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时报_时报历史 > 时报特点 > 回顾2014年资本市场十大舆情事件

回顾2014年资本市场十大舆情事件

发布时间:2020-9-23 3:59:40   点击数:

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赖梓铭周凯莉钟钦政

年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经济转型、依宪治国、重拳反腐等等,动作不断,好戏连连。

今年的资本市场,也被“改革”二字主导,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盘点的十大舆情事件中,新国九条、新马歇尔计划、沪港通、国企改革、IPO重启等顶层设计,成为了主角。

但仍然有一批上市公司被卷入激烈的股权纠纷,獐子岛、成飞集成等公司也成为市场的“黑天鹅”。

新国九条:吹响改革号角

“终于有人按下了中国股市‘红利按钮’”,5月9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国九条),有人如此评论。这是自年1月以来,国务院第二次以红头文件形式出台的资本市场纲领性文件,这份被称作为“新国九条”的文件发布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势必会产生深远影响,一时间,财经媒体、市场机构、业内专家和投资者等,对此展开了异常激烈的讨论和争辩。

股市也对新国九条报以热烈回应,当日反弹超过2%,虽然并不持久,随后的几个交易日,沪深两市都在震荡中下行,但是,政策落地之后,股市之风便渐渐蓄势,至年年末,大风吹得“猪”和“大象”漫天飞舞。

主流媒体积极评价此次资本市场改革意见,《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分别发表的评论《以改革促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和《资本市场新“国九条”背后有深意》,描绘出了一幅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美好蓝图。《证券时报》等专业证券媒体更是以大幅版面,专题性的策划来详细介绍了此次改革的内容和意义。其中,《证券时报》的评论性文章《新“国九条”吹响资本市场改革号角》指出,此番新国九条的推出勾画了资本市场顶层设计的路线图,传递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对引导形成明确的社会预期,推进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给出了清晰的政策信号。

新马歇尔计划:旧瓶装新酒

年的中国宏观经济领域,热词不断涌现,如“新常态”、“一带一路”等,“新马歇尔计划”一词更是在一夜之间走红,并引发大量券商研报、媒体报道对此展开讨论。

但事实上,“新马歇尔计划”这一说法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年,时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林毅夫提出新版“马歇尔计划”,认为美欧以及日本、中国等国家应该向低收入国家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到年,随着APEC会议在北京开幕的时间临近,这届把“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建设”作为三大重点议题之一的大会,再次引燃舆论对“新马歇尔计划”的热情。

总体而言,突然走红的“新马歇尔计划”大致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走出去”战略,二是去年习近平主席分别在9月和10月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又称“一带一路”。不少评论文章共同提到,“新马歇尔计划”有3个作用:一是通过对外投资减少外汇储备;二是缓解基建领域的产能过剩;三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新马歇尔计划”被市场认为是个重大利好,市场炒作情绪高涨,有媒体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将是我国未来十年的重大政策红利”。有观点甚至将其看作“海外版4万亿”。不过,亦有评论指出,中国版“新马歇尔计划”应内容大于形式,“与其敲锣打鼓‘送援助下乡’,还不如和风细雨地稳步推进”。

沪港通:从曲折到慢热

毫无疑问,沪港通不啻为年A股市场的一个重要关键词之一,它引发了A股、港股乃至亚洲证券市场的一系列变化。在资本市场的翘首期盼下,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联合公告,批准沪港通下的股票交易于年11月17日开始。

沪港通,即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包括沪股通和港股通两部分。字面意义听上去言简意赅,但从风声传出到正式开闸,可谓一波三折。此前,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透露,沪港通将在“10月份某个星期一启动”,而10月过完了,沪港通却未能如期而至。

对于市场传言,尽管港交所很快做出响应,李小加亦向媒体表示,考虑的只是“时间问题”,但10月下旬沪港两地股市仍应声下跌,香港特首梁振英不得不就沪港通推迟一事发表讲话,称将继续推动沪港通工作。同日,港交所主席周松岗亦向媒体表示,沪港通与年的港股直通车不同,是落实国家金融改革的政策,相信不会“胎死腹中”。

不过无论如何,在市场对于沪港通延期的纷乱猜测中,沪港通还是来了。作为中国内地资本市场史上力度最大的开放举措,在一个多月的运行中,沪港通却表现出慢热的态势,市场观望情绪严重。缘由包括50万元的进入门槛将诸多小散挡于门外、内地股市T+1的交易体制缺陷及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迟滞导致的风险管理工具缺失等等,但业内人士对此均持乐观态度,认为借助时间推移和相关体系的完善,沪港通终将升温。

