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时报_时报历史 > 时报特点 > 编采微课堂怎样讲好新闻好故事

编采微课堂怎样讲好新闻好故事

发布时间:2019-12-18 15:00:56   点击数:
内容要点

怎样讲“好故事”,方法和途径很多,其中要诀不妨概括为5个字:新、近、趣、美、深。

新:体现时效性

  讲新闻故事,时效性是它的生命。

  新闻就是在和时间赛跑,并且由于新闻的发生通常早于新闻人和读者的认知,抢在第一时间把它报道出来,尽快把新闻事实呈现给读者,也是媒体的职责和生存法则。

  讲好“新”故事,必须做到三勤:脑勤、嘴勤、腿勤。通过脑勤,更多地学习、认识和思考;通过嘴勤,更多地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揭示问题;通过腿勤,更多地置身现场,打捞“活鱼”。

  《沧州日报》今年7月21日刊发了一组故事:7月20日沧州大雨,这组故事描写的就是雨中百态:

  “眼看着水情见涨,公园办事处主任王金旗当即联系消防支队请求支援,与此同时,公园街道党委书记张德昌联系供电公司,为村里通上了电。见消防官兵忙不过来,干部们干脆把伞一扔,跳入脏水中摸索着下水道的位置开始清淤,有的甚至被杂物中掺杂的玻璃割破了手掌。”

  面对雨涝成灾,《沧州日报》派出大批记者冒雨分赴市区各重要节点和灾情较重的县(市),用头版重要位置和全部二版,全方位报道这一突发事件。有现场目击、有感人细节、有最新进展、有问题和举措,整组故事最终突出了一个主题:在全市各地,各级干部群众勠力同心防险、排涝--一场暴雨,让党群干群鱼水情更深。

  面对当时已经出现的一些谣传,这组故事起到了解疑释惑、呈现事实和引导舆论的作用。加上新闻网站和新闻客户端的时时联动,在最快时间推出最有价值的报道,稳定了社会情绪,凝聚了社会力量,为最终打赢这场抗灾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舆论基础。 

近:体现贴近性

  把故事讲给谁听,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讲得再多、再细、再生动,如果主题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也没人愿听。

  现在,一些读者不爱看党报,为什么?客观存在的时政要闻报道格式化、概念化、公文化,满脸“高大上”,群众看着费劲、难懂,是其中原因之一。

  做到“贴近性”,要走好三条路径:想要贴近什么,就去熟悉什么;想要贴近哪里,就去走进哪里;想要贴近灵魂,就去直面和思考。

  沧州市肃宁县有一位画家,此人名不见经传,但是画作精美。地方媒体撰写了一篇人物故事《乡村大隐裴振江》,下面是其中的一小段:

  裴振江习惯蹲在地上构思,画室居中那个煤已燃尽的小铁炉子尚有余温,他把冻僵的手伸进炉膛里暖暖,顺手拽过地上一张报纸托着的旱烟末子,拿纸条卷一个小喇叭筒,呛人的烟气里,他注视着画布在沉思,画笔、颜料随意扔在地上,他为纪念肃宁解放而创作的大型油画《擂鼓克肃宁》轮廓初显。

  这一个小段,把一个人物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他是农村的,他是大众的,而他又充分张扬着个性。写出这样一段,不深入现场,不细致观察,不心为所动,是难以做到的。

  让你所反映的个体或群体感觉熟悉、真实、无距离,是新闻故事“贴近性”的另一要义。同样是这则人物故事,其中还有一段对裴振江画室(就是村头一间小屋)的描写:

  狭小的空间里光线晦暗,拥挤杂乱,再多踏进一只脚都无处安放,墙角歪挂着的几只瘪葫芦下面码放着不知何年何人捡回来的废瓶子。画架放在光线相对较好的墙边,地上一摞摞散堆的画报里有他时不时需要翻找查鉴的资料,之前我一直以为那是一堆废纸。

