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周日)晚7点,法意读书会组织了美国新总统怎么想:特朗普时代畅谈《做生意的艺术》特别读书活动。
11月27日(周日)晚7点,法意读书会组织了美国新总统怎么想:特朗普时代畅谈《做生意的艺术》特别读书活动。本次读书活动由清华大学文科高研所博士后孔元主持。主持人首先概括了本次读书活动的缘由,接着介绍了到场的嘉宾以及读书会的流程。
△孔元
本次读书会的第一个环节是导读部分。北京大学级法律硕士钟益文同学介绍了特朗普的早年生活、商业生涯、特朗普与流行文化以及特朗普的家庭及宗教观等话题。北京大学级法律硕士鲁昊源同学则介绍了特朗普的政治经历以及公共声誉等话题。他们总结道: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商业上,特朗普都足够“接地气”。特朗普身上有马基雅维里所说的“狮子和狐狸”的性格,也具有韦伯式的“卡里斯玛”领袖气质,能够很好地引起对社会现状不满意的民众的热情。这次美国大选,共和党传统的选民基础并没有很大变化,但民主党却丢失了大量票源。可以说,民主党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其不接地气,过于强调“政治正确”而忽视了很多人的真正吁求。
△鲁昊源(左)、钟益文(右)
接着,读书会进入了嘉宾发言环节,参加本次读书会的嘉宾老师们,围绕新总统的个人特质,联系《做生意的艺术》一书,分析了特朗普当选的由来,以及其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方面的意义。
首先发言的是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章永乐。章老师谈到美国政治可能比表面看到的更加复杂。此次大选主流媒体对于话语权进行了垄断,但特朗普也用媒体进行反击。其中深层问题是什么样的力量在推动特朗普?章老师认为美国本身已经出现了危机,而年以来的经济危机就是最好的例证。美国实体经济出了问题,但钱大量流入金融业。其本土的产业无法生存,流失到外国。在美国资本家的内部已经发生了分裂,产生了美国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之间的矛盾。产业资本家和产业工人站在一起,对抗金融资本家,特朗普背后是这些产业资本家。而特朗普之所以能被推出来,在于其野心勃勃,其没有政治经验,但能够进行改革。因此他背后代表的产业资本会很大影响特朗普的政策。但这些产业资本究竟想怎么改造美国的经济,以及会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章永乐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王维佳老师则从自身专业出发,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在此次美国大选中“媒体一边倒”是为什么?王老师认为主流媒体是政治建制的一部分,首先要将媒体放到政治建制中来看。但特朗普是一个反建制的、不安定的成分,因此所有的媒体都会集中起来反对他。而特朗普的当选就直接揭示了主流媒体的失败。媒体是精英阶层塑造共识的一种方式,政客靠近媒体也就逐渐靠近精英阶层。现在美国媒体需要深刻反思转型问题。如果说传统媒体类似于“前店后厂”模式,那么现代媒体就是“沃尔玛”模式。如今的媒体已经端不住精英、知识分子的架子了。纽约时报培训编辑的质量、知识分子风格直接让位于点击率、病毒传播。内容生产的发展趋势下,已经放弃了精英的方向。以媒体为代表的知识分子角色逐渐衰弱,中产阶级自身的不安全感也逐渐明朗化。
△王维佳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汪卫华老师指出特朗普这个人和这个现象是两回事。但这一现象已经足够引起重视。“特朗普现象”直接展示了美国中产的愤怒以及美国社会的分裂。虽然其获胜有偶然因素,但是造成特朗普胜选的真正原因是中产而非底层。中产在全球化中产生的愤怒是真实的。而美国社会本身走到了要反思的地步,美国政治中的全球干预、孤立主义的循环;理想主义、现实主义的周期;实用主义的回潮三个现象,目前已经到了后两者回归的时候。年美国开始对外推广民主,现在刚好20年。而特朗普恰好符合回归的潮流。这里还有一个不确定因素就是穆斯林问题,这没有超出亨廷顿的whoarewe的分析框架。美国社会有传统价值,不能因为意识形态破坏美国传统。但是穆斯林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呢?同时美国必须承认俄罗斯在中东的利益,而特朗普从务实的角度可能愿意做这样的妥协。最后,特朗普胜选显现出的问题在中国更严重。在中国,中产的愤怒没有合适的渠道发泄。
△汪卫华
中央党校科社部副教授刘晨光老师随后提出了自己的几个思考。第一是特朗普的政治形态。作为生意人的性格,特朗普从政更倾向于马基雅维利主义,更能把握民众的需求。第二是美国才可能会有特朗普这样的人,因为美国是一个受商业主导的国家。第三是特朗普的当选反映了美国内部阶级形态的变化,民粹主义的抬头掀开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第四是特朗普的当选显示了全球化中的负面影响。最后是我们必须重新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政治。特朗普能够使得虚幻的政治,回到实际的政治,即从不同的阶级之间的矛盾回到美国内外战略的问题。同时,刘老师也提到了直接的担忧,之前的中俄关系是个筹码,但特朗普可能会联合俄国对抗中国。
△刘晨光
△讨论会场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欧树军老师则认为特朗普的当选是保守主义对自由主义的胜利。自由主义变成了“身份政治”,而保守主义接近于“信念政治”。新一代人的反抗不是质疑美国信念本身,而是认为这是老一辈人造成的,而年轻人可以改变这一现状。美国的问题反映了对“阶级政治”的忽视,即:中产阶级的收入下降,和中下层联合。新媒体代表下层,而主流传统媒体代表的是精英。
随后欧老师提出了几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即:特朗普能否重建信念政治的光荣?并且特朗普的胜利是否是一个政治体制的重组,这是否意味着背后的利益集团第一次重新走向前台?福山在《政治的失败》一书提出了“政治依附主义”,这是19世纪的利益集团的政治。本次特朗普的上台意味着美国政治回到了年前?
△欧树军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助理研究员徐斌老师分析了《做生意的艺术》一书。随后谈到了从商人到政治家思维的异同。上海大学法学院讲师岳林老师认为川普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人,能够知道民众想要什么。而我们读这本书却不能帮助了解他。因为“我们”不能了解美国人民在想什么。
△徐斌
△岳林
重庆大学人文社科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潘妮妮老师认为现代的民族国家都存在国家解构的内在紧张,即到底是想象的共同体还是阶级的压迫?国家是在某种外力之下所结合的结构,是经过教育、生活长期的塑造出现的共同体。一个帝国在最生机勃勃的时候,主要价值以及整个标准天平是偏向政治社会这边的。但却面临着中介力量变成分散的封建性的问题。在中国的王朝就是以地主为基础的封建力量。到今天,族群,价值群体以及一些其他的词表现出的就是国家固有张力的缺陷。
△潘妮妮
△讨论会场
最后一个环节是问答环节。在场的同学针对《做生意的艺术》一书,以及老师的讲解,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老师也一一作出了解答。
△同学提问
采写/秦三
摄影/秦三
责任编辑:英子技术编辑:英子
北京重点白癜风医院哪里的白癜风专科医院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