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近十年来,重庆的发展速度令人瞠目结舌,城市变化日新月异,高楼大厦也如春笋般涌现。
然而,比起经济上的成就,这些年重庆的官场却是各种暗潮涌动:有薄熙来、孙政才两任市委书记先后入狱;朱明国、王立军、何挺、加上年落马的邓恢林共四任公安局长被查。这样的现象,让人一度认为重庆官场有魔咒:要么入常,要么入狱。
那么,重庆官场为什么重庆官场为什么事儿多?本期,渔夫将带大家深度剖析重庆官场毒瘤。
我们从孙政才开始。
孙政才,年落马,来源:中央纪委官方网站
1农学博士
在34岁以前,孙政才似乎与仕途毫无交集。他的生活只与“农”有缘,研究玉米是他的主要工作,其研究成果甚至散见于各类农学学术期刊。
年9月25日,孙政才出生于山东荣成虎山镇五龙嘴村的一个农民家庭。
据村里上了年纪的村民回忆,孙政才从小就很好学,人也很老成,从不跟同学打架,而且从小学到初中都一直是班长。
高中时代的孙政才同样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孙政才的高中同学邱某介绍,那时家里的经济条件都不好,孙政才和同学们一起住校,每个周末结伴回家背干粮和咸菜,只是他总要比其他同学早回校,学习也很刻苦。
勤奋、肯吃苦的孙政终于在年年有所成:在班上只有三四人考上大学的情况下,孙政才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东莱阳农学院(后改名为青岛农业大学)。
四年大学生活荏苒而过,但对一个走向仕途且有一定建树官员来说,过往经历总被加上这样或那样的故事,就如“司马光砸缸”一样,故事代表的意义足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粉笔头事件”就是被人津津乐道的事件之一。据说在莱阳农学院学习期间,孙政才与教授一起搞小麦品种试验,不慎将一根粉笔头掉在了已翻过并做过分析的试验田里。
教授认为这可能会改变一部分土壤的成分,进而会影响一颗或几颗种子的发芽、生长的状态,最终会影响到整个实验的效果。
于是,教授硬让孙政才将试验田认认真真地又翻了一遍,累得腰酸背痛、大汗淋漓,才找到那根粉笔头。
教授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孙政才的影响很深,也为他日后在学术上的造诣奠定了基础。
这里多说一句,在他后来从政的生涯中也能看到端倪,无论是在吉林还是重庆,他都非常注重基层和现场的调研,而且在调研过程中常常“亲手”尝试。
不过在那个时候,孙政才的主要心思还是放在学术上,他只有一个想法——考研。
因此,在年的寒假时,孙政才连家都没回,一直泡在学校图书馆。
当时图书馆的管理员回忆道,偌大的图书馆,常常只有他孤身一人。数九天,夜深时寒气逼人。为了御寒,孙政才披着大衣,再用毯子包着腿和脚,继续挑灯夜读。
功夫不负有心人,孙政才在大学毕业后,又考入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在农林科学院,孙政才遇到了他的恩师——著名玉米栽培家陈国平。当时陈国平先生一共只带了两位研究生,在个人天赋和勤奋的加持下,孙政才顺利获得了硕士学位。
年,孙政才在毕业后,选择了留校。在此后的几年,孙政才一路升迁,历任玉米研究室副主任、土肥所所长、农林科学院副院长。
升职之余于,孙政才也没有因此放下学习,从年开始,他就以在职研究生身份就读于中国农业大学;年,他还作为作为访问学者赴英国洛桑试验站进修。
到了年,孙政才在学校的职位更进一步,升任农林科学院党委副书记,并成为主持工作的常务副院长。
年,年仅33岁的孙政才获得了农学博士学位,同年又因科研成就获得国wu院特殊津贴,成为了这项津贴最年轻的获得者之一。
这一年的孙政才可谓是意气风发,但他没想到的是,这还只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
2转至政界
俗话说学而优则仕,在年,孙政才正式从学界转至政界,调任至北京“京郊粮仓”顺义县,出任县委副书记、代县长。
在顺义县期间,孙政才每一件事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不仅高效,也能看到显著成果。当时在机关内部,还有人私下里亲切地称孙政才为“孙有才”。
工作能力如此出色的孙政才在3个月后顺利去代转正,不过他这个县长也没当几个月。
年3月,北京市迎来了行政区划的调整,原顺义县的行政区域为区级行政区域。这意味着顺义从此可以享受到京城资源的红利,对于孙政才来说,县长变区长虽然还是正厅级,但其政zhi地位却得到了提高。
孙政才
