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R
图/老R、百度
十几年前,重庆有个广告圈。这个广告圈由重庆第一代,
和第二代的媒体广告从业人员,
以及第一代广告人构成。
说是个圈,
是因为其核心紧密,
骨干成员确定,
其中隐隐有交椅座次。
而且有不成文而又明确的行事风格和准则。重庆广告圈与其他行业和人群圈层不同,
是一个非常吊诡的圈子。
广告圈在04年报业集团整合三报广告经营后,
一个姓季的疯子像季风一样,
淡出又刮去南方而土崩瓦解。觥筹交错污言秽语间,
酒精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恍惚重回当年,不免感慨。
光阴似箭,谁是老R?
广告圈的人实际上基本是群流氓。
只是有的风流如阿旭;
有的下流如小Z,
有的人有风流之心但无风流之胆,如老R;
有的人有心有胆如刘老头,
却已丧失了风流的能力罢了。广告圈远不如地产圈有财,
但吃喝嫖赌穷奢极欲的程度有过之而不及。
不明就里的人初涉此圈,
常常被圈中人语言之粗鄙、
玩笑之嚣张、动作之放肆,
惊得不知所措。
广告圈人当初是群找不到工作的人。没有“我爸是李刚”的显赫背景,
唱歌跑调身材奇形怪状当不了歌星影星,
又没得做贼的技巧、强盗的体力、土匪的胆气,
加上错别字也只认得七八百个,
当作家差点资格,
就权且做了广告人。第一拨广告人里除了二哥出身华丽——
日报广告部主任,正处。
携百余万大洋创立了今天广告——
当时大约年,此款实乃巨资,
连办公的地方渝中大厦都是股东出资。
日报也曾是其股东。
其余人等皆为苦大仇深。
阿旭曾在工贸当过保安;
解放碑群林商场翻修的时候,
老R是那个建筑队的民工;
后来从大方去龙湖的小罗做过水手,
还做过零工——油漆重庆电视塔;
还有个钟老师,
进大方之前在涪陵当民办教师开出租车。苦孩子出身,
加上这个码头的袍哥气质,
再加上本该出生在水泊梁山时代,
却投错胎晚生了几百年,
还生错了地点的季风的强烈的个性色彩,
这个广告圈,
没有书卷气,少有文化味,
有的是匪气,讲的是义气。
大方广告90年代为“冰点水”拍摄新版“冰点柔情”MTV,由著名音乐人小柯改曲,满江、叶蓓主唱。
广告圈的人,
其实是一群缺乏理性力量的酒疯子。广告人在中国本是一群相对边缘的社会人。
在重庆更是。
在当年甚是。
但广告人恰恰容易自命不凡自我陶醉。
广告一要创意,就创造了一圈异人。所以说,
一种狗长得越不像狗,越是名狗;
言行思维越不像正常人的人,
越像广告人。所以,这个行当有男人蓄起一头秀发,
比女人管理头发更麻烦。
男人有过肩的长发基本上只能披肩一种发型,
还不便使用压发、发卡之类道具。
因一旦使用容易被人猜忌性取向,得不偿失。
男人披肩发的唯一功能是,
安慰自己并试图告诉参观者,
秀发下的脑袋秀得出创意。所以,有人用烟斗。
虽然不习惯不方便不卫生,
而且当时在本地买烟丝都成问题。
于是,他们把纸烟的烟丝剥离出来放进烟斗,
一丝不苟的样子,
说是叫“广告人的调性”。他们都酗酒。
因为他们虽然不羁放纵但毕竟也有理智的时候。
这个时候就需要酒精把自己鞭策成感性的动物。
有人不善酒,就会觉得孤立而且不安,
像女人的胸部没有发育好一样羞愧。
于是暗下决心,偷偷训练。
好在酒量的长进终究比女人丰胸来的容易,
逐渐,不喝酒的酒量差的人也感性并快乐起来。
听说一个叫“轮胎”的人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虽然这样之不堪,
但广告圈却让人至少在微醺时怀念。
并且,平心而论,它的存在曾经有过价值。
从左到右:正点江舸、金朝熊帆、晚报石刚、中通李强、商报郭汉江、晚报姜春勇、大方冉巍,参加中国第七届广告节
这个圈子里有人情、有担待、有规则。年,第一代媒体经营人猴儿——
一个八十年代开始混迹欢场的规矩人突发脑溢血,
续医费花费巨大,
但单位医疗费报销上限只有五万元。
某日,
这个圈子的老少流氓在南方花园一路边店聚餐,
现场认捐46万。
记得认得最多的是老R和“轮胎”。猴儿临走前的最后一次生日,
流氓们居然把切开气管,
浑身插着管医院——
那时猴儿口不能言,头不能思,
但能一一认出老友写出他们的电话号码。
老板凳啊,
那时候他们用手机用不来存储号码功能。年,报业集团因整合经营,
晨报一代理公司退出,
但有近四百万元代理费未能结算到手。
因为担心人事变动夜长梦多,
由另外一行业代理公司预付了四百万代理费,
以便前述公司兑现。
翻起这张十年前照片,很依稀认得出的人有:金科蒋思海、洋世达杨胜,还有罗兴地……
重庆当年的传媒生态和行业规则,
曾让全国媒体侧目。
他们读不懂个中情由。
尤其是与重庆互动较多的成都媒体、广告公司。
记得重庆当年的民间广协,
曾经有成都媒体人士伯哥兼职。
成都以及外地的媒体广告公司之间,
几乎不可能在正式场合之外坐在一张桌子上,
表面的客气虚伪与背后的拆台中伤成正比。
而当年的重庆传媒江湖,
有竞争但有规则,
不守规矩的人当天晚上就会被骂得狗血淋头,
屡教不改的,
可能会被踢出圈子,
代理公司可能会丢掉代理资格。
而纠纷通常在酒杯和酒瓶之间,
或者隔着小姐的身体与喧嚣的声浪扯着喉咙解决的。
有点像旧时候的袍哥讲茶。
但这毕竟也是一种秩序。
于此相比,
同时期的散沙般的重庆户外广告公司,
那几匹哥就不可同日而语:
到政府职能部门举报同行广告牌子手续不齐;
写匿名信发告状贴,
弄跟同行好的政府官员;
甚至因为股东纠纷而盖公章实名举报,
曾经共同请托为自家免税的国税局长受贿……现在,这个圈子已经烟消云散。
圈子里有两个在牢屋——
一个在重庆姓曾,
一个在南京姓贾。
有一个死了,
还有一个快了。
剩下的人,有的转移主营重心,
有的退休,还有的在继续。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
他们的酒量都大不如前了……作为曾经的圈中人,
在此祝愿走了的走好,
没走的活好。
老R说: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此帖所说的广告人,
仅指上世纪90年代初及中期的那拨人,
希望其他广告辈分的青年才俊莫要对号。
希望看客拿出广告人的娱乐精神,
可以调侃不要谩骂。
狐狸本是王PS:
继喝完“广一代”的老酒之后,
我想写一个《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广告公司》,
摆摆—年代重庆“广二代”的故事。
当年大方、今天、高戈、正点、华宇、
唐都、金朝、真广、写真、中通、
猎人、美格、领先助邦、东禾、
凹凸、知语堂、纬智达美、翰林、
奥尔贝拉、同进、领域、精锐、
阿佩克斯、……的童鞋,
如果你的记忆还没有被酒精杀精光,
欢迎来爆料。
这些公司分别给你留下了啥子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