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时报_时报历史 > 时报特点 > 话题爆料解决医闹纠纷,一招就够了

话题爆料解决医闹纠纷,一招就够了

发布时间:2018-4-2 14:57:42   点击数:

导读:医院恶性打伤医护人员的消息平台报道过,看过内容的小伙伴们肯定还历历在目吧?

所谓医闹,是指受雇于医疗纠纷的患者方,与患者家属一起,采取各种途径以严重妨碍医疗秩序、扩大事态、给医院造成医院施加压力从中牟利的行为。医院设灵堂、打砸财物、设置障碍阻挡患者就医,或者殴打医务人员、跟随医务人员,或者在诊室、医师办公室、领导办公室内滞留等等。医闹是一个特殊的人群,他医院之间努力寻找“商机”,采取医院就诊次序的方式,向医院索取高额赔偿,这就是新出现的职业“医闹一族”。

医患关系紧张由来已久,那可是有历史根据的……

大唐时期,咸通十一年,唐懿宗的掌上明珠同昌公主生病了,唐懿宗急得不行,广召天下名医巫祝,给同昌公主治病。但同昌公主的病却仍是一天天地加重,医院二十多个御医打包派往同昌公主府,我猜,那个时候,他肯定说了那句天下帝王都会说的话:治不好公主,提头来见。你以为他是在开玩笑吗?并不是!太医院倾尽全力也没能将同昌公主救回来。

唐懿宗气疯了!医院砸了,还把为同昌公主治病的二十多名御医都杀了,甚至连他们的家人都没放过,三百余人被扔到了大牢里。

生性耿直的相国刘瞻密看不下去了,亲自上书:“修短之期,人之定分……纵劭等诊疗之时,惟求疾愈,非不尽心,而祸福难移……今械系老幼三百余人,物议沸腾,道路嗟叹……伏愿少回圣虑,宽释系者。”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医生在治病的时候一心想把公主治好,并没有不尽心,但福祸难料,人家也没办法是不是?如今你不仅怪罪他们,还连累其家人,网友都闹翻了……你看是不是再考虑考虑?”

然并卵,盛怒之下的唐懿宗自然是什么都听不进去,将刘瞻密贬到了离京都十万八千里的鸟不生蛋的地方当司户参军。

Gameover。

这一局,唐懿宗全胜。

这大概是史上波及最广的一次医闹事件吧。主要是患者家属太牛掰,所谓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当如是。

还有一件众人皆知的医闹事件:华佗之死。华佗是个名医,我们现在形容某个医生,通常会说其乃再世华佗,由此也能看出世人对华佗的追崇。曹操经常头痛,请了很多医生都不见好转,于是就找到了华佗。

华佗是个老实人,玩不了那些欲擒故纵的把戏,开门见山就跟曹操说:“你这个病很严重啊,普通的药治不好,需要进行开颅手术。”曹操一听不干了“你这个庸医!你把我的头剖开了我还能活吗?!”憋以为你把我的病说的这么严重我就会信你。拉出去砍了。

于是,一代名医就这样,狗带了。

由此看来,在中国做医生,要想活得长久,远不是医术高明那么简单。

聪明的医生不仅要能治病,还要能完美地避开可能会产生的医患纠纷。

在这方面,扁鹊就做得很好。有一天,扁鹊遇到了蔡桓公,扁鹊也是个神医,一眼就看出蔡桓公有病,本着医者父母心的原则,虽然没有挂号费,扁鹊还是跟蔡桓公说了:“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蔡桓公不以为然:“你们医生就喜欢把没病的人说有病,再把治病当成自己的功劳!滚粗!”后来,扁鹊又遇到了蔡桓公,锲而不舍地劝他:“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蔡桓公很生气:“你才有病,你全家都有病。”再后来,扁鹊又遇到了蔡桓公:“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蔡桓公这次理都懒得理他:呵呵。终于,蔡桓公病入膏肓时想到这个屡屡劝诫自己的医生,派人去找扁鹊的时候,扁鹊已经跑了。

为啥跑?明知道已经治不好了还不跑,等着被砍头吗?

想做个医生,难;想做个不被砍的医生,更难。

扁鹊根据自己的毕生经验总结了“如何将医闹纠纷杀死在胚芽期”,字字玑珠。

我觉得可以作为医生上岗培训首要内容。

不信任是横在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最大障碍。

病人对医生充满了防范,认为医生的所有行为都指向一个字:钱。

举个栗子:

某医院来了一位患者,60多岁,咳嗽,反复发烧,水肿,血肌酐明显升高,诊断为小血管炎。患者经透析治疗后就是不退烧,经严格检查排除细菌感染,考虑是免疫活动引起的发烧,这种情况除了使用激素别无他法,但患者拒绝使用。