獐子岛:扇贝去哪儿

10月30日,停牌半个月的獐子岛发布公告称,因受北黄海冷水团影响,公司调查发现部分海域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决定对受灾害影响的.64万亩海域存货放弃采补,并进行核销和计提跌价准备处理,合计影响净利润7.6亿元,全部计入年第三季度。公司随后在10月31日召开海洋牧场灾情说明会,详细解释其受灾原因和影响。不过,有关说法和公司存货问题还是遭到了媒体和网络舆论的质疑。

此事被认为是年度A股市场最大的“黑天鹅”事件,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时间内,大量的报道和讨论占据财经媒体的版面和网络门户的显要位置。

在舆论质疑声中,证监会、深交所、当地证监局等监管层进驻獐子岛进行了近一个月的核查。12月8日,证监会、深交所以及大连证监局出具了核查报告,称未发现獐子岛造假,但发现其确实存在决策程序、信息披露以及财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并责令整改。同日,停牌近两个月的獐子岛复牌,市场以跌停报之。

值得注意的事,从事件一开始,獐子岛确实积极展开了自救,与媒体、与投资者沟通,并且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强力支持。在监管部门核查结束之后,公司还祭出了董事长承担1亿元损失、高管集体降薪、高管增持股票、推出员工持股计划等系列动作。复牌之后,獐子岛股价报收两个跌停,随后便收窄跌幅,甚至一度在游资炒作之下涨停。

股权争夺:什么仇什么怨?

从雷士照明创始人与德豪润达董事长王冬雷的对决,到西藏药业两大股东之间的“宫斗”,到豫商集团与银星集团对东方银星控制权的争夺战,再到长园集团与沃尔核材之争、上海新梅的控股权暗战,年的资本市场大戏高潮不断,股权战争硝烟滚滚。有内部股东之间对控制权的争夺,也有来自外部资本力量的举牌入侵、资本方与管理层之间的斗争,更有如北大方正与政泉控股这种更为复杂的股权、人事纠葛。

而在这些争夺大战过程中,画面都不甚美好,吴长江与王冬雷之争以吴被刑拘收场,中间一度上演斗殴入院的闹剧;东方银星与豫商集团之争也一度惊动警方,重庆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总队对豫商集团、王沛等人涉嫌内幕交易立案侦查;西藏药业的股东宫斗戏中,6名西藏药业董事向上交所求助,引来监管层一纸问询函。

这一类舆情事件,将“公司内部治理”、“投资者关系管理”等多个主题推向舆论潮头。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曾撰文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达,资本市场亦在不断发展,具体则表现为市场规则日趋完善、结构也愈见合理,市场的活跃度进一步提高,资本力量日渐壮大并进一步被激活;就上市公司本身而言,野蛮生长而来的民营企业股东结构中可能潜伏了许多问题,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并进入资本市场之后,在市场游戏规则之下、在舆论的聚光灯之下,这些历史问题便集中爆发。而从各个涉事上市公司的舆情应对举措中,也可以看出,这些主题也日益成为上市公司面前的大难题。

股市疯涨:有钱就是任性

11月21日,央行宣布非对称降息。自此,A股开始一波“牛市”行情,沪指从点一路向上突破,如今维持在点以上。在股市暴涨中,种种迹象表明市场情绪越来越乐观,除了沪指不断刷新近年新高,成交量、新增A股账户数、融资融券余额,每一个数据都在不断创下新纪录。

伴随着股指上涨,媒体报道、券商研报都反映出市场的乐观情绪。

媒体连日的报道为股市上涨找到了各种各样的理由,机构以及市场人士对股指点位的乐观预测常常被加以突出,诸如投资者在券商营业部排队开户、部分券商融资系统崩溃、市场人士提出“卖房买股”、学者提出“股指万点不是梦”等新闻都引人注目。

券商研报方面,在9月时有过多空论战的券商如今都统一了意见,国泰君安、申银万国等券商纷纷看涨,众多研报之间争议只剩下该涨多少。在股指不断上涨中,券商预测的点位也在迅速提高,期间还出现了券商对年的点位预测计划不如变化快的情况。

股市为什么涨?一个普遍的市场共识是:有钱。流动性宽松,或是说流动性预期的宽松在许多评论文章及券商研报都有提及。近期推出的各项政策,“一带一路”、沪港通、存款保险制度等都被认为是股市上涨的原因之一。

对于杠杆在这一轮行情中的作用,不少市场人士也表示担忧,证监会对券商融资类业务的例行检查也一度引发舆论强烈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qingshibao.com/sbtd/12510.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