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至2日,市委宣传部、市记协组织开展“总编台长走基层”大型集中采访活动走进铜梁,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华龙网等20多家中央和市级主流媒体的总编、台长、记者深入铜梁,探寻铜梁这三年来创新发展的成功轨迹。
活动中,部分总编、台长畅谈了对铜梁工业、农业、城建、文旅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初步印象和真实感受。
1高新企业发展是铜梁经济发展动力
重庆市记协专职副主席丁道谊在昆瑜锂业公司生产厂房内,智能化的操作流程,产品的高科技属性和不可替代性,都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这家企业是铜梁区高新科技企业的代表之一,该企业拥有的高科技专利技术及其产品在国防、工业、民用方面的重要性,都足以证明铜梁是符合市级高新产业发展区称号的。
2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让人印象深刻
经济日报重庆记者站站长冉瑞成以前来过铜梁,但感觉最大的变化还是这几年。铜梁的城市建设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规划建设恢弘大气,充满活力。同时,也涌现出诸多亮点,比如新城核心区、人民公园等都是铜梁城市建设的名片。
3铜梁发展后劲强创新驱动正初见成效
光明日报重庆记者站站长张国圣铜梁作为重庆城市发展新区,是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每一次来,我都能感到铜梁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工业发展的强劲活力。特别是这次深入企业车间,我看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深刻感受到了铜梁的内在活力,令人振奋。
4群团改革让广大职工享有更多的“获得感”
工人日报重庆记者站站长李国铜梁城市环境干净整洁,给人感觉非常不错。同时,铜梁还是一座有文化底蕴的城市,传统的龙文化在这里处处得到体现。
我印象最深的是铜梁的群团改革工作,尤其是服务职工群众这块工作,做得接地气、有生机。去年底,在外务工农民工肖英勇因讨薪被打受伤。铜梁区总工会就第一时间赶赴当地,为他维权。我们工人日报也做过相关的报道。铜梁在推进群团改革工作中,为职工群众提供权益保护、困难帮助、劳动争议调解等各个方面的服务,很好地保护了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铜梁的群团改革,让广大职工群众享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5铜梁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重庆晨报总编辑刘长发铜梁是我的家乡,每一次回来都能看到很多可喜的变化。铜梁一直以龙文化蜚声海内外,这些年来,龙文化这张名片打造得非常好。城市建设、特色农业等方面也做得很有成效。作为一个铜梁人,我感到很骄傲。这次“总编台长走基层”活动能够再次回到家乡,看到家乡的变化,我感到振奋。
6铜梁是一座洁雅、宜居、创新的城市
重庆时报社长、总编辑柳祖源我是第一次来铜梁。以前对铜梁的整体印象仅仅局限在一些广告宣传上,没有深入地了解。这次来到铜梁,我彻底震撼了,铜梁如今的发展确实不一样。
7铜梁成为渝西旅游热土
重庆商报副总编辑李友凡我们商报和铜梁有很多合作,所以我对铜梁的情况比较了解。近几年来,铜梁城市变化很大,旅游文化已经有了品牌效应,铜梁已经成为渝西地区的旅游热门地。这几年的铜梁旅游是“无中生有,有中生好”。
8创新驱动推动文化旅游大发展
重庆电视台新闻频道副总监汤健萍我以前来铜梁采访过,一直以为对铜梁比较熟悉。但这次走访参观,让我惊喜地看到了不一样的铜梁,一个科学谋划、创新发展、活力四射的新铜梁。
9城市干净宜居文旅特色鲜明
重庆广播新闻频率副总监赵明霞我是铜梁人,我每年都要回来,每次回来都能看到很大的变化,真的是一年一个样,越来越好。总体感觉铜梁城市越来越干净,绿化特别好,整体规划科学合理,是按照生态宜居的目标在推进。所以,不管是在父母还是亲戚朋友的眼中,都能感到那种自豪感、幸福感。平时朋友聚会,我们都喜欢相约在铜梁,还是家乡好!
10天翻地覆谁得知重庆西北看铜梁
今日重庆副总编辑李燕虽然没有在铜梁定居,但我祖籍铜梁,我的血脉里流淌的是龙乡的血。这次回到铜梁,让我吃惊不小。铜梁已经不是我儿时记忆中那个小城,而是已经成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现代化都市了。
11铜梁是一座有内涵的城市大有可为
重庆青年报副总编辑孙毅最近几年,奇彩梦园、安居古城、龙舞等一个个名词家喻户晓,铜梁的知名度稳步提升。今天,我有幸来到此地,真是百闻不如一见。来到铜梁后才知道,铜梁的工业、农业、旅游业都在迅猛发展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整个城市都洋溢着幸福的感觉。(详情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
(来源:铜梁日报)
关于我们爱生活,爱铜梁,欢迎白癜风发病原因有哪些北京中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