,自从年重庆谈判之后,国共两党的最高领导人就再未有过会面)。而这么大的消息,竟然直到11月3日晚,才由台湾方面率先披露,随后11月4日方由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通过官方新华社发布消息得以确实,无怪乎连人民日报专跑台湾口的老记者都要感叹声“一切来得太突然了”。 不过,作为新闻,“习马会”确是来的有点非同寻常,但对于两岸官方而言,一切其实早在顺势酝酿之中。从习总书记上任之初,台湾岛内就开始热议习马会的可能性。年,马英九在接受台湾联合报系的UDNTV专访时也称,两岸关系的发展“基本上在稳定中往前迈进”。他所剩任期不到3年,“如果卸任前有这个机会(进行“习马会”),我不会排除”。马英九当时还说,“习马会”困难不小,必须创造一些条件才能克服,“包括双方的身份、见面的场合”。而年,北京召开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前夕,马英九更是连抛出有意出席在北京召开的APEC峰会的意愿,更称可以接受习马会的举行,不过终未成行。 直到此时,台湾大选在即,马英九即将卸任,人们对于“习马会”似已不抱期望,这一必将成为两岸关系上标志性一刻的会面竟然要实现了!舆论瞬间为之沸腾实在毫不过分,正如马英九今日(11月5日)上午在台北召开记者会时声明,此次会面“是两岸领导人66年来第一次会面”“两岸领导人选择不在大陆或者台湾而在第三地会面,也是历史上的第一次”,“习马会”实在是“有助于进一步改善两岸关系”的“历史性的里程碑”。 那么问题来了,如此重大的事件,其预热、准备与发生必非在旦夕之间,为何从发布到举行都如此的仓促?我们和台湾方面又为何对消息进行了如此滴水不漏的封锁?双方究竟为何选择第三地会面,又如何选定新加坡?大陆与台湾民众以及国际社会对如此重大事件又作何反应?这样一次“不会签署任何协议,不会发表联合声明”的会面到底有多少实质意义?现在,阅读公社为您带来综合解读。并非“不期而遇” 11月4日早7点整,国台办主任张志军通过新华社发布消息,证实两岸首次“习马会”将于11月7日在新加坡登场。台湾方面则在早于大陆的3日晚,透过“总统府”发言人陈以信披露“习马会”消息。 随后,众多接踵而至的新闻稿都透露,在“搁置争议,对等尊严”的大前提下,经双方商定,此次会面双方是以两岸领导人身份和名义举行,见面时将互称“先生”,这也回应了之前触及“习马会”话题时台湾方面对于身份问题的疑虑。在政治分歧尚未解决情况下根据一个中国原则作出如此务实的安排,以成就两岸政治交往中的新突破,《纽约时报》盛赞“习近平与马英九会面让世界见识中国大陆领导人习近平的胆识”。 如此有创见性的会面,再综合两岸关于会面内容的官方发言,包括张志军指出的,二人会面是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以及陈以信所称“习马会”将就“两岸议题交换意见”。毫无疑问,“习马会”实非谣传中的“不期而遇”,时机选择一定久经斟酌。至于消息封锁如此完美以至令大家连呼意外,可能只是出于周全考虑。毕竟,如有些观点所指出,一方面,台湾岛内,绿潮涌动,台独意识从未根除,习马会如果从开始就选择公布于众,民进势力很可能要借机掀波起浪。另一方面,虽然消息发出后美国白宫和国务院纷纷表态,对习近平和马英九即将举行的会晤表示欢迎,承诺美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欢迎两岸对话。但是其真实意图恐怕并不如此,陆台统一将大大增加我国的战略优势,美国一定不会坐视竞争者崛起。 故而,会面双方选择留给外界短短4天遐想时间,正合孙子用兵之道,所谓“虚者实之,实者虚之”是也。地点“别有深意” “习马会”本是大陆台湾的“家事”,却在新加坡举行,这一选择也是“别有深意”。 我们知道,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沟通交流,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功不可没。祖籍广东的李光耀一直奉行儒家文化为自己的治国理念,对习大大也颇为推崇,曾在自己的书中提到“我认为习近平能够与纳尔逊·曼德拉相提并论:一个情绪极为稳定、不受自身苦难影响判断的人——换言之,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在蒋经国开放台湾老兵回乡探亲之前,海峡两岸在公开场合没有过任何官方交流。当时,是任职新加坡总理的李光耀向海峡两岸提议,通过举办一场亚洲大学生辩论会,让海峡两岸的大学生在国际场合公开辩论,从而创造两岸交流的机会,这也正是新加坡亚洲大专辩论会的由来。由此,两岸在国际场合沟通交流开启“新加坡模式”。 基于新加坡在两岸交流中一直扮演友好角色的背景,和年在新加坡海皇大厦举行的“汪辜会谈”对于两岸关系的历史性促进,如今“习马会”沿袭“新加坡模式”举行不难理解。 当然,想象马英九如果选择来北京见习主席“会被绿营的口水淹没”,也都是合理的。好在,不管选哪儿,会面总算要实现了,连英国BBC都感叹,“习马会,一条曲折路走了快3年”,我们还是边刷新闻边耐心期待历史时刻的到来吧。“措手不及”还是“尽在预期”? 早在年3月,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孙亚夫在接受台湾媒体访问时就曾表示,大陆方面对两岸领导人会面态度积极开放,习马会的地点可由两岸自己商量,包括可以像当年的汪辜会谈般选择在第三地。可是随着年年底国民党在台湾“九合一”选举中大败后,马英九在内外压力中宣布辞去党主席职务,国际社会、两岸大众包括不少相关领域学者对“习马会”的预期判断都更倾向于“可能性已经大大降低”了。 然而现在,“习马会”来了。 大家反应又都如何呢? 10月14日,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右)与台湾方面陆委会主委夏立言在广州会面资料图片 大陆方面态度,用国台办主任张志军的话表达:“实现两岸领导人会面是我们的一贯主张。