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记者中,战地记者中也许是最艰难却也是最能体现职业荣光的一类。
记者何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在所有记者中,战地记者中也许是最艰难却也是最能体现职业荣光的一类。与那些在安全环境中谈笑风生、词锋逼人的同行相比,他们首先面临的是最基本的生存考验。
比如,传奇记者伊斯雷尔·爱泼斯坦(IsraelEpstein)
左图是年重庆时候的爱泼斯坦
右图是年从日军赤柱拘留营出逃后的爱泼斯坦
从他的名字即可看出,爱泼斯坦是犹太裔。与这个民族的许多人一样,爱泼斯坦自小就开始漂泊世界,两岁时,出生在华沙的他,已经随父母跨越大洲,辗转流亡到中国,起初是哈尔滨,后来则是天津。爱泼斯坦在这里长大,并在十五六岁时就当上了记者。一开始是英文《京津泰晤士报》这样的地方性报纸,后来,他成为美国合众社、《纽约时报》、《时代》杂志等大牌媒体的驻华记者。
本书初版于年,讲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头两年战争的情形,当时我是美国合众社的记者。我写这本书的时候是24岁,但是已经有些经验。战争爆发,我适在北京,听见过卢沟桥开战的炮声。很快,我在天津目击了该市的争夺战。随后,我在南京和武汉报道政治和军事方面的事态发展,还在前线报道了著名的山东台儿庄会战。这段时间的末尾,我在广州,直到广州沦陷。
这段话,是爱泼斯坦关于《人民之战》一书的回忆。卢沟桥的炮声,让年轻的爱泼斯坦迅速成长为一名战地记者,他奔走于抗日战线的各个战场,写了大量报道。年,《人民之战》在英国出版,引起热烈盖博士白癜风遮盖液治疗白癜风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