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时报_时报历史 > 时报特点 > 媒介融合中假新闻的防范对策

媒介融合中假新闻的防范对策

发布时间:2017-10-14 1:39:08   点击数:

(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开通报《扬子晚报》等15家媒体刊登虚假失实报道的查办情况,共有15家媒体和17名采编人员被处罚和处理。籍此本号刊发一篇多年前的旧文供大家参考)

年12月6日晚,一条关于“金庸去世”的帖子出现在新浪微博。消息迅速被不明真相的网友疯狂转载,之后被《中国新闻周刊》新浪官方微博以“即时新闻”的形式发布。因未注明转发,很多网友误认为是中新网官方首发消息,这则消息未经求证就此变成新闻。《中国新闻周刊》微博拥有30万余名粉丝,通过转发及其他形式的多次传播,假新闻由此形成的病毒式传播。尽管《中国新闻周刊》迅速进行澄清、道歉及问责,但这则由微博假新闻传播所导致的恶劣影响扩散,让我们预感到在新媒体环境下,虚假新闻更易产生更易传播。“新闻真实性”这一老问题遇到了新的挑战。这是摆在主流媒体及从业人员面前又一新课题,如何解决如何应对?这是本文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面临的新问题

《新闻记者》杂志一年一度的“十大假新闻”评选迄今已经十年,有研究者在分析~年评选结果的基础上发现,网络成为第二大假新闻刊发媒体,而且网络对假新闻的扩大化起着绝对性的作用,所有的假新闻都曾被不止一家网络媒体所转载[①]。一方面,新闻信息在网络传播过程中其真实性受到很大的影响,出现越来越多失实失真的情况,给“把关人”带来极大的挑战。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注意到,今年评选出的十大假新闻有九条都是由传统媒体记者在自身所属的传统媒体或网站上发布,而唯一一个信源不明出自网络的《一女生世博排队被强奸怀孕》的假新闻传播,传统新闻媒体及其网站盲目的转发转载对其影响力的扩大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也是近年假新闻现象频发的重要特点。

在数字化时代,大众传媒的数字化生存和普通公众对新闻传播的“分享”成为新闻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②]美国学者戴默等人根据当时掌握的一些国家的媒介运行实际情况界定了媒介融合环境下“融合新闻”的几种模式及其具体含义,其中“内容分享”(Contentsharing),指作为合作伙伴的媒介定期相互交换线索和新闻信息,并在一些报道领域中进行合作……彼此分享信息资源,甚至共同设计报道方案,但各媒介的新闻产品仍然是由各自的采编人员独立制作的。[③]可以预见,在新的形势下,在信息内容的传播上,新闻传播的大趋势是打破旧的产业疆界,在媒介融合的大平台上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为用户提供及时全面的服务。信息共享的过程中,不可避免要经历信息的再次传播的情况。

可见,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信息共享型社会中,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其新闻内容的来源很多并非自己生产,而是根据不同媒体的特性靠转发、转播、转载等手段再次传播分享其它媒体的信息,许多媒体只是作为一个新闻信息发布的平台存在。由于发布的新闻信息并非自己生产,媒体有选择地转发和编排新闻信息,成为再次传播的节点之一。在这样一个信息共享时代,新闻信息在多个不同类型的新闻媒体间多次传播中,其真实性的保持情况,我们把它叫做的“保真度”,应该是我们研究媒介融合中新闻真实性特别需要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费用是多少
治疗皮肤病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qingshibao.com/sbtd/9600.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