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时报_时报历史 > 时报内容 > 从ldquo石油精神rdquo中

从ldquo石油精神rdquo中

发布时间:2021-7-10 13:02:44   点击数:
甲氧沙林片 https://m-mip.39.net/pf/mipso_4341461.html

倾听历史的回响,追寻创业的记忆,致敬伟大的出发……1月27日,西南油气田重庆气矿“媒体开放日”当天,人民日报、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工人日报、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华龙网、央广网、搜狐新闻、网易新闻、中华工商时报等12家中央驻渝及重庆市新闻媒体负责人、记者,应邀走进中国石油“精神教育基地”卧龙河集气总站进行交流指导,从“石油精神”中感受光辉岁月,开启“初心之旅”筑牢信念使命。

一次心灵的启迪

当天清晨,媒体人一行在蒙蒙细雨中来到总站,被党员学习室内呈现的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一个个精神高地,树立的一座座红色丰碑震撼,更被来自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堂生动而精彩的党课启迪。

媒体人认真倾听、仔细观看,对共产党不懈斗争、敢于牺牲的发展历程肃然起敬,在感受中国共产党人年奋斗历程的同时,也被卧龙河集气总站的奋斗发展史所感染。

年建成投产,年被同时授予集团公司“石油精神教育基地”和油气田公司“党员教育基地”,曾有亚洲陆上第二大集气站之称,即将跨入安全集输天然气千亿阵营,承载大国重“气”集输重任的卧龙河集气总站,承载着川渝天然气集输管网的重要枢纽的同时,一代代总站人在奉献自我中书写华章,在搏击风浪中彰显担当的缩影!

在现场,重庆日报全媒体中心执行总编王方杰感慨道:“作为一名熟悉党建工作的党支部委员,一路看一路听,卧龙河集气总站作为‘双教基地’有看点、有亮点、有感染力,从党建、石油精神、故事以及硬件等方面均已具备一个开放式形象窗口的条件。”

“这是一次洗涤心灵之旅,是一次净化灵魂之旅,通过实地参观学习,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仰信念和初心使命。”工人日报重庆记者站站长李国说道:“教育基地的学习内容丰富多彩,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教育基地和宣传窗口。”

一场学习的盛宴

在参观石油精神教育室时,40项各级荣誉铭刻着辉煌,记录着这支责任心强、技术扎实、敢打能胜“铁军”的奋斗历程,在这里战斗过的党员,用他们杰出与精湛、执著与奉献,将石油天然气工业事业的发展与人生命运紧密相联。

“作为一名宣传战线的党员,我们只听过‘我为祖国献石油’脍炙人口的口头语,根本无法想象改革开放初期石油人战天斗地大无畏的无私奉献的故事,我们一定要把这种精神更好地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中国新闻网重庆频道副总编张燕听了讲解后表示。

她说:“我也是一个党支部委员,教育基地纪录片感染力很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都非常珍贵,直观的讲述和展示了气田的开发历程和石油精神,在我不太了解石油这个特殊行业的情况下,依然被深深的触动和感动。”

在讲解过程中,每提到一处石油党员背后的故事时,参观者纷纷感慨,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已经根植于每个共产党员的血液中,是力量,更是信仰!

在现场大家纷纷感言:作为央企,教育基地不仅仅只是在石油系统内部开展教育培训,还可以与其他的央企、事业单位等联系起来,作为党建、企业精神教育培训基地,开展党委共建、支部共建活动。

“硬件、软件建设均比较完善的双教基地,既是一个薪火相传的丰碑,也是一个提升精神高度的学习平台。”央广网/中央电视台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qingshibao.com/sbnr/13912.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