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文/重庆晨报记者 任明勇 刘敏 见习记者 罗薛梅
总编辑杨鸿濂
《欧华报》
几天前,《东盟经济时报》在头条刊登了《薄熙来:如果下一代只知道挣钱国家就会走下坡路》的新闻
重庆
以前听说过与重庆有关的一些饮食、文化、历史,也在电视、网络上见过“10多年形成的印象,是一座山城,老百姓需要爬坡上坎,这里夏天很热,是一座火炉”
网站首席执行官林文
总编辑郑衣德
而这一两年,《欧华报》编发的与重庆有关的新闻中,有关重庆打黑除恶的新闻最多“这一行动大快人心,打掉保护伞我用了一个整版来报道”
陶辛夷所在的西班牙,那里的华人,多数老家在浙江等沿海省市“重庆的也有,但不多”她说,自己认识的朋友中,没有一人是重庆的
《斐济日报》重庆时报网络版
郑衣德告诉重庆晨报记者,《侨报》作为在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华文媒体,办报宗旨有四点:推动中美各层面交流建立友谊;维护华人华侨权益;作为沟通华人华侨和祖国的桥梁;全力支持中国和平统一
2001年就已经创刊的《斐济日报》,在当时,即使人手一份报纸,其发行量也不过三四千份“那时候在斐济的华人只有3000-4000人那时我们的报纸还只在每周末出版,发行量在700-1000份”《斐济日报》总编辑、23岁的杨鸿濂说直到2009年,《斐济日报》也只有8个版,但那时,就已经有关于重庆的报道了
曾有人比喻《文学城》是美国的天涯在林文房间,他打开了文学城网站给记者看“这篇报道不是我写的吗?”在文学城新闻页面内,一条《35岁美女做慈善坚持10年,每年捐10万助残》的标题吸引了记者的注意重庆时报数字电子版
让人奇怪的是,林文不是重庆人,而且在美国闯荡了30年,他竟然会说简单的重庆话“一方面,我的父亲曾在重庆工作了8年,就在现在的南川另一方面,我在美国、在我的文学城网站里,有不少四川和重庆的朋友”林文说
时隔一年,泰国《东盟经济时报》在线总编辑、《东盟商界》杂志执行副社长兼总编辑韩宗渭再次来到重庆虽然20年前就已定居在泰国,但生长于湖北的韩宗渭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头短发让她看起来也干练十足
本版图/重庆晨报记者 杨新宇 胡杰
在林文的“文学城”网站内,搜索“重庆晨报”4个字,跳出了几千条消息,都是据重庆晨报报道,并显示有何时刊登的、哪位记者采写的,还显示了点击量,下面有不少评论
美国
《东盟经济时报》
整版推介重庆旅重庆时报广告游
前天,美国《侨报》(美东)总编辑郑衣德便来到重庆,他特意选择在沙坪坝的宾馆住了一晚,到父亲当年就读的学校校园里走了走,重温父亲当年在重庆读书和工作过的地方
头条刊登重庆新闻
作为南太平洋的经济文化中心,斐济对周边瑙鲁、汤加、土瓦鲁、瓦努阿图等岛国都有影响,“这些岛国的华人经常到斐济来,因为我们是唯一的华文报刊,所以很多人都会买《斐济日报》回去”也就是说,《斐济日报》报道的重庆新闻,在这些岛国都能看到
《东盟经济时报》
覆盖多个太平洋岛国
美国文学城
这个密西根大学大陆留学生创办的网上中文阅读网站,发展到如今拥有数百万固定读者群的华人社区网站,覆盖北美、欧洲、澳洲和亚洲的华人集聚地林文说,这个网站有点像国内的重庆时报数字报天涯网
西班牙
泰国
布鞋、牛仔裤、黑框眼镜,林文一身休闲打扮在中国重庆的酒店里,一位成都的朋友赶过来看他,晚上还有一位重庆的朋友,约着一起吃饭
《侨报》
郑衣德举例,比如年初时《侨报》就转发了“重庆卫视打造首个红色频道 黄金时间不播电视剧”的新闻,“新闻刊出后,引起了当地读者的高度关注重庆能不受商业影响,开通公益性频道来宣扬主流文化价值的做法也受到当地华人华桥的高度赞扬“当时我觉得薄书记的观点很新颖,我图文转载了这则报道,并放在了网站头条位置我认为我们中国的领导人有这种思想,对中国未来发展,成为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韩宗渭说,“国家强大了,我们在外的华人华侨也会因此而感到自豪”
在线总编辑韩宗渭
