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时报_时报历史 > 时报理念 > 作为重庆市首批司法公开试点法院

作为重庆市首批司法公开试点法院

发布时间:2016-3-8 21:00:50   点击数:

2014年12月19日,江津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挂牌成立

结合各方面因素,江津法院领导班子决定倾力打造流动车载法庭这一特色民生法庭,以人民法庭为群众送法上门这一形式来解决自身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流动车载法庭以一辆普通客车为基础,左侧翼为开放式设计,可90度展开,车内集成了一个标准化法庭几乎所有审判设备及信息化系统;能够实现诉讼服务、巡回审判、法治宣传、执行指挥、远程视频接访五大功能,真正做到了将法院装上车、服务送上门

在谈到为何会在这起离婚案件中动用流动车载法庭时,主审法官张继荣说:“审判员如果在封闭的法庭里面办公,会让老百姓感觉很神秘,有一种距离感而以往传统形式的巡回审判虽然做到了送法上门,但在一些区重庆时报广告部域性典型案件审理中,由于缺乏相关设备,辐射面窄,无法起到审理一件带动一片的效果,也不容易让群众感受到司法工作的严肃性”

“今天虽然是首个国家宪法日暨法院公众开放日,来到家乡的法院现场观摩庭审,既深化了我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也熟悉了各项法庭程序;我还关注了法院的官方微博、微信,上面既展示了法院各项工作动态、经典案例、各项公告,还有法官们的工作流程、精神面貌、业余文化生活,还会经常直播法院的重大案件、重要工作,基本上囊括了法院工作的方方面面以往在老百姓印象中‘高大上’的法院,却让我感到并不神秘,这说明咱们家乡的法院是公开透明的,也让我为之感到骄傲”2014年12月4日,江津法院公众开放日上,一位区内学生代表在发言时重庆时报广告价格这样说道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下,怎样才能避免辛苦打造出的平台落入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

“你看法院确实是在为老百姓做实事,在老百姓家门口搭起了这么正规的法庭,看着就觉得让人放心”“那是,法院也是为了让我们大家一起评评理、学学法,我们应该好好听下法官怎么说”旁听时,不时有村民窃窃私语

江津法院领导班子多年前就认识到科技手段是实现阳光司法必不可缺的重要基石,也是人民法院优化司法能力的重要工具江津法院历届领导班子对于信息化建设有着一以贯之的追求在持之以恒的努力下,江津法院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重庆范围内率先构筑起法院工作运行、管理、便民“三位一体”的信息化平台,完成包括4个人民法庭在内的所有审判场所的重庆时报爱达财富信息化系统建设,较早启用远程视频审判系统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上级法院远程视频接访系统与江津法院信息化系统的完美对接,是江津法院在信息化建设领域“十年磨一剑”的成果与以往不同的是,除了发布媒体通告,江津法院对挂牌仪式进行了全程微博直播并详细介绍了环境资源审判庭的设立背景、工作特点、管辖范围“江津山清水秀,自然资源丰富,法院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庭能够更好地保护家乡的青山绿水,法院加油,支持!”在当日的微博留言里,一位网友这样写到

坚守“廉洁牌” 着力打造廉政文化

来之前,老黄心里虽有几分疑虑,但想到也许不用受千里奔波之苦就能让自己的事有个最终的说法,他对这次形式新颖的会面还是满怀期待随着远程视频接访系统的启动重庆时报爱达整装,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出现在了屏幕的那一头在法官与其亲切寒暄自我介绍后,老黄才回过神来,赶紧与法官说起了自己的事一个半小时的接访过程中,老黄详细表达了自己的诉求,最终,最高人民法院接访法官给了老黄一个确定的答复

据了解,江津区幅员面积3200平方公里,辖28个镇街、265个村居,总人口150万,仅有的 4个派出人民法庭司法服务辐射能力在偏远地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面前显得有些捉襟见肘部分偏远地区群众到最近的法庭来回一趟需要耗费4个小时,而从立案到案件审结至少需要来回3次而在江津这个曾经的劳务输出型大区的偏远地区,赡养、离婚、劳务纠纷等案件往往具有一定普遍性,在合适的地方审理一起具有典型性的案件,往往能够对这一区域的类似案重庆时报爱达社区件起到启示性作用

为根除司法腐败、确保司法公正,江津法院坚持分层次、分类别、分重点地集中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约谈工作,自上而下逐级约谈,层层传递责任坚持从严管理队伍,2014年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192份,严格监督落实,增进干警廉洁意识注重以廉政监督规范司法权有序运行,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廉政监督员工作卡、拓展廉政监督员知识面以及公布违法违纪举报专线的“1会1卡1面1线”举措,保障廉政监督员有效行使权利对廉政监督员特别是兼职廉政监督员该做什么、做了什么、是否进行专门述职等进行深入探索,在用好用活廉政监督员上下足功夫,发挥其应有作用公布院长手机号码及邮箱,确保廉政监督员能随时通过书面、口头、电话等方式反映监督情况全年邀请重庆时报数字廉政监督员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3次

