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时报_时报历史 > 时报内容 > 重磅新华社连发三文聚焦股市减持潮

重磅新华社连发三文聚焦股市减持潮

发布时间:2020-1-16 13:37:56   点击数:

责任编辑:李彤

今日聚焦

新华社连发三文聚焦股市减持潮

股市减持潮调查之一:为何减持?伤害了谁?该不该管?——追问股市减持潮

上半年持续升温的上市公司股东减持潮,进入下半年后似乎愈加“疯狂”。在减持家数和规模猛增的同时,“清仓式减持”频频出现。大股东纷纷套现离场令业界发出质疑,为什么要减持?如此大幅的减持伤害了谁?监管层又该不该出手?

减持理由五花八门

从为结婚到为孩子交学费,再到理财、还债……股东减持理由可谓五花八门,掌趣科技控股股东姚文彬为“支持公司发展”而减持,更让小散们直呼“看不懂”。与这些奇葩理由相随的,却是过千亿元的减持大潮。

股东减持理由奇葩,资产去向难明。今年1月18日,中文在线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王秋虎以“改善个人生活”为由,拟在6个月内减持不超过201.27万股公司股份,按照当日收盘价估算套现金额近2.6亿元,引起市场不少“吐槽”。

进入下半年,减持理由被“个人资金需要”“企业发展需要”等笼统表述取代。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的确有部分上市公司大股东因为公司发展缺钱而减持,但估计仅占减持总规模的一半,还有巨额资金无法判断真实去向。

统计显示,2016年以来,A股遭遇不断升温的“减持潮”,除1月实现小幅净增持外,2月至9月均出现净减持。今年前九个月,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总规模超过1800亿元。

截至10月18日的机构统计数据显示,下半年以来沪深两市共有642家上市公司发布2557份减持公告,其中15家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减持套现金额在10亿元以上,减持过亿的公司超过200家。

减持伤害了谁?

动辄几亿元的减持规模,“一不小心”就是“清仓式减持”的套现,在短期内可能形成股价的大幅波动,长期来看则会给公司烙上“大减持”的印记,无论是对中小股民、上市公司,抑或是实体经济,都不是一件好事。

中小投资者权益受到的损害或许比想象中的大。即使股东通过大宗交易或是协议转让减持,这些股票中很大一部分最终都流入了二级市场。中小投资者作为二级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为股东减持套现的真金白银部分“埋单”。

还有一些企业公布高送转方案后,股东利用股价飙升机会高位减持,也被指伤害了中小投资者权益。

另一方面,股东减持对公司经营特别是业绩影响也不小。如,遭遇前控股股东吕氏家族减持完的永大集团今年三季报净利润同比增长仅为6.88%,而去年年报净利润增幅却超过90%,这意味着公司业绩出现巨大波动。

大幅减持也给公司的声誉带来很大影响。记者在永大集团采访时,面对吕氏家族已“不留一股”的现状,公司里不少老员工都希望通过更名等方式,“洗”去前控股家族减持对永大集团声誉的影响。

更值得







































白癜风用什么药好
北京哪个医院对白癜风治疗有效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qingshibao.com/sbnr/11944.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