  就像后来读过这篇故事的裴振江所在村村民所说:“写的这段,就跟照的相片一样,活脱就是裴振江的那个小破屋。”正因为具备贴近性,这篇故事赢得了读者的信任和赞许。 

趣:体现生动性

  既然是故事,必须得好看--故事不生动,难以有观众。

  生动趣味,是新闻故事的精髓。做到这一点,对新闻记者又提出了更高要求。

  天下文章一大家,新闻与文学的写作,往往相融互通,将文学创作的手法引入新闻,是实现新闻趣味性和生动性的主要途径之一。

  这就要求新闻记者,不单单要好好地锤炼语言,还要去细致入微地体察和思考。

  《沧州日报》摄影记者年8月2日曾发表一个图片故事,其中一张相片给人印象深刻。他其实是去拍一只孔雀,正在调整角度时,旁边一只花公鸡进入镜头,不经意间表演了“金鸡独立”,记者迅速按动快门,将一旁的孔雀和这只公鸡定格在一张图片上。在随后配发的文字中,这位记者写道:

  孔雀虽美,公鸡并不服气,它的先天条件和所处的地位显然与孔雀有很大差距,但它的志向、勇气与精神,在这场看似无意的竞赛中,丝毫没有输分。

  智慧,通常是一闪念,但背后是丰富的学识和经验积累。假如这位记者按常规出牌,将擅闯镜头的这只公鸡赶走,甚至嘲笑这只“小丑”,那他拍到的就是一只孔雀,虽然画面可能会美,但毫无深度,更无趣味。 

美:体现观赏性

  好的新闻故事,应当具备收藏性。面对日益强势的新媒体,着力打造观赏性和收藏性,应当成为传统媒体为之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

  笔者收藏了一篇故事,是《沧州日报》记者张徽贞写的《王者气益民心》,刊发于年6月4日。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写的是一位企业老总。对于企业老总的采访,很难把握一个度,很容易形成“软文”,但是她写的不一样。且看稿子开头:

  一面之缘。听着零碎的故事,被他的哽咽打动。脑子里冒出来好些判断,都与先前听到的不一样。杯酒之后,光环之外,别人都说脾气“硌楞”的王益民,不再是传说。

  之后,通篇皆是“故事”,偶有几句过渡、点睛之笔,不着痕迹,美轮美奂:

  世上的事情总有如宿命。有些人,注定是属于一个时代的,那些梦想、目标、智识,被时代引领推动着,进程会超出所有人的预想,让人不由感叹生活的深意。

  整篇文章,文字是平实的却又是优美的,情节是简洁的却又是丰富的,感情是隐含的却又是深刻的,其中境界,没有多年历练,很难达到。

  一篇好的新闻故事,背后往往有着作者自身素养的深厚积淀。不独语言要具备美感和节奏感,综合评价,从写作手法、思想水平、艺术水准等诸多方面,都应具备精品价值。

深:体现思想性

  没有思想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没有思想的故事,同样没有存在的意义。

  一篇新闻稿件是否具有思想深度,决定着它的价值。锤炼思想深度,是一名新闻记者的终身任务。在这方面,需要做的事很多很多:要加强学习,要开阔视野,要勤于实践,要善于总结,要举一反三,要触类旁通……总之不要懒惰,不要自满,不要让自己有丝毫懈怠。

  沧州市青县曾发生过一件事:从外地退休返乡的老党员陈兆森,用自己的多年积蓄,又卖了一套房子,为村里修了一条长渠,使得周边4个村多亩耕地从中受益。记者由此写成一篇新闻故事《老陈修渠》,刊于年5月12日《沧州日报》。

  当时沧州正在深入开展加强党的建设各项活动,陈兆森在其中就具备了典型意义。作为一名党员,怎样在群众中亮出旗帜,在干事中作出表率,通过陈兆森的义举,就仿佛给出了一个答案。老陈不是大富翁,生活也并不轻松:

  在村里,陈兆森家原有两套住房,一套留给在外工作的儿子,一套他和老伴儿守着85岁的母亲住。母亲瘫痪25年了,离不开人,他和老伴儿贴心照顾。卖房子的事,老伴儿挺支持,还打趣说:“这回省得我再去打扫房间了。”对于老陈拿自家钱修排水渠,老伴儿沈恩云说:“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不就挖个小水沟嘛,不值得到处去说。”

  老陈自己也还有很多“麻烦”缠身,他在外工作时就是模范,多年劳累积下一身的病:望着一流如带的清渠,陈兆森表情温暖,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他腰间还带着治疗糖尿病的“泵”,需随时往身体内注入胰岛素;他因为低血糖常常虚弱得走不动路,身边常带着老伴儿塞给他的一桶饼干;他的心脏经过了几次治疗,可是还很脆弱……这些,他仿佛已都不记得。