“只要法律允许、条件具备,具有社会关注度的案件都可以直播,只要是人民群众应该了解的工作,都可以公开只要是代表委员应该监督的工作,都可以主动发送报告”在面对自身平台发展方向时,李亮用三个“只要”奠定了实打实上干货、让公开眼见为实的发展路线

作为重庆市首批司法公开试点法院,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参与司法公开、树立司法公信,一直是江津法院孜孜不倦的追求立足于信息爆炸的自媒体微时代,如果能够通过法院自身平台让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看到、听到、感受到司法的过程和结果,展现法院工作的原生态,无疑能使广大群众了解从而更好地支持理解法院工作

打好“形象牌” 主动树立司法公信

“我要和最高法院的重庆时报电话法官说说案子”2014年5月30日一早,当事人老黄在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法院立案二庭庭长王左军的指引下来到院里刚刚完善一新的远程视频接访室

近年来,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法院秉承“崇德尚法”的院训,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工作思路,立足审执主业,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为了提供更高效率的司法服务,更好地满足各层次群众司法需求,江津法院倾力挖掘特色亮点,锻造一批优质司法服务品牌,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信息化建设是基层法院司法服务优质化和司法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路径,江津法院将进一步利用科技化手段尽可能方便群众诉讼,切实减轻群众诉累”在展望江津法院信息化建设前景时,江津法院院长李亮如是说

据统计重庆时报爱达整装,2014年,江津法院流动车载法庭共开展巡回审判30余次,服务范围涉及全区各乡镇2014年5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来到江津区塘河镇石龙门村现场视察了流动车载法庭庭审2014年11月,中共重庆市委在《关于依法治市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把“推广车载法庭巡回审判”列为推进依法治市的重点工作

磨砺“科技牌” 切实减轻群众诉累

2014年4月17日,江津区西湖镇的赶场群众旁听了一起形式新颖的庭审,在一起农村土地流转纠纷案件的巡回审判中,江津法院第一人民法庭的法官们开来了流动车载法庭

在这一理念支撑下,江津法院决定精心打造“两微一报”即微博、微信、法院工作简报手机版三位一体的自媒体群,打造平台品牌集团优势

“廉政教育要常抓,永远不要觉得多,廉政教育从一开始就要重庆时报爱达社区抓,永远不要觉得早,我的大学校长就曾讲过,大学就应当引入廉政教育,大学生虽然没有太多贪念的机会,但从内心植入清廉意识对个人对社会都是有好处的在我们工作之初,还没有建立起足够强大、足以抵挡住各种诱惑的防火墙时,耳边时常响起廉洁二字就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讲廉政课,还是开展实地教育,耳闻目睹的各种警示总比没有好”在江津法院廉政主题青年干警论坛上,入院工作刚满两年的干警王宝德将自己对廉政学习的感悟与大家做了分享

“反腐倡廉,既要有其‘形’,还要有其‘魂’”李亮表示,为了塑好反腐倡廉的“魂”,江津法院从思想上入手,多年来着力打造廉政文化

自2014年1月起,江津法院官方微博全年开展各类直播22次,发布“庭审评查”、“案件重庆时报官网播报”、“法院文化”等各类工作动态微博528条,微博粉丝即将突破4万大关法院官方微信推送各类工作动态38条工作简报手机版发送58条,收取回复近千条记者 张瑞雪 本报通讯员 王俊楠 刘洋

“像我这样的普通农民,出趟远门的开销说不定就是一年的收入这几年来,重庆各级法院已经为我的案子做了很多工作,但我还是想听听最高院的说法这次在家门口就和最高院法官见了面,得到了各级法院一致的答复,我对我的事也就定了心”事后,谈到这次接访时,老黄这样说道

推进反腐倡廉,教育是基础2014年江津法院与区纪委共同建立旁听职务犯罪庭审教育机制,全年开展庭审教育活动5个专场举办廉政主题青年法官、干警论坛活动,50余名青年法官、干警前往监狱接受警示教育,并结合重庆时报电子版下载法院廉政建设、法官廉政司法梦座谈交流通过编辑廉政刊物、创建廉政微信群、发送廉政短信等方式,强化特色廉政文化的教育引导作用

创新“民生牌” 升级终端服务质量

这次接访标志着江津法院利用信息化建设成果优化司法服务能力迎来了一个新起点2014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印发《最高人民法院远程视频接访规则》,江津法院迅速按照文件指示完成相关准备工作,并将辖区内有远程视频信访诉求的人员案件情况梳理上报,最终江津法院成为全国首家连线最高人民法院远程视频接访系统的基层法院,配合上级法院顺利完成信访当事人黄某的接访任务


北京哪里看白癜风看的好
白癜风用什么药物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qingshibao.com/sbln/223.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