我们的态度始终是积极开放的。过去7年多来,两岸双方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建立并增进互信,开辟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取得丰硕成果。”所以对于“习马会”,大陆民众充满期待。 台湾岛内舆论,对“习马会”自然高度 有报道称,参与规划习马会的消息人士透露,台湾方面于3日白天告知美方“习马会”消息。消息真实性不得而知,因为美国国务院媒体关系办公室主任特鲁多拒绝透露两岸政府是否提前知会美方,也拒绝评论“习马会”是否会对美国对台军售产生影响。但特鲁多表示“我们欢迎台湾海峡两岸近年来为缓解紧张局势,改善两岸关系采取的举措。美国在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有深厚,永久的利益。稳定和积极的两岸关系为两岸,为美国以及整个地区带来的利益是巨大的。我们鼓励北京与台北当局继续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具有建设性的对话。”美国白宫也表态,对习近平和马英九即将举行的会晤表示欢迎,承诺美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欢迎两岸对话。《华尔街日报》网站11月4日则报道称,此次会面如果得以举行,将是迄今为止有关习近平对于两岸统一雄心的最清晰的信号,将成为两岸关系的里程碑事件。 “如果‘习马会’成行,将使新加坡第二次参与到两岸关系‘突破性的事件’”。新加坡外交部4日也发表声明称,作为中国大陆和台湾长期的密友,新加坡乐于协助促成海峡两岸领导人直接对话。声明称,“海峡两岸要求新加坡协助促成双方领导人在新加坡会面。这是自年以来,海峡两岸关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习大大刚访问过的英国对“习马会”也十分 相比之下,日本政府和媒体对“习马会”的 虽然马英九今日(11月5日)早晨还在表明此次“习马会”“不会签署任何协议,不会发表联合声明”。但显然,习大大和他的共进晚餐还是十分的来之不易并且意义非凡。 如张志军所言,“这件事在两岸关系发展史上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这毕竟是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见面,这次见面将把两岸的交往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也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前景。” 台湾《联合报》也发表文章称,这次会面将开启两岸和平“超稳定架构”的机会之窗,双方将为解决两岸政治分歧,先互释善意,而“九二共识”就是双方会谈的共同基础。 张志军介绍,两岸领导人此次会面,将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探讨深化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增进两岸民众福祉等重大问题,以维护和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事实上,从年连战的“破冰之旅”开始,两岸关系虽有波折,但总体是向着越来越友好和密切的方向发展。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增强,人员往来更加便捷频繁。然而,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日益临近,两岸关系又将面临一个新的关口。因此,此次习近平、马英九会面必将就巩固“九二共识”政治基础,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等问题进行深入沟通交流,管控矛盾分歧。此外,福建自贸区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实施如何与台湾对接,发展的红利如何让两岸共享,也可能是习马会涉及的议题。 张志军表示,会面也是一件好事,因为通过两位领导人的直接交流对话,有助于增进相互的了解和互信,有助于双方妥善处理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一些难题,将有利于“九二共识”共同政治基础的巩固,也有利于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会面必然也会对地区的和平稳定带来好处,也是两岸民众和一些地区、国家所乐见的。 从网络上看两岸大众的反应也不难发现,关于“习马会”对未来即将开始的台湾大选会产生何种影响人们虽然还在猜测,但大家基本确信此次“习马会”的举办,会对双方的政治、经济交流产生有利影响。按照既定日程安排,7日下午,两岸领导人握手后将分两个阶段开始正式见面。一是公开阶段,媒体朋友可以在现场采访;二是闭门阶段,两岸领导人集中精力就一些重要问题交换看法。有网友就猜测,这其中很可能涉及大量的经济内容,或许习马会后,会有更多的台湾商品享有免税的待遇,我内地资本也可能会进入台湾,网友们真是都有一颗“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心啊!不过这脑洞开得也算理性,群众的眼睛还是很雪亮的。 来源/阅读公社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主编、监制/振华责编/张燕制作/兰宇、滕跃升
欢迎订阅
“阅读公社”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