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时报_时报历史 > 时报理念 > 随后的佤族清戏

随后的佤族清戏

发布时间:2016-3-8 21:01:13   点击数:
在过河时,刘红弟竟失足摔进河中,随身携带的摄像机电池和手机都进了水,“当时紧张惨了,怕摄像机电池不够用,这样就会影响拍摄

“我们每个人都喝了满满一土碗的米酒”大伙的脸都红了随后的佤族清戏,更让刘红弟一行惊艳

这都多亏了刘红弟,一个曾在云南读书的重庆小伙,他也因此被共青团云南省委、云南省学联授予“云南省最美大学生”荣誉称号

随后,他们又前往另一位老人家中”

刘红弟,1992年生于重庆武隆,2011年考入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学习在大学期间,他利用专业所学,组建志愿团队关注少数民族艺术传承问题,其团队因此获得全国优秀团队称号,他也被授予“云南省最美大学生”荣誉称号

在积极保护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同时,身为重庆崽儿的刘红弟对自己的重庆时报网家乡有着很深的感情大学期间,每逢寒暑假,只要有机会,刘红弟就会参加社团为家乡服务“因为我当时能够读大学就是得到了县里的资助,如今能够反哺家乡,自然义不容辞”刘红弟表示

刘红弟通过电话联系上了腾冲县文化馆在交流中,刘红弟却发现了一个闻所未闻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佤族清戏

“戏剧活化石”在网上重现

值得庆幸的是,历尽波折后,刘红弟的团队最终拍到了原汁原味的佤族清戏,见到了包裹在层层布里的手抄剧本,采访了耄耋之年的传承人最终,短片《佤族清戏》制作完成,并搬上了网络,使这一“戏剧活化石”得以重现于世人面前

位于古道要冲的甘蔗寨曾是腾冲至缅甸南线古道上商旅、马帮、军伍必宿的驿站,汉文化的流入使清戏在甘蔗重庆时报电话寨传播开来,久而久之也就成了独具特色的佤族清戏

2013年暑假,刘红弟和其他几名同学打算拍一部纪录片,既是完成学校的暑期社会实践要求,也是为自己的大学生活交一份作业几个学生很快就成立了拍摄小组,确定了“腾冲皮影”的拍摄主题,并分头搜集相关素材

从小就对戏曲有些兴趣的刘红弟仿佛发现了“新大陆”按文化馆的说法,佤族清戏是明朝初年中原小调传入腾冲佤族地区后逐渐形成的,有600多年的历史,名为“清戏”主要是因为“清唱”佤族清戏没有复杂的身段,化妆十分简单,服装多是在衣料上粘些纸剪的动物图案,伴奏也仅仅是锣、钗之类的乐器2008年,佤族清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戏剧活化石”

今年23岁的刘红弟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广播重庆时报爱达投资电视编导专业

“当时我们还做了数据统计,听说过佤族清戏的人不足一成,看到过的一个没有而我们调查的人中,近一半是云南本地人”刘红弟说,当时他们对佤族清戏更感兴趣了,最终决定去腾冲县荷花乡的甘蔗寨拍摄原汁原味的佤族清戏“既然网上没有图片和视频,那我们就去填补这个空白”

“没想到的是,老人已经失明了”刘红弟说,80多岁的李家显不会说汉语,只能通过村主任协助翻译,短短几个问题,他们和老人沟通了近两个小时“老人虽然失明,但还是为我们清唱了几句,提起佤族清戏,这个80多岁的老人一下就精神焕发了”刘红弟回忆

今年毕业的刘红弟从家里借了钱,和几个朋友组建了一个影视工作室,起名“晟美嘉艺文化传播公司”

“刚听到时,感觉有些像川重庆时报网络版剧,但浓烈的民族文化特色太让我震撼了”刘红弟说,虽然村民们没有化妆,但红黑色为主的服装非常有冲击力,这让他更加觉得,这一份记录来得太有意义了

这就是云南佤族清戏,一个鲜为人知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从前年起,佤族清戏的命运变了,它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短片点击率几十万人次,佤族清戏的命运因此被改变……”刘红弟和他的团队也因此在全国优秀微公益大赛中获得了优秀团队奖,这是大赛组委会对他的评价

“云南有过桥米线,每每看到总是会联想起家乡的小面,有时还会想念老家的洋芋饭”刘红弟说,重庆的美食让他难忘,他更不会忘记自己是一个重庆人创业伊始,他想利用昆明创业示范园的有利条件把企业做大做强,有可能的话,也很乐意重庆时报爱达把公司开到家乡他说,“我愿意为我的家乡服务,为武隆、为重庆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2014年7月,重庆武隆国际山地户外公开赛招募有翻译技能的志愿者,放假在家的刘红弟得知消息后,通过qq群发动起武隆当地四所中学毕业的大学生组建了武隆县大学生联合会,为比赛提供了志愿者服务团队,在此基础上还为学弟学妹提供高考咨询,到边远学校义务支教,为农村的爱心书屋组织募捐……如今这支志愿者队伍,已经发展到了百人以上

要了解佤族清戏,自然少不了拜访传承人次日一早,刘红弟一行便在寨内佤王第三世孙的带领下,动身向传承人李家显家中走去山路崎岖,临近正午,大家才来到李老先生家中

2013年8月,刘红弟拿出自己大学期间攒下的6000多元奖学金,和同学一行5人踏上重庆时报了去甘蔗寨的路途

他们先坐大巴,然后换乘小巴,最后改乘摩托车,用了一天时间,才抵达甘蔗寨虽然疲惫,刘红弟却被热情的村民感动了,他们穿上最隆重的民族服装,跳起了舞,迎接远方的客人

可新的问题也来了,当地文化馆关于佤族清戏的资料十分抽象,只有寥寥几句话,就连网上都难以找到更多的直观信息,图片和视频几乎为零

希望回渝发展反哺家乡

“偶遇”佤族清戏

“我喜欢戏曲、影视,能把爱好与事业结合在一起,这是最好的事,也为我拍纪录片、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平台”刘红弟说,目前,公司已接到不少业务,最大的一笔业务有三万元

今晚重庆卫视同步播出相关报道

他与佤族清戏结缘于一次大学期间的“偶遇”

“一条天河九个湾,九个湾前九个滩重庆时报……”在一段唱词后,敲击小勾锣、小钗,发出“锵齐锵齐锵锵齐”的清脆伴奏……


在北京哪家医院能治好白癜风
全国白癜风治疗专家简介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qingshibao.com/sbln/226.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