而重庆,作重庆时报广告部为中国西部的一个重要省市,也是文学城重点关注对象“我最喜欢转载《重庆晨报》的报道,这几年,消息通讯有上万条”林文说,他正在设想给重庆开一个关注度较高的栏目,比如叫“打望解放碑”,让从重庆出去的美国华人,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
专版报道重庆发展
陶辛夷编过不少重庆的新闻第一条新闻是在14年前,当时《欧华报》还没有创办,她在另外一家华文报社当总编“1997年,继北京、上海、天津之后,重庆作为第四个直辖市挂牌成立了我当天就编发了这条新闻,让华人读者们认识了解重庆”
《斐济日报》
2006年,《东盟经济时报》开始出刊,但从来没有过纸质版,至今都只有可免费阅读的网络版这个网络版的报刊由韩宗渭和她的一个朋友一起维护着,坚持每天更新,报道重庆时报在线阅读关于中国的各种消息
而像我市两江新区的成立、唱红打黑都在《斐济日报》上报道过就连最近我市的地铁开通,《斐济日报》上还配图刊发了“毕竟重庆是直辖市,也是国内经济发展的重点城市,而在斐济的华人都是经商的”所以虽然斐济华人中80%都来自广东,但重庆的新闻也是重点关注的对象
斐济、瑙鲁、汤加、土瓦鲁、瓦努阿图……一份《斐济日报》上关于重庆的报道,在这些国家都能够看到
2004年,韩宗渭辞去工作,“赌气”注册了一份报纸———《东盟经济时报》“当时我看准了东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课题,这个跨国经济组合充满潜力,与中国关系密切,提供了很好的商机而且当时在泰国媒体界还没有人做”
林文是美国文学城网站的老总身在美国,身在北美的华人,尤重庆时报数字报其是留学生,对“文学城”这三个字不会陌生这个与文学无关的社区网站,经过十二年沉浮,已经成为众多华人每天必上的中文网站
这篇挂上了美国华文网站的新闻报道,正是重庆晨报记者任明勇采写的大概内容是,重庆启动2011“雨露助残行动”活动,一位美女从俄罗斯直接飞到重庆,担纲助残大使,再以个人名义捐了10万元这条新闻的点击量,有19000多次,而且还有不少人的评论
美国《文学城》
这次来重庆参加论坛,陶辛夷有了自己新的题目,她准备用一个整版,图文并茂地推介重庆的旅游“长江三峡、大足石刻、武隆仙女山,是我重点向华人朋友和西班牙人推介的重点”
韩宗渭说,这条被放在《东盟经济时报》头条上的重庆新闻也受到了当地华人华侨和网友们的关注,不少网友重庆时报招聘在看完新闻报道后进行跟帖,表示通过新闻看到了重庆未来发展的潜力
“除了本地消息外,我们报纸更关注中国国内新闻办报21年来,侨报除了开办‘大陆时实’、‘大陆社会’、‘大陆经济’等板块外,还针对大陆一些省市开设了区域性新闻板块”郑衣德说,他们报纸上也会不定期开设“今日重庆”专版,专门报道重庆发展、建设、经济等方面的新闻,从而让当地的华侨华人认识重庆,了解重庆
美国《侨报》(美东)总编辑郑衣德与重庆颇有渊源———他的父亲郑士镕抗战时期曾在重庆读书,毕业后考入重庆大公报担任要闻编辑、社评委员会委员,自此开始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新闻生涯抗战胜利消息传来当天,郑士镕说服编辑主任,才有了当年《大公报》头版“日本投降矣!”的历重庆时报广告刊登史性新闻
“我们文学城的新闻报道,多数都是采用的中新社的文章绝大数稿件,都是来自国内官方媒体的报道”林文说,网站300万受众中,家乡都分布在中国各个省市,大家都较为关心家乡的变化
《侨报》(美东)
斐济
《东盟经济时报》:2006年,韩宗渭创办《东盟经济时报》,出刊后该报从来没有纸质版2009年10月,韩宗渭再次联合投资伙伴创办了《东盟商界》中泰文杂志,这份杂志如今是整个东南亚地区唯一一份中泰文双语杂志
但第一次来重庆,从机场到国贸豪生酒店的沿途所见,颠覆了这位华文传媒老总对重庆这座城市的印象:“完全可以这样说,与世界上其它任何一座城市相比,重庆城都不逊色,摩天大楼高耸入云,两条大江环绕,山在城里、城在山里,完全是一座漂亮的大都市”重庆时报电话
老家在上海,16年前去了西班牙,每年回国几次谈合作,但《欧华报》常务社长、总编陶辛夷一直没有来过重庆
陕西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江西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