医生向患者以及她的女儿详细介绍病情并反复晓以利害关系,每次她们的反应都是:“我就透析”。

原来,患者有个从事医学相关工作的亲戚告诉她,尿毒症除了透析没有别的办法,别听医生瞎忽悠。

……

后面的结果相比大家都猜到了,患者因为病情一直得不到控制要求转院,医院后不到两周就去世了。

不信任,医生受损的是声誉,而患者受损的却是生命。

求医有风险,即使现在医学非常发达,也不是所有的病都能治愈,但在不讲理的人看来,治不好就是医生的错。

举个栗子:

某医院收到一位病人,心肌梗塞,所有心电图化验报告都可以证明,医生没有抢救过来,患者家属殴打医生、护士、院长、保安,甚至连警察蜀黍都没放过。

他们的思路其实很简单:治医院啊?我好好的人给你送来了,你怎么就给弄死了?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你残酷你无情你无理取闹。

……

他们永远都不会相信医生的那句“我们已经尽力了”。

遇到这样的患者家属,你有什么办法能够避免医闹吗?没有。

医院不是做慈善,要看病自然就要给钱。

但如果一个人把钱看得特别重,他就会特别在乎钱所能带来的利益。

举个栗子:

两个人买了同一件衣服,价格元。普通人看来这就是一件衣服,它可能具备所有衣服的特征,会缩水,会坏,甚至会起球。

但特别爱钱的人则会对这件衣服报以很高的期待,因为,任何问题在他来看都是不能容忍的。

看病的时候也是如此:

“有没有更便宜的药?”

确定没有更低价的选择后,不得不花更多的钱后,他的要求就会随之提高:

“为什么还没好?”

“为什么好的这么慢?”

……

除此之外,太爱钱还体会在另一方面:治不好?赔钱!

医院有没有失误,没治好你就等着赔钱吧,把医药费还给我,还要给我精神损失费!

生而为人,或多或少都掌握了些医药常识,例如青霉素是消炎的,甘草片是止咳的。怕就怕明明只是略知一二却自认为十分精通,恨不得和专业医生打擂台。

举个栗子:

前段时间,天气返寒,很多人咳嗽个不止,我也不幸中招。

~~医院,排队ing,前面的阿姨很不耐烦:哎呀,我这个人经常咳嗽,久病成医,该吃什么药我比你这个大夫懂得都多,别想蒙我!

……

医生试图跟她解释她咳得很厉害,无奈人家根本不听,拒绝态度非常明显。

一个星期后,我在小区看到她,她依然在咳,医院输液一个星期才好。这只是小感冒,如果病情严重,后果简直不敢想象。

当然,这些手段虽然可以避免医闹的产生,但毕竟治标不治本。

……

“医闹”之所以成为一种职业的直接原因,大概是缘于医患矛盾中双方博弈能力的不均等。出现争执后患者常处于非常弱势的境地:一方面是信息的不对称,患者虽感觉治疗有问题,但很难掌握证据,医院永远处于主动方;另一方面是患者面对的常常不是一个医生或一个科室,而医院,难以进行平等的对话;还有,虽然有看似中立的医疗仲裁委员会、事故鉴定委员会、医学会等等,可由于利益关系,医院走得非常近,很难作出公正的裁决。而且即使作出赔偿的决定,往往数额也非常之少。很显然,当在正当制度中寻求不到公正的救济途径时,处于弱势的患者就会想到非制度化的“讨说法”途径。如此,“帮患者讨说法”的医闹职业应运而生。

除了这个原因外,“医闹”职业中似乎医院在关系对立中互相伤害的意味。医院和医生为了追逐利益,利用医托、医药代表等中介,抬高了患者的医疗成本,加剧了看病难——当患者医院伤害后,反过来又会撕破脸皮不惜使用“中介”,以纠集“医闹”医院进行伤害,在宣泄性的“医闹”中获得一种心理补偿。从“医托”到“医闹”,其中隐含着一种冤冤相报、非理性的医患互相伤害。

从这个角度看,医院和医生不要为利用医托、医药代表这些“中介”获得那点利润而庆幸,医方能利用中介牟利,医患关系在“中介”的隔离中被破坏后,作为“理性经济人”的中介同样会被患者所利用。当然,患者并不会从“医闹”中获得什么利益,医院的赔偿最终还会转嫁到其他患者的医疗成本中,医患矛盾只会在“利用中介”的互相伤害中日益加剧。

应该说,“医闹一族”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它提醒我们的医疗机构,要提高服务质量,尽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年7月10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就“医闹”行为发表评论说,“医闹”是一种违法行为。年4月30日,卫生部、公安部联合发出《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明确警方将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医闹等予以处罚,乃至追究刑责。

至此,小编想到,所谓的究极解决办法,除了国家发出的对医闹的处罚条款之外,医院方和患者方都能正确理性的看待对方,理解对方!降低发生医闹的几率!

(消息来源:头条号/重庆时报)

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的砚山资讯、人文、历史、文化的信息,请订阅“家在砚山”订阅号,







































十一中科白癜风让白斑告别
如何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qingshibao.com/sbtd/10112.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