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晚报》副总编辑王学锋
提要:随着两家主要报业集团的重组,上海成为继深圳之后又一座“一城一集团”的一线城市,同时,“大小文广”也整合到一起。在此之前,北京的电视台和电台已经戴上“北京广播电视总台”的帽子……
看起来,做大已不只是做强的选择,更是生存的必须。然而,未来的趋势真是抱团就能求生?
本文作者曾以访问学者身份实地考察美国金融危机后的媒介变化,并作为课题主要负责人于年完成北京市软科学项目“首都媒体面对新媒体的现状与问题专题调研”,得出的结论是,当前的趋势不是抱团而是拆分,不是做大而是做小。
做大做强已经不是趋势
时报公司在解释出售《波士顿环球报》原因时说,要把精力放在经营《纽约时报》一个品牌上,华盛顿邮报公司把主报转售贝佐斯,自己主攻教育产业。《新闻周刊》当年象征性地以一元钱出售,最近又回到市场,但“盘子”变得很小,仅印发几万份“精品杂志”。
表面看,面对互联网的竞争,报纸只有把自己“搞大”,才能和动辄百亿美元身家的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一争高下。事实上,报纸这类市场经济的小型参与者与网络公司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作为新经济平台出现的互联网,改变的是整个生态,并终将为富有生机的新闻机构提供更宽广的疆域。
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新闻业,正在进入一个“小时代”,这是判断当下媒体行为的前提。
无论中外,“新闻+广告”产业模式都已不再
年以来,各地不断传来报纸亏损的消息,营收下滑20%已算不错。一些上市传媒公司的问题更明显,作为主业的广告经营全部下挫,少数挣钱的公司收入也主要来自非报纸收入如房地产经营、基金投资等。
经历了都市报业近三十年的高歌猛进,我们已经习惯办好报纸就能赚钱,甚至在金融危机时声称,中外情况不同,美国的今天不会是中国的明天。现在,我们不得不承认,美国报业下滑的三步曲:广告下滑、裁员减薪、关门歇业也会在中国上演。
即便如此,许多人仍不愿承认“新闻+广告”模式破产的事实。事实上,网络时代,媒体通过受众吸引广告这一传统模式的弊端已经暴露。传播载体的高成本导致传播效率降低,甚至出现了发行成本占一半,内容成本却不到15%的倒挂现象。如果说,过去大众还只能被动接受,现在,公众有了效率更高的方式,广告主也可以用更小成本获得大规模受众。无论是百度的定位搜索,还是微博北京白癜风医院北京著名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