不过,也正是孙政才担任顺义区区长期间,他结实了后来被评价为与孙政才最早且关系最长久的情妇——刘凤洲。不过在当时,孙、刘二人还只是合作关系。
刘凤洲和孙政才同岁。早年在中国对外交流协会工作,后来离开机关创立了一家生产运款车通信设备的公司,但因业绩不好仅经营了一年就把公司转卖。
到了年,创业失败的刘凤洲开始把目光转向农业(当时国家对农业有政策优惠),他发现日本有一种胡萝卜饮料效益很不错,便从日本引进相关品种,然后又在昌平区买了亩地进行种植。
然而,当刘凤洲找了昌平区区长后却发现基本得不到区府的支持,便开始到北京各个区走访,寻求机会。
年,刘凤洲通过朋友的关系找到了孙政才。由于当时的孙政才刚刚担任区长,很想做出点政绩,因此迅速帮其找了他为数不多能动用的资源——农林科学院,为她提供技术支持。
在资金问题上,孙政才同样也帮刘凤洲介绍了一个能助她一臂之力的人——时任顺X农业董事长的李某。
顺X农业是由顺义区府控股的一家上市公司,在孙政才的周旋下,董事长李某最终同意出资。
后来刘风洲接受媒体访谈的时候也介绍了这一段经历:
“我认为昌平的领导人不能为企业发展创造条件,顺义的领导素质比较高。”
就这样,一种以水果和蔬菜复合榨汁为特色的饮料“牵手果蔬汁”于年10月在北京各大超市正式上架。
为了扩大产能,刘凤洲在0年前后又在顺义区买了一块地。
到了0年10月,顺X农业在公司董事会上正式决定,出资万余元,收购刘凤洲公司55.97%的股权。
同年12月,《证券时报》还对该公司进行了报道,认为“牵手果蔬汁”既有资源优势又有资金优势,并且能够利用顺义良好的投资环境,将来可能会成为重点龙头企业。
刘凤洲这边也对她的果蔬汁产业颇有信心,在0年直接新建了1.2万平米的厂房,并引进了多条世界先进的生产线。
根据公司年报显示,在0年时该公司的年净利润仅为万余元,但在一年后就直接飙升到了万元以上。
然而,在利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刘凤洲在公司似乎过得并不如意。
据她回忆,当时她与顺X农业的配合并不理想,原因顺X农业派来的财务总监并非全听她的,到了4年,她把手中的股份全部转让给公司,套现万离场,拿着这笔钱建了一个美术馆,这个后面再说。
虽然刘凤洲的饮料事业到此为止,但由于顺X农业越做越强,孙政才因此在顺义区赢得了不少声望,上级对他也是颇为器重,还特意安排她去中央党校中青班深造。
很快,学成归来的孙政才,在2年又迎来了人生中的另一个转折点。
3少帅部长
2年,北京市委常委迎来了改选。
按常理来说,这次改选和孙政才关系不大。他也很清楚,自己才刚刚步入仕途不到5年,还需要多加历练,因此他并没有对常委之位有过一丝觊觎。
孙政才的谦虚架不住领导对他的喜爱,在选举前夕,孙政才还是得到了提名。看过渔夫写西安官场的朋友应该知道,由于候选人多了一位,新的常委班子需要进行差额选举产生。
不过比起其他候选人,孙政才论年龄论资历都是最浅的候选者,所以当初普遍都以为他是个陪跑角色。
然而最后的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年仅39岁的孙政才成功跻身常委。和魏民洲一样,孙政才也是位列常委班子的最后一位,任市委秘书长之职。
这个职务我之前也说过,权力非常大(北京是直辖市权力会更大),孙政才成了当时最年轻的副部级干部。
担任市委秘书长的四年间,孙政才也遇到了不少学习的机会,3年,他被安排到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班法学理论专业学习;6年年中,他又来到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尤其是6年这一次学习,普遍被认为这是他即将再次晋升的信号。
果不其然,6年12月,孙政才经过提名,被任命为农业部部长(正部级)。当时孙政才年仅43岁,因此他又破了一个纪录,成为了当时中央部委中最年轻的“一把手”,在内部更是有“少帅部长”之称。
不过,这个农业部长虽然年轻,身上的担子却一点也不轻:不仅要计算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还得考虑8亿农民的增收问题。
当时,农业税刚刚取消,我国的农业正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期:粮食连年增长,农民增收迅速、新农村建设方兴未艾,“三农”问题成为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
所以,作为农业部长,孙政才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