  读到这里,读者大概已能充分理解党员先进性的意义,无需阐释概念,特别是基层群众,对“大道理”兴趣不大,他们相信眼见为实,相信榜样的力量,而这,不单是这篇故事,也是整个新闻宣传工作,应为之付出不懈努力的一个方向。

佳作评析

《小站婚礼进行曲》

小姬是我刚上山时候的小师傅,3年前转岗来到这里。小姬虽说年龄可以做我女儿了,但我们之间却没有什么代沟,她常反过来安慰我、陪伴我。三个月以后,我们已经很熟悉,并且很快成了忘年交。

一次倒休刚从家上来的小姬,很兴奋很神秘地告诉我,小张爸爸妈妈去她家提亲了,婚礼时间也订了。看着满脸幸福的小姬一下变成话痨,没完没了地问我有关结婚的准备事情。最后要求我给她当伴娘。我调侃地说:“怕是史上最老的伴娘就是我了!”

小姬和小张结婚了,他们没有钻戒做定情物,或许是小张心里不落忍吧,抽空去了一趟靖边,买了一对银手镯。或许是自我安慰,他对小姬说:“放心,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他们像所有年轻人一样,有对幸福的憧憬,也有藏在心里的奢望。但山上的物质是如此匮乏。他们只能从家里准备了一些吃的,大家一起动手,简单做了一桌饭菜。两个人各自换了一身新工服,出来对大家说:“大红色吉利!”

站长为他们宣读婚礼开场白,然后由我将小姬从房子接出来,交到小张的手里。不知在笑声中,谁打开了手机,“铛、铛铛铛、铛、铛铛销……”婚礼进行曲就开始悠远地响起,不知道是音乐的烘托,还是真的被他们感动,大家在这神圣的音乐声中,变得沉寂起来,静静地看着眼前的这对新人。

再看他们,眼里溢满了幸福,没有葡萄美酒,也没有豪华婚宴,没有炫目漂亮婚纱,没有奢华亮丽的婚车,没有新娘手捧鲜花,一切是那么的简陋,但一切又是那么的温馨、和谐、快乐、美丽。

此时,望着眼前的场景,不觉湿润了眼眶,心头深深浅浅涌上一份感动,哽咽着心情。为小姬的宽容,为小张的幸福。多么懂事的孩子,我只有将一声声祝福送给他们。

通过他们的婚礼,我也悟出了一些道理,其实爱情就是如此简简单单,幸福并不是房子有多大、不是你的钱有多少、不是你拥有多少,而是快乐有多少。这种分享也让我们如此快乐!

夜已深,手机流淌出的婚礼进行曲连载着一片欢声笑语,消融在山里,深深地沉淀在岁月的记忆中。

山祝福、风祝福,我们也一起在心里为他们加油和祝福!

稿件评析:《小站婚礼进行曲》(刊发于油田主页年6月6日“一线快报”版块)这个新闻故事吸引我的初衷,就在于它的朴实和平淡。犹如山间的一朵雏菊,不张扬、不做作,真真切切地发出清新而淡雅的香气。

这是一个印有“石油人”特殊标记的浪漫而朴素的婚礼;故事简简单单,就是一个采油小站、一对新人和一群“家人”的温情组合画面。在这场人生最盛大的宴席中,没有迎亲豪车,没有花团锦簇,没有香槟美酒,没有高朋满座,有的只是一群普普通通的石油人,两个因“油”而相识、结合、彼此理解和信任的一对小夫妻,画面背景则是荒凉清冷、但不缺乏爱和温馨的山间小站。而这个有温度的新闻故事,其价值就在于它的“以小见大”,从一个点、一个站反映出长庆一线员工奉献石油、爱岗敬业的情怀。

从做新闻的角度来说,作者没有更多地强调写作技巧,就是简简单单的一个陈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但因为真实接地气,所以容易感动读者,

俘获读者的心,我当时读完的感觉就是——甜蜜又心酸。这种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很适合“员工说新闻”这样的栏目,因此,我亳不犹豫地把这个故事搬过来,放到《一线快报》这个版块中,并持续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底花多少钱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地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qingshibao.com/sbtd/11900.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